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想必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西游记》里描述了来自东土大唐的高僧唐三藏带着三个徒弟一路长途跋涉,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不过,你可知道,唐三藏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玄奘请愿西天取经
洛州缑①氏人玄奘自幼便在净土寺里潜心研究各类佛经和辩论技巧,由于他极其擅长佛学中的《经藏》《律藏》《论藏》,所以又被称为唐三藏。唐朝初年,玄奘前往蜀中学习佛学,后又辗转到荆州、扬州、苏州、相州等地。他四处寻访名师,谨慎好学,得到了全国各地得道高僧的称赞。
①缑:gōu。
玄奘在各地讲筵①听讲,也见识到了不同汉文佛经版本之间的矛盾以及佛教教义的混乱不清。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玄奘生出了前往佛教起源地——天竺去求取佛经真经的想法。
公元627 年,玄奘结侣上书向唐太宗请愿,想要西行求法。
然而唐太宗却并不同意,于是玄奘决定偷偷前往天竺。两年后,玄奘携两个弟子随些许商人自长安启程,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
道阻且长的求经之路
玄奘一行人离开玉门关后,只见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沙漠天气十分恶劣,白天热浪袭人,夜里寒风凛冽,毫无生机可言。
最糟糕的是,玄奘喝水时竟然不小心将水囊打翻在地,水全都洒了。
在大漠中,玄奘一连走了五天,最终坚持不住晕倒在地。不知过了多久,他渐渐清醒过来,然后又挣扎着继续前行。好在走了没多久,便看到眼前有一片绿洲,绿洲上生机勃勃,还有清澈的水池。
玄奘急忙跑到水边痛痛快快地饮了起来,这才避开了渴死的危机。
历经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玄奘终于穿过了近千里的沙漠,到达了高昌国都。高昌国国王赏赐给他很多衣物、干粮,还有挑夫以及三十匹马。此外,国王还亲自给沿途各国写信,让他们好好招待这位历经千辛万苦赴西天取经的高僧。
①讲筵:为讲经、讲学的处所。
离开高昌国后,玄奘与同伴又整整走了一年的时间,终于来到了天竺。他慕名前往天竺佛教中心以及最高学府——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的摩揭陀国那烂陀寺。那烂陀寺的主持是一位年过百岁的高僧——戒贤。戒贤对玄奘不畏道途险阻、历经艰辛来到天竺求学的精神深感敬佩,便破例将玄奘收为弟子,并重新开讲筵为玄奘答疑解惑。玄奘在他的指导下日日勤奋钻研,没几年就成了一名优秀的僧人。
玄奘回朝
据传,戒日王曾在曲女城为玄奘举办了一场佛法辩论大会,共有十八个国家的国王、三千多名大小乘佛教学者出席了这次大会。玄奘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新颖的说法重新对佛经和佛法进行诠释,在场听讲的人听得如痴如醉,心悦诚服。此后,戒日王特地请玄奘留下,却被玄奘婉言拒绝了。戒日王无奈,便只能请玄奘参加历时七十五日的无遮大会。会后,戒日王亲自遣兵护送玄奘回国,并请沿途各国派人接连相送,一直将玄奘送回了唐朝的国界。
公元645 年,玄奘终于回到了长安。他回到长安当日,长安城内万人夹道①相迎。正在洛阳的唐太宗获悉后,特地委派房玄龄将玄奘接到洛阳。
面见唐太宗后,玄奘把自己取经途中的见闻一一说给唐太宗听,唐太宗为玄奘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没多久,玄奘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开始翻译佛经。玄奘用19 年的时间,翻译了1335 卷佛经,共计1300 多万字。翻译佛经的工作让玄奘耗尽心力,公元664 年,玄奘在玉华寺与世长辞。除了大量的汉译佛经,玄奘还为后世留下了他与他人一起编撰的一部记录他取经途中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风光古迹的《大唐西域记》。
①夹道:排列在道路两侧。
相关链接:
迦毗罗太子创下佛教
佛教于公元前6 世纪,由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相传,悉达多·乔达摩原本是尼泊尔境内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在他二十九岁那年,他深刻感受到印度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不合理,下层百姓深受生老病死的煎熬,于是便决定离家出走。到了三十五岁时,他终于得道,受到了贫苦百姓的推崇。悉达多·乔达摩是婆罗门教的种姓神传说的坚决反对者,他为此提出了“众生平等”的理念,并大力推行佛教。
后来,佛教在印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悉达多·乔达摩被教徒们尊称为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