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天下”的意思是天下为公,指的是尧舜禹时代,那时候的王位传承采用禅让制,继承人是在所有人中选拔出来的;“家天下”则是指天下为家,王位继承方式变成了世袭制,父死子继。这种根本性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呢?
又是谁开了这个先河?
谁来继承?
大禹老了,他开始琢磨到底该由谁来继承自己的王位。
他有一个儿子,名字叫作启,这孩子聪明能干,从小就有领导风范,是一个当帝王的好苗子。从大禹的私心来说,如果自己的儿子能继承王位,那也不枉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辛辛苦苦地奋斗了这么多年。但是,他的王位是从舜帝那里继承过来的,人家舜帝都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反而给了他,大禹也不好意思直接让自己的儿子来当这个君主。
启是一个聪明人,他每日都服侍在禹身边,自然把大禹愁闷的样子看在眼里。有一天晚上,等到来找大禹商量国事的大臣都走了,启凑到大禹耳边:“爹,儿子知道你在想什么。其实你根本不用想这么多,现在王位在你手上,天下人都听您的,你要谁来继承王位谁还敢说二话不成?”
大禹瞪了他一眼:“你说得轻巧。这王位现在是我坐着没错,但是不代表我就能把它传给你。要知道历代的王位传承人都是从有才之人中选拔出来的。”
启很自信地拍拍胸脯,“你儿子我能文能武,处理朝廷事务也十分在行,难道还不算有才之人吗?”
对于这点,大禹也不好反驳,启的确很有政治才能,“但是,很多元老都跟我推荐伯益来继承我的位置啊!”
“伯益?”启皱了皱眉头,“就是那个成天跟牲畜打交道的家伙?他有什么才能?”
大禹敲了他一记,“什么叫成天跟牲畜打交道?你要知道伯益是十分擅长饲养牛马羊的人,因为他,咱们才不缺肉吃,你怎么敢轻视他?再说了,当初我治水的时候,他可是鞍前马后地跟着我,从来不叫苦、不叫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些元老之所以推荐他,也是因为他在治水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明白吗?”
启沉思了半晌,抬头说道:“爹,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也会努力做出成绩,让这些元老对我刮目相看。”
于是,启在工作中更加勤恳,遇到不懂的事情就很谦虚地向其他大臣请教,也努力想办法为老百姓多做点事情,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在元老、诸侯和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大禹死后,最终还是按照惯例把王位传给了伯益。可惜,伯益的屁股在王位上还没有坐稳,朝廷里就出现了不利于他的声音。原来,伯益虽然在治水过程中挣来了好名声,但是他之后就主要负责牲畜的养殖工作了,对于国家管理方面接触较少,所以处理起这些事情有些左支右绌①,出了不少纰②漏。
诸侯们就说道:“大禹选的这个继承人不行啊,我们还是去朝见大禹的儿子启吧,他才是最适合继承王位的人!”于是大家都跑去见启了。
伯益没有办法,只好效仿大禹,又把王位传给了启,自己鞠躬下台了。
①绌:chù。表示不够、不足的意思。
②纰:pī。原指布帛等被破坏,引申为差错,漏洞。
从此,启就坐上了王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自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奴隶社会①开启,启也是传统上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
谁敢反对?
启虽然坐上了王位,但是毕竟改了老祖宗的规矩,所以招来了一些人的反对。其中反对最厉害的就是有扈氏②。
这个有扈氏可不简单,它是当时一个强大的部落,一直对部落联盟的统治就不太服气。大禹在位的时候,就曾经对有扈氏发动过战争,把他打得服服帖帖的。这也是他在大禹统治期间比较乖的原因。
但是大禹死了,他就又开始对王位有了觊觎③之心。没想到,大禹的儿子居然敢跳出来继承王位,有扈氏不愿意了。
“开什么玩笑,这天下又不是你大禹家的天下,凭什么你死了就让你儿子来当这帝王啊?我有扈氏这么有实力,是不是也可以来争取一下王位?将来我也传给我的儿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有扈氏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开始表现出对启的统治不服的姿态。
启可是新王上任,竟然就有人敢不给他面子:跟我唱反调,若是不把你给收拾了,将来谁还服我管?
①奴隶社会:一种社会形态,以奴隶主占有奴隶和生产资料为基础。
②有扈氏:扈,hù。有扈氏,夏代时期一个部落或酋邦。有学者认为其故地在今河南郑州以北新乡的原阳、原武一带。
③觊觎:ìj yú。希望得到(常表贬义)。
于是启调集军队,发表了一番感人至深的誓师词,大概意思就是说:“我对有扈氏的财产土地和人都不感兴趣,之所以要发动对他的战争,实在是因为有扈氏不敬天命。若是不教训一下有扈氏,那上天就该惩罚我们了!所以,有扈氏,我们必须打!”
怪不得启能够继承这个王位呢,瞧这誓师词说得多么有理有据:有扈氏之所以挨打,不是因为他们不尊重我这个帝王,而是他们不尊重上天。无形中,他就把自己继承王位变成了老天的安排,谁要反对他就是反对老天,大家也就不敢再质疑他是否有资格继承王位了。
启和有扈氏之间的这场战争史称“甘之战”,因为战场在“甘”
这个地方。具体怎么打的已经不可考了,不过有扈氏败给了启是不用质疑的。通过这场战争,启坐稳了王位,掀开了夏朝历史的第一页。
相关链接:
井是谁发明的?
在农村,古井是一种很常见的东西,可以说,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井。但是,井是谁发明的呢?
这个人就是和启争王位失败的伯益。相传,伯益是第一个凿井人。在治理洪水的时候,他是大禹的得力助手,可能是因为长期与水路打交道,他发现了地下水的存在。
于是他就开始思考,既然地下有水,那我们能不能在地上打一个洞下去,然后从洞里取地下水上来用呢?这样的话,人们就不用为了取水方便非要住在河边水边了,那将来发生洪水,也能减少一些伤亡吧?
说干就干,他立刻带领人在离一条大河稍远的地方往下打洞,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挖掘,居然真挖出水来了。
伯益尝了一口,甘甜清凉,比河水更好喝。这凿井取水的想法果然可行。
很快,这种水井就流传开来,很多居住在山区或者缺少河流地方的人也能有方便的水取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