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北魏旧制为每户捐税:绸缎二匹,棉絮二斤,丝一斤,谷二十斛;另外,再缴纳绸缎一匹二丈,交到州库,作为缴税之外的交费;税费项目,以各地土产为标准。
六月二十六日,北魏主拓跋宏下诏:“设置官吏,发放俸禄,这是很久以来的制度了;中原丧乱以后,这种制度才被中断。朕遵照旧有规章,现在开始给官吏发俸禄。因为开支增加,税收也要调整:每户增加绸缎三匹,谷二斛九斗,作为官员俸禄之用;州府收入府库的收费,增加绸缎二匹。开始发俸禄之后,官员贪赃满一匹绸缎者,判处死刑。变法改度,一切重新开始,现在,大赦天下。”
7 秋,七月十三日,南齐皇帝萧赜封皇子萧子伦为巴陵王。
8 七月二十四日,北魏主拓跋宏前往武州山石窟寺。
9 九月,北魏下诏,从十月开始发放俸禄,每季度发一次。按旧律,贪污十匹绸缎,或受贿二十匹绸缎,死罪;至此,受贿一匹绸缎,贪污无论多少,一律死刑。北魏的分派使者,到各地纠察郡守和县令中的贪官。
秦州、益州二州刺史,恒农人李洪之,因是皇亲国戚,地位贵显,为治贪腐暴虐,开始发放俸禄之后,李洪之是第一个因贪污被治罪的。北魏主拓跋宏下令,将他锁拿,押送到平城,集合百官,拓跋宏亲自主审,数落他的罪状,但仍然尊重他的大臣身份,命他在家自裁。此外郡守、县令,因贪腐被处死的有四十余人。官员们无不畏缩恐惧,贿赂绝迹。但是,吏民犯其他罪的,拓跋宏一向宽大,对缺少证据的罪犯,免除死刑,改为流放边境的,每年数以千计。京师被执行死刑的,每年不过五六人,州镇被执行死刑的人也同样减少了。
过了很久,淮南王拓跋佗奏请依旧停止发放俸禄,冯太后召群臣商议。中书监高闾认为:“饥寒切身,慈母也不能保护其子。如今给俸禄,则清廉的人可以不必贪污,贪污的人可以改过自新;不给俸禄,则贪者得肆其奸,廉者不能自保。淮南王的建议,不是太荒谬了吗?”冯太后下诏,听从高闾的意见。
高闾又上表,认为:“北狄(柔然)悍愚,如同禽兽,擅长野战,短于攻城。如果以北狄之所短,而夺其所长,则它人数虽多,也不能成患,虽然举兵前来,也不能深入。而且,北狄散布于荒野沼泽,逐水草而居,战则与家业并至,奔则与畜牧俱逃,不用携带资粮,而饮食自足,所以历代能成为边患。我们在边疆设立六个镇所(怀荒镇、御夷镇、柔玄镇、武川镇、抚冥镇、怀朔镇),兵力分散,敌人数量如果是驻军两倍,我军就不敢接战,互相围逼,难以制敌。我建议按秦、汉故事,于六镇之北修筑长城,选择要害之地,开辟城门,在旁边再建一座小城,置兵扞守。北狄既不能攻城,野外又抢掠不到东西,马匹吃光了周围的青草,他们就必须退走,终将受到惩罚。计算下来,六镇东西不过一千里,一个民夫一个月可以筑城三步之地,就算有的人强,有的人弱,也不过用十万人,一个月就可完成;虽然有暂时的辛劳,但可以一劳永逸。修筑长城,有五个好处:一是可免于游动防守之苦;二是让北部牧区没有被抢掠之患;三是登城观敌,以逸待劳;四是可以免于随时备战的紧张状态;五是每年可以运送粮食物资给驻军,永远不会匮乏。”北魏主拓跋宏下诏,对他的建议加以赞扬和鼓励(没说采纳)。
10 冬,十月八日,南齐任命南徐州刺史、长沙王萧晃为中书监。
当初,太祖萧道成临终,把萧晃托付给萧赜,叮嘱把他立在京师或附近藩国,不要派去远方,并且说:“宋氏如果不是自家骨肉相残,别人岂得乘其弊?你要深深引以为戒!”按旧制:诸王在京师的,只能设置带刀侍卫四十人。萧晃喜好武装排场,离开南徐州时,私载数百人用的武器装备回建康,被禁司发觉,把兵器全部投入江水之中。皇帝萧赜听闻,大怒,要把他依法治罪,豫章王萧嶷叩头流涕,说:“萧晃之罪,诚然不足以宽恕;但陛下应当想到先帝对他的钟爱。”皇帝也垂泣,于是终究没有杀他的意思,但是也不再亲宠他。舆论认为萧赜比曹丕要好,但是不如汉明帝刘庄。
武陵王萧晔多才多艺,而性格疏阔狠直,也不被皇帝宠爱。有一次侍宴,他醉伏于地,帽子上的貂尾沾到了肉汁。皇帝笑道:“肉把貂尾搞脏了。”萧晔回答说:“陛下爱惜羽毛,却疏远骨肉兄弟。”皇帝不悦。萧晔轻财好施,所以没有积蓄;把后堂的山取名为“首阳”,以抱怨生活贫穷及皇帝待他太薄。
【华杉讲透】
原文说萧晔性格“疏悻”。疏,是疏阔、粗疏,粗枝大叶,不能细致思考,当然更不会替别人考虑。悻,胡三省解释为狠直。悻还有怨恨、恼怒的意思,这是一种典型性格,总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愤恨不平。他把后堂的山命名为首阳山,首阳山是什么典故呢?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他的意思,就是他没得到齐国的米吃,要饿死了。他所命名的,实际上是“抗议山”。
11 高丽王高琏遣使到北魏朝贡,亦向南齐进贡。当时高丽国力方强,北魏设置诸国使馆,南齐第一,高丽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