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是一个小国,长期以来内乱、外患不断。为了换取元朝廷对高丽王权的支持,高丽国王元宗决定向元请求和亲。元朝公主嫁到高丽后,因为背景强大,所以为所欲为。

即使是元朝公主无理取闹,高丽驸马为了高丽国的稳定、为了高丽人免遭兵祸,也只能忍气吞声,可以说是受尽了委屈。

下嫁金国

自元世祖忽必烈后,高丽的历代国王几乎都是元朝皇帝的女婿。公元1270 年,高丽国王元宗前往大都朝见元世祖忽必烈,为世子谌①求婚。忽必烈觉得女儿还小,就没有同意。第二年,元宗再次派遣使者来大都为世子谌求婚。这一次,忽必烈答应了,同意大长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下嫁。

①谌:chén。

元宗为世子谌求婚的时候,世子谌都已经三十五岁了,而且早在十年前就已经纳了王妃,且夫妻关系很好。可是元朝公主来了后,原王妃便不得不移到别宫居住,元朝公主还不准世子谌再与原王妃有任何来往。

元宗去世后,世子谌继位,是为忠烈王。平日里,元朝公主对忠烈王动辄打骂,小则哭闹。至于干涉朝政、决定人事任免,更是家常便饭。忠烈王有苦难述,乾纲不振,以至于堂堂七尺男儿,郁闷得终日以泪洗面。

薄来厚往

蒙哥汗进攻南宋时不幸阵亡,蒙古汗国内部就出现了汗位之争。忽必烈在汗位之争中赢得了胜利,并建立了元朝。在蒙古汗国做质子的高丽世子倎及时投靠忽必烈,赢得了忽必烈的褒奖,两国关系由此改善。

忽必烈考虑到征战南宋的需要,就改变了以往对高丽的高压政策。高丽元宗为了王位的稳定、保持高丽的相对独立,请求与元朝联姻。忽必烈答应了他的请求,此后,元朝皇帝或王室成员之女嫁给高丽国王便成为一种例制,元朝公主成为元朝在高丽的代理人,在高丽拥有高于国王的权力。

元朝公主虽强势,但忠烈王对她的忍让也为高丽换来了不少好处。例如,忠烈王携元朝公主第一次朝见忽必烈时,提请废除元朝专设的高丽达鲁花赤一职,忽必烈便欣然允诺。此后,元朝还向高丽返还了两处之前侵占的高丽领土。

元朝皇帝是高丽国王的岳父,高丽国王成为元朝的驸马。高丽国王与元朝公主所生之子又被立为世子,日后再成为国王。这种极为亲近的姻亲关系,有利于元朝对高丽的控制;对高丽王室来说,借助这层姻亲关系能提高政权的安全性。高丽王实际上拥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元朝的地方官,又是高丽国的国王。这种特殊的身份,反映了高丽国作为大元帝国的附属国兼驸马国的地位。

高丽与元朝的这种姻亲关系,使得在元朝与高丽交往的历史上,高丽国王和王妃经常亲自朝见元朝皇帝。

每一次亲自朝见,高丽王不仅会带领大批人马,还要携带大量贡品。公元1284 年四月,忠烈王朝见忽必烈,便带了一千二百余位臣僚,赉①银六百三十余斤,纻布二千四百四十余匹,楮币一千八百余锭。

①赉:lài。赐予。

高丽除了要向元朝廷支付品目繁多的贡物和费用外,还要提供数目庞大的军需用品。其中包括,向元朝派驻高丽的屯田军、镇戍军、镇边军等提供军需物资。公元1270 年二月,驻屯西京的蒙古军向高丽“请席岛仓米,乃给米一千石,杂谷五百石,盐一百石。”高丽不仅要为驻屯军提供军粮,还要为其提供饲料、马匹等。

大量贡品和军需物品的输出,极大地加重了高丽人民的负担。仅公元1295 年的三月、四月,高丽就相继输送了一万石米、一万二千一百八十石米、八千五百六十八石米到辽阳,这足以证明高丽向辽阳输送贡米的数量之大。

遵从元礼

高丽王室与元朝皇室联姻,以及两国统治阶层的频繁接触,使高丽的某些礼仪也颇受元朝影响。

忠烈王与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所生之子王璋,与晋王甘麻剌之女宝塔实怜公主的婚礼,就是按元朝礼仪操办的。

王璋连续三天分别向元帝、太后和其岳父晋王献了八十一匹白马。同时,皇太后、晋王分别以数百只羊、数百坛酒设蒙古式大宴庆贺。高丽向元朝进献的白马和其他物品的数量,也都是遵从元朝礼仪的九或九的倍数。王璋之后的忠肃王、忠惠王、恭愍①王娶元朝公主时,也都是以这种方式献聘礼。

元王朝曾在高丽置征东行省,后由高丽国王兼任征东行省丞相。公元1298 年,忠宣王王璋署征东行省事。

高丽宰枢及行省左右司官员谒见忠宣王时用“元朝礼”,这使得高丽朝廷有两种礼仪制度。平时宰枢、臣僚处理本国一般事务谒见国王时,用的是高丽礼仪;而宰臣、行省官员处理行省事务谒见国王兼行省丞相时,则用“元朝礼”。

①愍:mǐn。

相关链接:

忠烈王效仿蒙古发饰

因为高丽人与蒙古交往密切,且高丽国王也有意亲蒙,故而蒙古族的习俗就影响到了高丽国王。

高丽忠烈王在公元1261 年时,曾以世子身份入元祝贺忽必烈击败与其争夺汗位的弟弟阿里不哥。此后,忠烈王又数次入元朝进觐。忠烈王入质后不久,就改留了蒙古发式。

忠烈王以世子身份在元朝做人质,在“开剃”的同时也改穿了蒙古式服装。公元1272 年,他短期回国时,已经是“辫发胡服”。“辫发”指的是剃蒙古发式,“胡服”

指蒙古式服装。

忠烈王回高丽即王位后,朝廷大臣们纷纷“开剃”,同时也效仿国王改穿蒙古式服装。忠烈王下令“境内皆服上国衣冠”,即全国人都要穿元朝式服装,戴元朝式帽子。

公元1274 年,忠烈王迎接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返回时,面对京城百官和民众的欢迎队伍,为王的他本应穿传统礼服,但忠烈王不听大臣的劝谏,坚持穿蒙古式戎服与公主同辇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