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系统地说一说**障碍,可是感觉太庞杂了,篇幅超出了我的想象。
在这篇文章里,就只是单纯说说感受,想到哪就写到哪讲到哪,没有主线。
学龄儿童**障碍的患病率最高,常以频繁眨眼为首发症状,早期可自行缓解,**常因感染、精神紧张等因素加重或复发。
这一两年,我看了不少患有**障碍的儿童。
有的几岁,有的十几岁,以这个区间为主!还没看过二十岁以上的。
为了写这个文章,我专门看了两部跟这个病相关的电影。
第一部是美国的电影《叫我第一名》,第二部是印度的电影《嗝嗝老师》。
电影《叫我第一名》里的小孩得了**障碍后,家长不理解,老师不理解,同学不理解,以为他是一个恶作剧的坏孩子。这个孩子不停地发出小狗一样的怪叫声,还不停地抻脖子,大家还对他冷嘲热讽。还好,他的妈妈坚持带他去看医生,但医生也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他的妈妈只有自己跑去图书馆翻医书,才发现他这个病叫妥瑞氏综合征(**障碍)。随着时代发展,还成立了一个协会,把患这种病的人认为是残疾人,立法规定不能歧视这种人。
那个年代,人们认为这是一个无药可医的疾病,可能现在也有一些医生认为这是一种无药可医的病。患者饱受困扰,他们自己不自觉地发出怪声,这是一种发声型**障碍。
因为有**的怪行为,一开始所有的学校都不肯收他,最后证实他得的是一种病之后,他就得到了一个受教育的机会,顺利考上了大学。
但是他在找工作的时候也面临着非常多的困扰,找了几年才找到工作。其实他是用非常正能量的态度去对待这个病的,并没有被这个病打垮而影响生活,而且心理非常健康。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这是一种病,不再歧视他,小男孩带病顺利完成学业,长大成人,最后当了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嗝嗝老师》的重点不在讲**障碍,是在讲印度的教育平权。
这两部电影都是同一本书改编的,只是侧重点不同。
看完电影,我对这个病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平时在门诊,我看到的只是患者的症状,并没有更深入地去思考他们会遭受到怎样的社会歧视。
如果没有人能理解他们,那这个病可能就会困扰他们一生。对这个病不了解的朋友,我推荐大家看看《叫我第一名》,这部电影基本上相当于一部**障碍患者的传记。
我在接触**障碍的时候,其实我对这个病是没有直观印象的。
我最开始治疗的一个孩子,是她感冒之后就不停地揉眼睛和眨眼睛。
她去医院看,发现不是结膜炎,眼部没有感染,就是频繁眨眼,感冒发烧之后开始出现了这个症状。
这就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眼睛的频繁眨眼了。
频繁眨眼是**障碍的首发症状,这个是大概率的事情,只要不停地眨眼睛,大家就要注意了。关于三仁汤治疗频繁眨眼,我已经写成了文章。当我治这第一个患者时候,我的侧重点不是她的眨眼睛,而是她的湿热兼表证。
她是一个湿热型的表证患者,大便黏臭,反复流涕(有表证)。
她虽然主诉是眨眼睛,但是我脑子里反应的是表证,我就用三仁汤治她的表证。把表证治好之后,她这个眼睛眨眼的症状消失了。这是我治疗**障碍的开始。
这只是我治疗**障碍的一个开端。这也激发了我对这个疾病的探索。我去回忆这个病,我小时候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孩子?然后我想到,我小时候遇过这样的邻居家的小孩,当年那个比我小四五岁的孩子,他也有这样的症状。有些小朋友会笑话这种频繁眨眼的孩子。叫他什么呢?叫摄目鬼,客家话不是这么发音,但是按普通话是这么写。
为什么叫“摄目”呢,“摄影”的“摄”,按一下快门,那个镜头就会有一个眨眼一样的“咔嚓”一下。
虽然是一个取笑的外号,但其实也并没有特别大的恶意。大多数人没有经常取笑他,家长也没有太在意这个,没有把它当成一个病。反正我们农村的孩子从小就疯玩,没有人太在意这个东西,没有去关注它或治疗它,以至于我们都不知道我弟弟小时候有过这种问题。
等过了二十多年,我回想起来了,我就问我弟弟,我说某某是不是小时候有这样的症状,现在还有没有?弟弟就说他现在都三十多岁了已经没有这个症状了。然后我弟弟跟我说,他小时候也有这样的症状。那时候我竟然没有发现。
我弟弟说他很辛苦地克制这个动作,最后完全克制住,就再也没有发生这种频繁眨眼的症状。
也就是说,这个轻型的**障碍,其实是有自愈的可能的。
如果没有对这个病进行过干预,不在意它,顺其自然发展,不要给孩子增加压力,他也可能自愈。
我提到了那个邻居家小孩(现在都三十多了),他的家人当时并不是很在意他这个事情,他这个病反而在长大后自愈了。
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呢?就是说,幸好家长没有病急乱投医,没有给他用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这个病我们还是需要去探讨一下,去寻找这个病的病因是什么。
就我治疗过的这些病例来看,其实是有几大块。我也用过三仁汤这类治疗外感的治疗方法来治疗好过**障碍,那么我们也可以反推这个病因是不是外感呢?
还有一部分患者家长跟我讲过,孩子出生之后有窒息的这个病史。那么,这个生产的产伤[1],是不是也是一个病因?
只有我们找到了病因之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这个病才能缓解。**障碍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动,这个动是什么呢?是风的相,就是肝风。
肝风在动,我们列举一下这个**障碍常见的表现。
1.眨眼、吸鼻、清嗓、干咳。
2.挤眉眨眼、张口噘嘴、摇头耸肩、伸头缩脑、肢体颤动。
3.口努嘴张、挺胸鼓肚、四肢**。
发声型的**障碍,就是嘴里发怪叫或尖啸。
其实中医治任何一个病,首先是分型,分出来之后才能找出相对应的、比较贴切的治疗方案。
如果只是说一个病名,没有分证,就是所有的病都用同样的治疗方法,这在中医看来,其实是不科学(这个科学是分科之学的)。你没把证型分好,乱治一气的话,很可能就会适得其反。
我曾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过**障碍,六味地黄丸是针对身体虚、肝肾不足的,这个药物能缓解**障碍。可以推测这个病因有可能就是先天不足——肾亏。
除了前面说的外感之外,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家庭的压力过大,导致情志失调,症状会加重,那这可不可以理解为压力大也是一种病因呢?
所以我们看**障碍病因的话,有外感;生产过程中的窒息;压力大等情志因素;先天不足肾亏……
土虚木摇[2]
眨眼、吸鼻子、清嗓子或干咳等病症非常常见,这些病症,很多都是外感病造成的“后遗症”,这些病症不一定是**障碍,但是**障碍很多都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
我曾经治过一个小女孩,大概是十五岁,已经患病多年,在北京治疗过。她经常发出怪叫声——喉咙**发声,喉头发出怪叫。为了掩盖这个怪声,她就会拍桌子,不停地拍桌子。
她的脉是比较典型的一个弦脉。她学习非常用功,这个是最重要的(这个在急剧消耗脑力即肾气)。她基本上可以保持年级的第二名(好像基本上第一名)。她用成绩来表明自己是一个正常的孩子。然后老师会给她非常多的谅解,并且关注她,这样她就不会遭受到别的同学的异样眼光。
从我的角度看呢,孩子本身并没有完全正视这个问题,她用掩盖的方法,会有点适得其反。
肾水不足之后肝火就会旺,肝火一旺,就会生风。就像一锅水煮开了之后,水蒸气往水壶嘴盖冲的时候,那个水壶就会“咻”地发出声音,这就是风。
当人体处于紧张的状态,压力过大的时候,身体就产生了肝气,这个肝气是要往外释放的,有一些人就会喉头**,发出这种怪叫声。
治疗这种类型的**障碍的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定风,把这风定住了,也就是说要把这个肝风给镇下来,或者是吸下来,同时要滋肾水,涵养肝,只有足够的肾水去涵养肝,它就不会动风。
在上学的时候,得这种病的孩子很在意别人怎么看他(总是这样发出怪叫)。比如这位女生,要不伸手拍桌子,很容易被同学取笑或是排挤。
因为这个病已经涉及肾精的亏损,一旦她不动风了,她就不会发出这种怪叫,就不会用拍桌子等方法去掩盖自己尖叫的声音。
后来,我也看过一些会说脏话的小男孩。
其中一个小男孩来找我治疗**障碍的时候,主诉是情绪紧张,在市儿童医院被诊断为家庭养育问题伴情绪问题,到了某医院的时候,他们诊断为轻度焦虑症。
他平时就是交往欠佳,刻板,固执,情绪紧张,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易怒,冲动,并且敏感多疑。他经常会说脏话,就是秽语。另外,他精细活动欠佳,入睡困难,多梦易醒,胆小,平时喜欢啃咬指甲。因为经常有怪叫,所以声音嘶哑,胃口还可以,大便还算正常,但是我诊查后发现,他的脉很明显的是脉弦,舌淡红偏暗淡,苔是薄的。
首先,对于其他医院的诊断,即家庭养育问题伴情绪问题,我并不是完全赞同。
我觉得家长已经尽了非常大的努力了,可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到家长身上,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家长,我发现家长对于有这种问题的孩子都非常包容,非常宠爱,非常遵从医嘱。那是不是说明这个诊断方向是有误的呢?
在我看来,这个孩子的症状是一个七情郁结、心血不足、肾气亏虚的表现。
他缺乏注意力,因为一个人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是要消耗自己的心神的,消耗自己的脾气和肾气的,脾主意,肾主志。
人的意志力就是脾肾所主,他的脾肾功能是不足的。
他的脉象为脉弦,说明他还有肝气郁结的问题,所以我给他开的方子很简单,四逆散合归脾汤合六味地黄丸,只开了七天药,很快他的症状就开始缓解了。
吃了药之后,最快改善的症状就是入睡没那么困难了,梦开始少了,说脏话开始少了。把这个肝火放出来之后,他感觉自己的紧张情绪得到了缓解。
他吃药的这几天,又出现了一些打喷嚏和流鼻涕的感冒症状,我就把四逆散去掉了,加了菖蒲、郁金、栀子、淡豆豉和薄荷等药物,这些药物既有解表作用,又可以透郁热,再加了点石决明等镇肝风的药。但总体还是以补为主——归脾汤,六味地黄汤。在这个大原则基础上,经过三诊和四诊,他的症状就越来越轻,上课也可以集中注意力了,说脏话的情况越来越少。
最后,我认为他这个病情比较稳定了,就给他一次开半个月的药量——他每半个月来一次,症状都得到了很明显的缓解。在最后一诊的时候,我跟他的家长讲,你这个孩子说脏话,你们想过他为什么说脏话吗?
他的家长说,孩子说他也不是故意说脏话的,他就是控制不了,就说了。
那我就问他,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说脏话?有没有思考过一个人说脏话的底层逻辑呢?
人在愤怒的时候会说脏话,可是他在课堂上并没有处于一种愤怒的情景之中,他为什么说脏话呀?
这个脏话可能是从潜意识里面冲出来的,也就是说在潜意识深处,他还是有愤怒。说明他还是有情绪被压抑,还是有肝气郁结需要释放。要实现情绪管理,必须要拥有情绪管理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是气血,是肾气和脾气。肝在郁在愤怒,方法之一就是疏肝,第二个就是柔肝,把他肝气柔没了,就把肝给涵养了。
一个人有涵养了,他就不会愤怒,这个涵养是什么来决定的,并不是说完全通过学习来得到这个涵养,涵养是水,水涵木。
也就是说,只有肾水充足了,气血充足了,这个人就有足够的涵养,有克制力,有消化情绪冲突的能力。
关于上述的分析,我并不是胡言乱语——这个案例支持我的观点,给他开的方子里,第一个是归脾汤,补脾,补气补血;第二个是六味地黄汤,补肾水;第三个是四逆散或者后来换成的郁金、菖蒲、栀子、淡豆豉、薄荷和石决明,这些都是带有疏肝、镇肝倾向的药物。
仅仅从这一个病例,其实就已经给我打开了非常大的思路了,治疗**障碍必须要从虚实两个大角度去思考。
因为情绪而患**障碍的,家庭陪伴是病因——家庭给他的压力过大,肝郁生风,如打骂孩子,责怪孩子,管孩子管得太过,当疏则疏。
不合理的饮食是病因。脾虚生风,饮食不注意,就会伤脾的,最后脾虚了又积攒了很多食积,食积化热化火化风,这个你就不能说是家庭陪伴的问题了。有这种问题的实证,则需要该化则化。
学习等消耗过大是重要因素。有的**障碍,确实是孩子消耗过大造成的,比如非常辛苦地学习,耗掉了大量的脑力和气血。这是虚证导致的肝旺,血虚生风,阴虚生风。这种情况的,则宜补必补。你不能把这个肝肾不足、脾肾不足怪到家长身上。这种情况,是因为他学习消耗掉了。
我之前治一个孩子,家长带他来看病的时候,他是拿着作业本来的。当时他的病情已经得到了缓解,但是还有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的问题——他永远不会正视你,也不是给你翻白眼,他就是斜看右上方。我给他看病的时候,他永远斜视右上方。
他上课永远是走神的,甚至会走上讲台,拿着粉笔乱画。大合唱的时候,别人在大合唱,他却在后排躺在地上乱滚。
这个孩子存在非常严重的亏虚,我给他补脾补肾,补了好久,慢慢地注意力才能集中,成绩才提升上去——学习是一个非常耗脑力的事情。
这个孩子严重到爸爸妈妈跟他讲什么,他完全听不进去,固执、刻板到难以形容的程度。
他后来一直在我这里治疗。他前几天来复诊的时候,也是拿着作业本的。他的字迹,从开始的时候工工整整到潦草,再慢慢恢复工整。也就是单从字迹上就能够看到他的注意力已经在变化。
前两个月,他吃药的效果非常好,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能坐下来安安静静地做作业。后来家长大意了,某天让他做了四个小时的作业,本来平时他做两个小时就可以歇歇,结果他脑力一耗,肾气一耗,第二天他注意力又开始涣散,字迹又变得潦草。我意识到原来你要诊断患者的时候,细节的东西是方方面面的,哪里都能够佐证你的判断。只要你足够细心,连字迹都能成为你的佐证。
这个孩子确实是先天不足,学习跟不上是因为脑力跟不上。然后我就跟家长约好了,以后做作业,哪怕没做完,也不要逼迫他。
他每天能消耗的精力只能维持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让他学习超过这个时间,就会透支他的肾气,他肾气一不足,肝风就会大。他这种情况需要长期滋补,没有别的办法。这个孩子的病,你就不能去怪家长了,因为是这个孩子先天不足。
当然了,你要从源头上说家长生了个先天不足的孩子,这样去怪家长,那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问题归结于家长的教育方式,我觉得这对家长很不公平。
我并不是要为家长开脱,而是觉得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家长身上。
患这种疾病的孩子家长,已经很努力地去为孩子治病,在生活中配合以及奉献。别人泼一盆冷水说你这个家长不行,我觉得这会让家长有很大的挫败感。
分析**障碍,一定要从虚证与实证的角度去考虑。我以前写过一个案例,一个小女孩老是眨眼,还有绊脚,走两步,腿就要跳一下,再撇一下腿,像故意想要绊倒自己似的,她这就是外感引起的,同时她还有**摩擦的症状,这也是一个肝火的表现。我依然是用这种解表的方法,先把这个肝火、外感的热证治好之后,再去补脾补肾,从虚实两个方向结合去治这个病。最后那个小女孩的夹腿症状没了,绊脚、眨眼、清嗓子的症状也没有了,起码临**是治愈了,她有两年没反复了。但是,但凡碰到先天不足的孩子,这个治起来非常的难,实证的**障碍好治,虚证的**障碍非常难治。
像这种肾虚型的孩子,她已经是无水之源,她的根底很浅,就是说她树根扎得很浅,树很容易摇,就容易化为肝风。
你要把根扎深了,树才不摇了。
这就需要树根扎得足够深。但是扎根扎得足够深的话,就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过程,甚至是涉及要改变她一生的作息和饮食习惯,这种情况下她是不能够过度使用脑力和体力的,连读书都不能过度,更何况其他呢?
老天就是这么不公平,不会给所有人相同的身体,不会给所有人相同的脑力和体力。
既然不公平,我们就关注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身体、节约地使用自己的身体。
所以面对**障碍,不能书本上怎么写,你就怎么用药。
它涉及的不仅仅是吃药的问题,涉及的还有你的学习、作息和饮食的问题,人际相处模式及情绪管理的问题。我仅是通过几个简单的病例来分享一些心得,但是你要我系统地去把这个病完全写出来,我看的病例不够多,无法写得足够全面。
当然了,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障碍,不影响生活和学习工作的话,我觉得也不必太过在意,有一部分还是能自愈的。
我经常治疗的由外感引发的**障碍,用的比较多的是温胆汤和三仁汤。
有一些实证类型的**障碍能缓解得非常快;如果是虚证类型的**障碍需要用的滋补药就不仅是六味地黄汤和归脾汤等方子,它还涉及奇经八脉的损伤,需要用到补奇经八脉的药物。
只有患者的肾水和先天之气补足了,他的情绪管理能力、肢体的管理能力及对神经的控制能力等才能得到改善,**障碍才可能治愈。
[1].生产娩出过程中窒息缺氧损伤,或挤压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2].土虚木摇,中医术语,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不能滋养肝木,肝主筋,筋失润养,故见颤抖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