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三十七岁。
初诊,2019年11月6日。
主诉为反复偏头痛十余年。
患者十余年前,每次感冒时会出现偏头痛的症状,以左侧太阳穴处为主,服感冒药后头痛随之减轻。
这是有表证,服解表药可缓解,病起微时,人们多不在意。
患者五年前头痛开始加重,间歇性发作,且发作时间无规律,服中药治疗两年,时轻时重。
久病易虚,光解表,不补虚,则正气越来越虚。解表药会耗散气血,尤其久用,无论医者还是患者,都很容易只盯着表,不顾里。以前乡下很多老人头痛时喜服头痛散,初用则可,久用有害。
患者三年前到深圳定居并且产二胎后,头痛开始逐年加重,下午三四点开始发作且发作频繁。经期前后易发作。
因产后繁忙劳累,思虑较多,难以入睡,入睡困难时头痛亦发。
生孩子,是女人的一道大关,气血本就因养胎而耗去大半,加之原头痛久病又气血暗耗,此时双重亏虚之下,头痛自然加剧,连肢节都不能滋养而作痛。
患者2019年4月开始出现膝关节和指关节疼痛。服前药无效,来门诊就诊。患者面色暗黄,易怒,舌淡红苔薄,脉弱,诊为肝血亏虚。
处方:熟地30克,当归15克,山茱萸15克,白芍15克,蜈蚣1条,僵蚕10克,地龙3克,柏子仁15克,炒酸枣仁10克,七剂,水煎服。并且做温针灸治疗,穴位为风池、肾俞、太溪。
以养精种玉汤补益精血,再加虫类药搜剔络中之瘀(久病入络,尤其头痛)。
二诊,2019年11月15日。
患者每次服药即头痛发作,越吃越痛,服完七剂后头痛程度减轻,但频率增加,伴心慌,指关节痛缓解,舌淡红苔薄白,脉弱。上方加麦冬10克,天冬10克,桂枝10克,温针,穴位为血海、足三里、太溪。
服第一次方,越吃越痛,其实是药物冲击病灶,但是停药后,总体症状是缓解的,证明大方向是对证的,宜守方。
我想,若是换一个医生,患者大概不会坚持,可能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出现这种冲击病灶的反应,还能坚持服用。因此,有时医生的权威,本身也是一味良药。
三诊,2019年12月2日。
前诊处于经期,约四天后月经止,始服前方,服后头痛发作,气聚于前额,胀痛难忍,自行服两次午时茶后,头痛豁然消失。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反应,久病体虚,服补药后,正气渐足,可冲击病灶,可是十多年来,仍有未散之表邪,此时邪正交战,正好误打误撞,服用午时茶,将表证散开,使正气做有用之功,将邪气一击而散。
随之将剩余中药服完,至今头痛未再发作,精神转佳,心慌亦未再发作,指关节仅剩右食指末端轻微作痛。睡眠佳,胃纳可,大便正常。舌淡嫩苔薄,脉软。
病情已入坦途,宜再补益气血。
开方如下:黄芪30克,当归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酸枣仁10克,龙眼肉10克,木香10克,远志10克,熟地10克,白芍10克,山萸肉10克,蜈蚣1条,全蝎3克,僵蚕10克,地龙3克。
七剂,水煎服。
温针一次,穴位为血海、足三里、太冲。
四诊,2019年12月20日。
服前方后头痛未发,后患者7日于海边开家长会,当天吹一天海风,即出现头痛症状,服前方后头痛即消失。
这仍是体虚之表现,但体质已较前要强,能承受一日海风,吹过海风,自然有表邪,但是正气一旺,则邪不可干。
月经周期为19天。指关节稍痛。舌淡嫩苔薄,脉软。
开方如下:黄芪30克,当归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酸枣仁10克,龙眼肉10克,木香10克,远志10克,熟地10克,白芍10克,山萸肉10克,蜈蚣1条、全蝎3克,僵蚕10克,地龙3克。
七剂,水煎服。
温针一次,穴位为血海、足三里、太冲。
按:这个患者,于2017年时,带其子女来我处就诊,曾顺便服我开的药方,大体半夏白术天麻汤吴茱萸汤加减,并不诚心要治,有一搭没一搭地服药,故效果不明显。今年下定决心要好好治疗。
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越吃越痛,越痛越吃,坚持服完,这是态度问题。双方有信心,一起对抗十年之病魔,所以有效,得十年来未有之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