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继位(1 / 1)

皇太极死后,八旗权贵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殊死争斗。

多尔衮和豪格势同水火,他们大动干戈,甚至差点拔刀相向。

但最终,皇位却落在了一个六岁的孩子身上。这个孩子就是大清的第二个皇帝福临,也就是顺治帝。那么,这场皇位争夺战到底是怎样的呢?

两派之争

皇太极在世的时候,手下有八大铁帽子王。铁帽子王的意思就是可以世袭且爵位不变的和硕亲王或郡王。清朝开国的八大铁帽子王有: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郡王多铎、肃亲王豪格、承泽亲王硕塞、郑亲王济尔哈朗、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八大铁帽子王是皇太极的得力助手,跟着皇太极征战沙场,立下了汗马功劳,皇太极对他们十分看重。

公元1643 年9 月21 日,皇太极还没来得及决定谁来继承皇位,就突然去世了,给大清朝臣留下了一个大难题,到底该由谁来继承这个皇位呢?

肃亲王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他长相不凡、力大超群,久经沙场,军功很多。如果按照立长的规矩,那么豪格无疑就是继承皇位的人。但是,当时的清廷还没有汉化到这种程度,他们并不认为皇位就一定要传给长子。

另一个能和豪格竞争的就是豪格的叔父、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多尔衮的母亲死后,皇太极对他极好,照顾十分周全,所以多尔衮对这个哥哥也很忠心,皇太极的所有战役他基本都有参与,战功显赫。皇太极死后,多尔衮重新意识到坐上龙椅的机会来了,这一次,他不打算错过。

豪格和多尔衮都有继承皇位的能力,当时朝廷分为两派,一派支持立皇太极的儿子为帝,一派则支持多尔衮。两派私下里各自行动,拉帮结派,只等着最后的结果。

皇太极去世七天后,有关谁来继承皇位的会议在崇正殿的东庑①殿举行。

①庑:wǔ。

黎明时分,大殿前就聚满了人,这些都是来自两黄旗的大臣,他们支持立皇太极的儿子继承皇位。

“豪格是先帝的大儿子,又有军功在身,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

“对对对!支持肃亲王继位!”

“支持肃亲王继位!”

一时间,大殿前人声鼎沸,两黄旗的大臣集体盟誓,拥护豪格继承皇位。为了保障豪格能在会议中胜出,他们还安排了士兵带着弓箭包围崇正殿,另外又安排了人守在大殿门口。

没多久,其他朝臣也都来了。大家看着那些守在大殿门口剑拔弩张的士兵,都面无表情,不过心里却很清楚,将有一场硬仗要打了。

这场会议由皇族中年纪最长、地位最高的礼亲王代善主持,他也支持豪格继位。但是两白旗的大臣坚决反对,他们主张多尔衮继位。一时间,两黄旗和两白旗的人怒目对视,气氛十分紧张。

坐收渔翁之利

虽然支持豪格和多尔衮的两股人马在东庑殿对峙,但是大家心里都清楚,大清现在还不够强大。若是此时起了内乱,那对整个大清将有不可估量的破坏作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终其一生建立起来的局面也将毁掉。

但是豪格和多尔衮实力相当,都是继承皇位的人选,群臣们绞尽脑汁,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有人提议,既然这两个人不行,那为什么不能挑出第三个合适的人选呢?

于是,努尔哈赤的侄子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让六岁的皇子福临继承皇位,然后再挑选两位亲王摄政。这两位亲王分别从豪格阵营和多尔衮阵营中选出,这样既保留了双方的权势,大家也都会帮着福临坐好大清的皇位,谁也不去争。

多尔衮见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为了保有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就同意了这个意见,成为摄政王之一。另外一个摄政王则是郑亲王济尔哈朗。

年仅六岁的福临还没搞清楚状况就被抬上皇位,成了顺治帝。

他自始至终都没搞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叔叔和哥哥为了这个皇位差点打起来,最后皇位却落在了自己身上。

不过,没人去关心福临怎么想,这场整整持续了十七个日夜的皇位争夺战,总算是和平解决了问题。对于大清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清廷内部一场政治危机的冰雪终于消融。

相关链接:

“渔翁之利”的来源

在《战国策》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天,天气很晴朗,一只蚌从水里爬了出来,在沙滩上张开自己的壳晒太阳。

这时,一种名叫鹬的水鸟飞了过来,看见蚌张开壳露出鲜嫩的蚌肉,就伸出尖尖的嘴巴想要啄蚌肉吃。蚌立刻把壳合了起来,紧紧地夹住了鹬的嘴巴。它们俩谁也不放谁,就这样僵持了很久。

鹬说道:“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渴死你!”

蚌也不服输,说道:“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饿死你!”

它们两个你也不让我,我也不让你。一个渔翁走过来看见后,一手抓蚌,一手捉鸟,把它们俩都带走了。

这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