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必皇后是元外戚济宁忠武王按陈的女儿,忽必烈的皇后,太子真金的生母。她生性节俭,秉承妇人之道,时常用实际行动纠正和提醒忽必烈的不足,成为后世女性的楷模。
善待降臣
公元1276 年,元朝灭掉南宋,并将南宋幼主恭帝与全太后掳到大都,忽必烈因此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典礼。
大家都非常高兴地饮酒作乐,唯有察必皇后一直闷闷不乐。
忽必烈便好奇地问:“我好不容易征服了江南,以后也不用再打仗了,为什么你不高兴呢?”
察必皇后意味深长地说:“从古至今,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千年帝国的存在,将来我和你的子孙不要落到像南宋这步田地就是万幸了。”
忽必烈为了讨察必皇后欢心,便将从宋宫里抢来的珍宝玩物堆在殿前,请察必皇后观看。可察必皇后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就走开了。
忽必烈追问她想要什么,察必皇后说:“宋皇帝积蓄了这么多财宝留给子孙,可是他的子孙却没有一个能守住财宝。现在全归了我们,我怎么忍心拿呢!”
当时,南宋的全太后在大都水土不服,更不习惯北方气候,察必皇后便请求忽必烈放全太后回江南。忽必烈不答应,察必皇后一连求了三次,忽必烈才说:“你这个妇人没有一点远见,若是把她放回去,万一再生事端怎么办?”察必皇后若有所思,便不再提放还之事,而是配合忽必烈对全太后实行怀柔政策①。
后来,全太后母子二人觉得南归无望,便出了家,察必皇后还特地拨了三百六十公顷免除租税的土地作为二人的生活费。
因此,全太后没有对自己的家国仇人生出怨恨,反而感激不已。
①怀柔政策:用政治手段笼络其他的民族或国家,使其归附自己的一种政策。
缝补天下
察必皇后十分擅长缝制“比甲”,她除了把宫廷废物回收利用的环保运动搞得有声有色外,对服装设计也很有造诣。
当时,元人戴的胡帽没有前檐。有一次,忽必烈骑马打猎回来后跟察必皇后说,自己的眼睛总是被太阳照得睁不开。心灵手巧的察必皇后想了想,便在忽必烈的帽子上缝了一个帽檐。忽必烈试了试后发现,果然解决了这个问题。忽必烈非常高兴,便下令以后的帽子都照这个样子制作。
后来,察必皇后发现忽必烈骑马时穿的宽袍大袖不利于骑马和射击,便尝试着做了一种用旧衣改制而成的新衣服。这种衣服后边比前边长,且没有领子和袖子,两边还各缀着一排襻①扣,穿起来舒适又方便。察必皇后还给它起了一个漂亮的名字,叫“比甲”。这种衣服便于弓马,而且形制特别,穿上去感觉非常潇洒,人们争相仿效,后来就演变成了现在人们常穿的马甲。
察必皇后的缝衣技术十分高超,有时还会被忽必烈用作笼络人心的利器。忽必烈对汉学儒术非常感兴趣,他还没做皇帝前,有一次听闻儒士赵璧的大名,便把赵璧召到自己的身边委以重用。
为了表示对赵璧的尊重,忽必烈称呼赵璧为“秀才”,而不直呼其名,并让妻子察必亲自给赵璧缝制蒙古袍。蒙古袍做好后,忽必烈让赵璧试穿,有不合适的地方就让察必一一修改。
①襻:pàn。
劝谏世祖
察必皇后才思敏捷、针砭时弊①,而且还时常替忽必烈分忧,因此很受忽必烈的宠爱。
忽必烈喜爱打猎,可自从京城从上都开平迁到大都燕京后,就不方便游猎了。因此,忽必烈命他的禁卫军长官在京城郊区开辟游猎场。
察必皇后认为此事不妥,因为忽必烈只是御笔一挥,那片区域内的百姓就要从自己的土地上被赶走,从此流离失所。察必皇后不忍,但也知道不能强劝,所以她先打发走禁卫军长官,然后扶忽必烈进内室休息。
恰巧这时,太保刘秉忠有事奏报,察必皇后趁机将其拦在外室,故意提高嗓门对他说道:“陛下要征收京郊的农田为游猎场。像这样的大事,你作为国家重臣,怎么能不知道呢?土地在国都没迁来之前就已经提前分配好了,如今要新开辟游猎场,那土地的主人岂不是要迁往他乡?到时一定会引起百姓的怨气,造成混乱。
皇上事多,日理万机,像这样的小事想不到也正常,你们做臣子的应及时提醒。若是陷陛下于不仁不义,可怎么得了?”
刘秉忠会意地笑了笑说:“微臣马上去亲自查看,然后再作禀报。”
①针砭时弊:砭,biān。针砭时弊,比喻指出错误,劝人改正。
察必皇后说:“这么做就对了!”
察必皇后与刘秉忠的对话,忽必烈听得一清二楚,于是就命令刘秉忠先去视察,然后再做定夺。
相关链接:
察必皇后勤俭持家
有一次,察必皇后派人去国库里支取丝、帛。忽必烈知道后,便责备察必皇后:“这是国家和军队所需,不是私人库房,你怎能想取就取?”
忽必烈不过是开个玩笑,朴实的察必皇后却当了真。
回到后宫,她就亲自率领宫女收集平日里将士们用旧、用坏的弓弦,煮练后织成绸帛,然后做成衣服。没想到,这种绸帛做成的衣服竟然非常坚韧密实。
察必皇后亲煮宫弦、自织丝帛的举动,被朝臣们传为佳话。通过这件事,也进一步激发了察必皇后对废物利用的积极性。
一日,她在专为皇宫造酒的宣徽院库房里发现许多被搁置了好多年的旧羊臑皮。察必皇后就命人搬到后宫,与宫人们一起将其洗晒干净、裁剪妥当,然后细细缝合,做成了地毯,没想到竟也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