唐隆政变:“当皇帝”是刻在基因里的梦想(1 / 1)

故事的主角就是临淄王李隆基。

李隆基(685—762),李旦第二个儿子,大名鼎鼎的唐明皇。

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李旦刚刚登基称帝,4岁时,武则天将他过继给已故太子李弘,5岁时,老爹被撸下皇位,李隆基跟随父亲迁居到太子宫。

据史料记载,李隆基长相颇为英俊,而且才华横溢,胸怀抱负,在宫里自诩为“阿瞒”。昔日的曹操名叫曹阿瞒,如今的李隆基名叫李阿瞒,只看名字就知道,这小子以后一定会有出息。

7岁那年,朝廷举行祭祀仪式,时任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装腔作势,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颇为不爽,于是怒目而视,大声呵斥道:“这里是李家的朝堂,你算什么东西?!竟敢如此训斥我家的护卫!”

咆哮、愤怒,这些都是人的脾气。问题是,有实力的人咆哮才会让人尊敬,没实力的小屁孩咆哮,大家只能当他是个乐子!正因为如此,李隆基还能跟没事人一样活着,还能因为卖萌耍横,得到了武则天的欣赏。

长寿二年(693),李隆基的母亲窦氏奉诏入宫,随后从人间蒸发,在王妃豆卢氏、姨妈窦氏的抚养下,李隆基开始了缓慢的发育。随后的几年,是李氏家族最惨的日子,皇室、宗室成员只能委曲求全,苟且偷生。

景龙二年(708),武则天决定归还皇帝的宝座,于是开始重用李姓大臣,李隆基以临淄王的身份,外放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别驾。景云元年(710),李隆基回到长安,住进了隆庆池旁边的五王宅内,此时年仅25岁。

这些年来,李隆基耳濡目染的许多斗争,尤其是唐隆政变、神龙政变,让李隆基记忆深刻。他深知,想要在危险诡谲的斗争中笑到最后,只靠尊贵的身份是没有用处的,只有实实在在的军权才是王道。

李世民在世的时候,曾经在官户(官宦之家的家奴)和蕃口(在唐朝定居的外国人)中选拔了一批身材强壮的猛汉,给他们装备了绘有虎皮花纹的衣服,以及豹皮花纹的马鞍,任命他们担任自己的亲军。

李世民巡游狩猎的时候,就让他们随侍在鞍前马后,一同射杀飞禽走兽,这些人被称为百骑。武则天统治时期,百骑逐渐扩编为千骑,隶属于左右羽林军,唐中宗时期,这支部队更名为万骑。

当时,唐朝最威武的还是南衙的十六卫府兵,万骑部队只是北衙禁军中的一支分队。然而,任何部队的崛起,都是长时间的积淀形成的,万骑是皇帝的贴身卫队,又常年负责玄武门的守卫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

很可惜,韦后没有看到万骑部队的优势。相反,她更相信南衙府兵,因为李显被杀后,正是因为五万府兵的鼎力支持,她这才控制住局势。当时,韦播、高嵩管理万骑部队,经常鞭打、侮辱将士,军中怨言很多。

李隆基回到长安之后,经常到万骑军营玩耍,为了结交基层的将士,李隆基不惜放下王爷的身段,和他们打成一片。李隆基凭着高贵的身份,无与伦比的魅力,迅速俘获了一批将士的爱戴,大家虽然都没有表态,可实际情况就是,只要李隆基有任何需要,万骑部队绝对会鼎力支持。

宗楚客谎报祥瑞之后,韦后便召集党羽,决定对付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就在此时,兵部侍郎崔日用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投靠李隆基!

据史料记载,崔日用是韦后的党羽,和宗楚客的私交也非常好,可他就是不看好韦后的前途。当他得知韦后要发动政变,当即意识到了危险。崔日用似乎有种直觉:韦后忽略了李隆基的存在,而这支奇兵正好决定了韦后的命运!

崔日用急忙将消息传递给李隆基,并劝他主动出击。

事实上,李隆基通过私下运作,早就找好了政变同盟。

核心成员如下:

万骑首领:葛福顺、李仙凫、陈玄礼。

西京苑总监:钟绍京。

后者是三国时期书法家钟繇(yáo)的十七世孙,赫赫有名的小楷书法家,虽然家境贫寒,可靠着祖传的手艺,在京城也小有名气。当时,兵部尚书裴行俭觉得钟绍京的书法很厉害,因此将他推荐给武则天,担任专职写作(记录)。据史料记载,明堂内的九鼎文,洛阳宫的牌匾、楹联,很多都出自钟绍京之手。

钟绍京是为领导服务的,和同事没有冲突,再加上领导念及他的功劳,于是给他升官了,新职位是西京苑总监,官居五品,专门负责皇家园林的管理,比如花草种植、动物饲养、蔬菜种植等工作。

史书没有记载钟绍京和李隆基的交往过程,不过猜得出来,李隆基想要发动政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钟绍京可以解决他的地利问题。因为,皇家园林位于玄武门的北侧,一共有数百平方公里,可以这样说,出了北边的玄武门,基本上都是皇家园林的地盘,想要塞一支军队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投靠李隆基的时候,钟绍京已经是60岁的高龄。

还有朝邑县尉刘幽求。

此人的家境不太好,后来通过朝廷举办的临时考试捞了个进士的头衔,被任命为阆中(今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市尉。阆中是八线城市,本来就不好出成绩,刘幽求竟然还被顶头上司针对,气愤之下,刘幽求选择了挂印归田。武周年间,朝廷改任刘幽求为朝邑县尉。

彼时,刘幽求已经是50岁的老头子,可他的雄心壮志并没有熄灭,恰逢神龙政变,张柬之等人弄死了张易之兄弟,却放了武三思一马。刘幽求愤然进京,发出了人生的第一声呐喊:你们不弄死武三思,迟早会不得好死!

刘幽求就是想引起领导的注意,顺便捞个京官做做,可事与愿违,人家宁愿死,也不愿意给他飞黄腾达的机会。仕途蹉跎数十年,刘幽求看不到任何希望,可就在此时,他遇到了胸怀壮志的李隆基。李隆基和刘幽求都是愤世嫉俗的人,很有共同话语,而且刘幽求虽然身处卑位,可能力一点也不差,李隆基很快就将他引为人生知己,无话不说。

除了上面两位主角,还有尚衣奉御王崇晔(皇室首席服饰官)、利仁府折冲麻嗣宗(卫府中层将领)、卫尉卿薛崇暕(太平公主的二儿子)。

接到崔日用的消息后,李隆基将这帮人召集起来,同时还给姑姑太平公主送信,希望能够发动武力政变,诛杀韦后和她的党羽。

李隆基只不过是李唐皇室的后生小辈,如何统领太平公主等人?

答案很简单:枪杆子里出政权!谁有军队,谁的话就有分量!

当天晚上,李隆基偷偷来到万骑军营,找到了葛福顺、李仙凫和陈玄礼三位大首领。据史料记载,他们是韦后**威的受害者,早就把韦后列为头号敌人,听说李隆基要发动政变,当即一口答应效力。

兵变是没问题的,可李隆基要弄死的不仅有韦后,还有皇帝李重茂,因此需要舆论支持啊。有人建议,还是把相王李旦请出来,让他主持大局。

李隆基沉吟道:“在座的各位都是为了大唐社稷才造反,如果事成,福分自然归于相王;如果事败,牺牲的是我们,相王不必受到连累。更何况,如果将此事告诉他,就等于将他置于危险之中,如果他不同意,只会坏了大事!”

李隆基说得大义凌然,视死如归,可细细品来,其实居心叵测。

想想看,军事政变不是过家家,只有你死我活的结局。如果李隆基不发动政变,韦后都想着弄死李旦,如果政变失败了,韦后岂不是弄得更加心情愉悦?因此,李隆基的话就是自欺欺人。不过,他有句话说得很对,李旦性格软弱,真让他知道了这件事,恐怕还真的会横加阻拦,导致政变流产。

当时,大家经过一番密谋,已经制订了四步走的计划:

第一步:李隆基、刘幽求和钟绍京带足人手,潜伏在皇家园林。

第二步:葛福顺、李仙凫、陈玄礼单兵作战,先拿下左、右羽林卫的韦后党羽,然后策反羽林卫将士,把万骑部队带到玄武门之外。李隆基说了,必须看到韦播等人的脑袋,他才会离开皇家园林,然后开展下一步计划。

第三步:李隆基率人轰开玄武门,葛福顺率领左万骑拿下玄德门,李仙凫率领右万骑拿下白兽门,三方约定在凌烟阁会师。

第四步,捕杀韦后、安乐公主等人,一战定乾坤。

当然了,计划归计划,实战是实战,前者让人头脑发热,后者让人肾上腺素疯狂飙升,而且中途会遇到各种麻烦事儿,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境界。

景云元年(710)六月二十日傍晚,李隆基、刘幽求、王崇晔、麻嗣宗、薛崇暕、李守德等人身穿便服,偷偷摸摸潜入了皇家园林。就在此时,某人惊呼一声:“殿下,跟随在你身边的王毛仲怎么没来?”

据史料记载,王毛仲是高句丽人,因为父亲犯罪的缘故,被充作王府奴才,长期跟随在李隆基的身旁。李隆基和万骑军将领们结交的时候,王毛仲就看出了端倪,因此每逢大家喝酒,王毛仲就尽力表现,而李隆基不在的时候,王毛仲主动代表李隆基,刻意结交他们,深得李隆基的欢心。

王毛仲不来,让众人心生疑虑,他该不会临阵脱逃了吧?

李隆基:“先不管他,咱们先去找钟绍京!”

就这样,一行人假装园林工人,来到了钟绍京在皇家园林的住处。然而,钟绍京却将李隆基二人拒之门外,不肯相见。

李隆基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李隆基:“开门开门!钟绍京,你疯了?”

前面已经猜测过,钟绍京年过六十,早就到了花甲之年,应该是受到李隆基洗脑,这才答应起事,他没想到李隆基会来真的,于是有点反悔了。

钟绍京的反应让妻子许氏颇为不满,于是责备道:“你不是已经答应临淄王起兵造反了吗?怎么要突然反悔呢?”

钟绍京:“咳咳,先前答应是因为激动,然而此事毕竟太大,稍有不慎就会给咱们家带来灭顶之灾,我能不后悔嘛!”

许氏:“为人臣子,不要担心举事会不会成功,为了国家大事不计个人安危,一定会有神灵相助的!你现在贸然退出,临淄王也不会放弃起兵,到时候失败了依旧会将你牵涉进来,还不如和他们一起举事呢!”

钟绍京想了想,确实是这么个理儿,这才慌忙地跑出来,将李隆基等人迎进家门。没过一会儿,葛福顺和李仙凫也来到钟绍京的家里,敲定了最后细节。钟府之内,所有人都屏气凝神,静默等待,接下来的命运,一半靠实力,一半靠运气,成功了就是从龙功臣,失败了就是谋反恶贼。

二更时分,更鼓打响,刘幽求出门观望天象,发现空中划过了一阵流星雨,对统治者来说,这是国有大乱的征兆,可是对李隆基来说,这就是……好吧,天象是不是吉祥的,主要看人的立场,你说好就好!

刘幽求激动地说道:“天意如此,机不可失啊!”

李隆基:“行动!”

接下来,葛福顺和李仙凫等人带着佩剑,偷偷摸摸闯入到羽林卫的军中,很精准地摸到韦璿、韦播和高嵩三人的营帐,将他们的首级砍了下来,随后召集左右羽林卫的将士,开始给他们讲话。

葛福顺:“韦后心如蛇蝎,毒死了先帝,只为谋朝篡位,可谓罪大恶极啊。今天晚上,咱们兄弟一起杀进皇宫,铲除韦氏家族,拥立相王李旦为皇帝,同享富贵。进宫之后,不要手下留情,凡是可以抵抗的,就地格杀,倘若有人胆敢首鼠两端,帮助逆党,罪及三族。”

羽林卫将士:“愿为相王殿下效忠!”

须臾之间,韦璿、韦播的人头就送到了李隆基面前。

据史料记载,李隆基就着昏暗的灯光,确认是敌人的脑袋之后,这才吩咐众人走出皇家园林的南门。除了李隆基等人,钟绍京还召集了两百名园林工人,吩咐他们带着斧头、锯子随行。当然,任务就是锯开玄武门的门闩!

当时的分工很清楚:葛福顺率领左万骑攻打玄武门东侧的玄德门,李仙凫率领右万骑攻打西边的白兽门,约定在凌烟阁前会师。三更时分,宫内传出了鼓噪之声,李隆基吩咐锯开了玄武门,这才带着众人进宫。

长安城内,得玄武门者得天下,这几乎是政变的一贯规律。

此时,距离李显暴毙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李显的棺椁还存放在太极殿内,由一批南衙府兵守灵。这帮人也听说了宫内的秘闻,对韦后恨得咬牙切齿。他们听说临淄王李隆基在搞事情,纷纷响应支持。

一时间,皇宫内外的军队都成了倒韦的势力。

此时此刻,韦后还在做着当皇帝的春秋大梦,当宫人将她叫醒的时候,韦后显得惊慌失措。为了活命,她慌不择路地跑到万骑军中寻求支援,不料被一个无名小卒给砍了脑袋,首级随后被送到李隆基的面前。

安乐公主平日里睡得比较晚,正在镜子面前梳妆打扮,一群士兵闯进宫中,二话不说就砍了她的脑袋,武延秀、韦温等人亦被乱军斩杀。

上官婉儿不愧为政治斗争的老手,当宫内大乱之时,她穿戴整齐,提着灯笼前去迎接李隆基,搞得自己好像内应一样。

据史料记载,上官婉儿拿出了当时草立的原版诏书,谄媚地说道:“临淄王殿下,您看,俺们当时是拥立相王李旦的,绝对不是韦后的党羽!”

李隆基阴冷地看着她,恶狠狠地说道:“杀无赦!”

一场军事政变,将韦后的女皇梦想彻底粉碎。

事实证明,没有长时间的政治经营,没有痛苦的君臣关系磨合,权力体系就像是毫无根基的空中楼阁,只需要抽掉其中一根柱子,体系就会彻底崩塌。对韦后来说,玄武门的禁卫军就是这根不起眼的柱子。

收拾完韦后和安乐公主后,李隆基等人来到了太极殿,皇帝李重茂正呆坐在龙椅上瑟瑟发抖。身为皇帝,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其悲苦可想而知!

刘幽求:“大势已定,可以请相王入宫主持大局了吧?”

李隆基急忙制止:“韦后的党羽还没有杀干净呢,你先在这里提前庆功了?赶紧吩咐下去,搜捕韦后党羽,本王亲自去请相王!”

景云元年(710)六月二十一日凌晨,李隆基下令关闭京城和皇城的宫门,勒令千骑军全城搜捕韦后的党羽,随即展开了血腥的清洗活动。

太子少保、宰相韦温,被斩首于东市。

宗楚客和弟弟宗晋卿身穿孝服,骑着两头黑驴准备溜出城门,结果被驻守在通化门的士兵认了出来,随即被割了首级。

景云元年(710)六月二十一日上午,李隆基前往相王府,为自己起事之前未能告诉李旦而叩头谢罪。李旦流着眼泪,抱住李隆基说:“社稷得以保全,全是你的功劳!”

李隆基:“如今大局已定,请父王立即入宫,辅佐少帝!”

据史料记载,李旦领着李重茂来到安福门,打算安抚百姓,大赦天下。就在此时,人群中突然冲出个大臣,只见他手舞足蹈,高声呼喊着万岁。李旦定眼一看,原来是赵履温,此人是安乐公主的党羽,当时为了讨好公主,不惜拿国库的钱财为她大兴土木,还亲自给公主抬轿子,十足的马屁精一个。

李旦都没搭理赵履温,嫌恶地说道:“砍了此人!”

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是朴实的,有恩就还,有仇就报。想当初,赵履温为了搞土木建设,恶意征调老百姓服役,弄得民怨沸腾,赵履温被杀之后,老百姓纷纷拿刀割其肉,瞬间就将他剃为了白骨。

没过多久,汴王李邕和御史大夫窦怀贞也来了,两人手里各提一个包裹,定眼望去,居然还有鲜血从包裹里滴出来!

李旦不解地问道:“汴王,你们这是?”

李邕神色颇为得意地说道:“相王,我的妻子正是韦后的妹妹崇国夫人,她现在已经被我处死了,这就是她的人头!”

李旦明白了,李邕这是担心朝廷找他秋后算账,于是拿老婆的人头换自己的前途。不过,李旦清楚地记得,这两位和韦后结为亲戚后的兴奋经儿,尤其是窦怀贞,以国赩(乳娘丈夫的叫法)自居,极尽谄媚之能事。李旦答应不杀他们,可后来还是把他们贬到外地,让他们自生自灭去了。

景云元年(710)六月二十二日,李隆基被封为平王,正式接管左、右厢万骑兵,钟绍京为中书侍郎,刘幽求为中书舍人,参知机务。

有趣的是,皇帝李重茂还端坐在龙椅上,似乎没有搞清楚状况。太平公主看到这个傻侄子,又气又恼,于是主动进宫教育,李重茂这才答应让位。此时,皇位的传承属于禅让性质,李旦需要三辞三让,这是标准流程。

景云元年(710)六月二十三日,李重茂下达了另外一道旨意:任命李隆基为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宋王李成器为左卫大将军,衡阳王李成义为右卫大将军,巴陵王李隆范为左羽林大将军,彭城王李隆业为右羽林大将军。

不过,李旦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刘幽求找到李隆基和李成器:“二位殿下,如今大局已定,相王怎么能拘于小节,拒绝登基称帝呢?更何况,相王曾经就做过皇帝,正是民心所向啊!”

李成器虽然是嫡长子,可他明白这其中的奥妙,因此打算做个安安静静的旁观者,把最终的决定权交给政变功臣李隆基。

李隆基不无惋惜地说道:“你们有所不知啊,父王生性淡泊名利,向来不把世事放在心上,当年他已经君临天下,却还是坚持把帝位让给别人。如今,李重茂是父皇亲哥哥的儿子,他怎么忍心取而代之呢!”

刘幽求:“殿下!民心不可违,相王独善其身,社稷怎么办?”

这种时候,每个人都有台词本的,如果把台词念完了,事情还没有搞定,李旦也就没有台阶下了。李隆基看火候差不多了,这才答应请出老爹李旦。

景云元年(710)六月二十四日,李旦、太平公主、李隆基五兄弟、少帝李重茂以及朝中重臣们齐聚太极殿,商议退位让贤之事。

太平公主:“当今圣上想把帝位让给相王,可以吗?”

刘幽求:“公主殿下!如今国事百废待兴,圣上仁爱孝顺,效法尧舜禅位的传统,实在是大公无私啊。相王代替圣上挑起治理天下的重担,乃是叔父对侄儿慈爱的表现,这有何不可呢!”

李重茂:“朕也认为,叔父做皇帝更适合,朕马上就下旨!”

太平公主却急吼吼地说道:“天下臣民之心已经归附相王,皇位的宝座不属于你这个小子了!还是赶紧下来吧!”

说罢,太平公主便动手将李重茂从宝座上拉了下来。就这样,一家人合演了一出戏,将皇位顺理成章地过渡给李旦。当天,李旦在太极殿登基称帝,并登临承天门,大赦天下囚徒,封少帝李重茂为温王。

李旦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父亲李治是皇帝,母亲武则天也是皇帝,哥哥李显是皇帝,儿子李隆基也是皇帝,这样尊贵的身份,可谓亘古少有。

然而,李旦的一生更是充满了悲剧。他虽然贵为天子,身边却始终没有依附自己的政治势力,在野心家横行的朝堂,他只能选择随波逐流。幸运的是,李旦的生存法则是退让,这可以保证他活得比别人长久。李旦刚刚登基,心里就在盘算着立太子之事,好把皇位再一次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