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医学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名医层出不穷,涌现出诸如赵自化、庞安时、钱乙等名医。这些人的出现为大宋的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由他们所著的诸如《伤寒总病论》《四时养颐录》《小儿药证直诀》等著作,更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绚烂的瑰宝。
宦海沉浮的赵自化
宋代名医赵自化原是德州平原人,后来因契丹入侵,只能随父亲迁往洛阳。在洛阳时,其父赵知岩苦研医术,并将一生所学悉数传给儿子。后周显德年间,赵家又举家迁往京城,并以精湛的医术为众人所知。
后来有次适逢秦国公主患病,赵自化经人推荐为其诊治,并成功治愈。那时,皇帝将陈州隐士万适召到京中,并暂居在赵自化的家里。万适平日里身体十分健朗,无病无痛。但是赵自化却发现了他的异样。于是赵自化主动提出为他号脉,这一号脉,赵自化便叹道:“您如今已是行将就木了。”果不其然,几天以后,万适就撒手人寰了。
至道年间,布衣郑元辅长期依靠于赵自化的姻亲张崇敏。郑元辅常常向赵自化索要财物,却总是得不到满足,便怀恨于心,他便到监察官处诬陷赵自化泄露朝廷机密、对朝廷满怀怨言等。
宋太宗知道后,心中惊异,便让王继恩前去调查审问此事。最后证明,一切都是郑元辅自己捏造的。于是,郑元辅被判以死刑,而赵自化则因交友不慎被贬为郢州团练副使。不过没过多久,他便得以官复原职。到了公元1000 年,右迁为正使。
公元1004 年,雍王与晋国长公主联名上书,以赵自化治病有功为由,为其请求升职加薪的机会。但这一请求被宋太宗所拒,宋太宗还让枢密院对赵自化进行了一番训诫。后来雍王去世,赵自化受此事牵连而被贬职。不过次年,他又再次得以复职。同年冬,年仅五十七岁的赵自化去世,只留下一本《四时养颐录》(后被宋真宗改为《调膳摄生图》)。
医德高尚的庞安时
名医庞安时自幼聪颖,爱好读书,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其父是位远近闻名的名医,曾亲自指点他学习《脉诀》。不过庞安时却觉得仅仅学习《脉诀》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便开始自学《黄帝内经》《难经》等相关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还时不时能有新的感悟与理解。
不幸的是,在他即将年满二十的时候,因病失聪。他便更加刻苦地学习医学知识,将《灵柩》《太素》《甲乙经》等书所涉及的医学知识悉数融会贯通于心。
庞安时为人医治,往往都能将人治愈。每每有人上门求医,他都会主动为他们收拾出可供居住的房间,亲自帮他们熬粥煎药,照顾他们,并且坚持要把他们治愈以后才肯放他们回家。
对于那些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医的病人,庞安时也从不隐瞒他们的病情,并拒绝为他们进行治疗。由庞安时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但庞安时从不接受这些病人送来的表示感谢的金钱或布帛,为医者医术精湛又兼有如此医德实在令人钦佩。
儿科神医钱乙
宋仁宗时期有一位名叫钱乙的名医,他是我国医学史上首位儿科专家,由他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更是我国首部儿科方面的专著。
起初,钱乙是以运用儿科《颅囟方》而享誉一方的。后来他到京城内为长公主之女治好病痛,为自己谋得了翰林医院的“医学”一职。有皇子患了抽风之症,钱乙用一个“黄土汤”的方子轻轻松松就将其治愈。皇上因此龙颜大悦,便升他为太医丞。自此,钱乙名声大噪,许多皇亲国戚、达官显贵都争相请他治病。
当时有位孕妇患病,许多医生为其诊脉后都断言她难以保住腹中胎儿。钱乙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说:“孕妇无非是依靠五脏六腑轮流滋养胎儿,差不多六十天的时间就会更换一次腑脏,如果能够依照这一规律进行补养,又怎么会流产呢?”后来经过补养,那名孕妇的胎儿果然保住了。
相关链接:
庞安时开井救人
传说有一年,浠水城郭杨家铺一带瘟疫横行。庞安时来到此地为受苦的患者医治时,却发现本该奏效的药方到了这里却失效了。经过排查他才知道,原来是水源不干净的问题。为了治病救人,他亲自带着在当地行医的徒儿杨可上山寻找干净的水源。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在一处山坡下寻得一处水质干净的水源。在他的策划和设计下,杨家铺拥有了一口水质清冽的井,村民们用这口井的井水煎药,果然药到病除。
为了感谢庞安时对村子的贡献,村民们提议将这口井命名为“庞公井”。后庞安时又将其改为“杨井”,以纪念当时一同挖井的杨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