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1 / 1)

[1]巴斯多里-包尼人为古代迦太基族之一种。公元前8世纪时迦太基族散布于地中海沿岸,包括西班牙滨海地区在内。——译注(如无特别说明,本书中注释均为译注)

[2]罗马共和时代末期(公元前49年),恺撒自高卢戍地进军罗马,将执政庞培大将及议员逐出意大利半岛,又回军入西班牙,击溃庞培派驻该地的军队。史家称为西班牙之战。孟达为该战中之主要战役——玛尔倍拉为西班牙南端位于地中海上之商埠,蒙底拉在玛尔倍拉北约七十余英里。

[3]安达鲁齐为西班牙南部一大行省,包括八州。上文所举城镇均在辖境内。

[4]埃尔才维为16、17世纪时荷兰有名的出版家,所印图书今均成为珍本。

[5]《旧约·士师记》第七章载,以色列人基甸反抗米甸人,耶和华令基甸挑选士卒,以河边饮水为试:凡用手捧水如狗舐饮者入选,凡跪下喝水者均受淘汰。

[6]安达鲁齐人读S音,一如西班牙人之读柔音C与Z,等于英文中的th。故仅听senor(先生)一字,即能辨出安达鲁齐口音。——原注

[7]一种长形的布袋,中间开口,两头装物,可以背在肩上或挂在牲口上,吾国称为褡裢。

[8]撒克多斯·庞培为庞培大将次子。庞培大将死后,诸子仍与恺撒为敌。

[9]所谓外省,系指在法律上享有特权的几个省份,即阿拉伐、皮斯加伊、奇波谷阿以及拿伐的一部分。当地的语言为巴斯克语。——原注。(译者按:在庇莱南山脉两侧的法国与西班牙居民,为一种特殊民族,称巴斯克人,所用语言即巴斯克语。)

[10]左旋歌是巴斯克各省通行的一种带歌唱的舞蹈,拍子为八分之五。

[11]弥尔顿的史诗《失乐园》中描写撒旦的阴沉壮烈的面貌,故作者借此譬喻唐·育才。撤旦原为天使之一,以反抗上帝而入魔道,卒为群魔首领。但其脱离天堂等于逃亡,故作者以一失足成千古恨为譬。

[12]门药为旧式枪械上用的发火药。

[13]唐·育才为拿伐人,故称之为育才,拿伐罗——拉丁系统的语言,形容词常放在后面——犹如我们称关东××,江南××。

[14]杜加为西班牙的一种金币,等于十二法郎。

[15]多明我会为基督教中的一支派,与芳济会、本多会、耶稣会等并为重要的宗派,该会于13世纪时由圣·多明我创立,因以为名。

[16]神话载:森林女神狄阿纳方在水中沐浴,被猎人阿克丹翁撞见,狄一恼之下,将猎人变为鹿,使其被自己的猎犬啮死。

[17]西班牙女子所用的面纱,尺幅特别宽大,头脸肩膀都可裹入。

[18]这是一种附有冰栈的咖啡馆,实际是藏的雪水。西班牙村子很少没有这种冰栈的。——原注

[19]在西班牙凡不带着卡里谷布或绸缎样品兜销的外国人,都被目为英国人,近东一带亦然。——原注

[20]波希米人在西班牙被称为奚太诺(女性为奚太那),详见本篇正文第四章。

[21]勃朗多末(1535—1614),法国贵族,生平游踪甚广,著有笔记多种。此处系指其所作的《名嫒录》。该书第二卷《论专宠的秘诀》,详述西班牙美女之标准,所谓十个形容词,及每个形容词能适用于身上的部分,均历举无遗。

[22]巴黎的植物园为兼带动物园性质之大公园。

[23]高杜(西班牙文称高杜伐)城为回教王阿勃拉·埃尔·拉芒一世于公元787年建立,古迹极多,风景幽美,为西班牙名城之一。当地所制皮革及金物均驰名国外。

[24]天父为旧教中的一种祈祷,首句均有拉丁文的天父二字。圣哉为祈祷圣母的祷文,首句有拉丁文的圣哉二宇。

[25]1830年时,西班牙贵族尚享有此项特权。现在(译者按:此系指作者写作的年代,1845年)改了立宪制度,平民也有受绞刑的权利了。——原注。(译者按:此种绞刑乃令死囚坐于凳上,后置一柱,上有铁箍,可套在死囚颈内,以柱后螺丝逐渐旋紧。此种绞刑以西班牙为最盛行。)

[26]西班牙惯例,死囚行刑之前均被送往教堂忏悔,所谓“布置”即指此项手续。

[27]邦贝吕纳为拿伐省的首府。

[28]本章全部为唐·育才口述,但原文不用引号,兹亦因之。

[29]欧洲大陆上的人所称的基督徒均指旧教徒(即加特力教徒)。

[30]西班牙人姓字上冠有唐字,乃贵族之标记,犹法国姓上之特字、德国姓上之洪字、荷兰姓之梵字。

[31]玛基拉为巴斯克人所用的一种铁棍。——原注

[32]高达奎弗河为西班牙南部大河,自东北至西南,中游经高杜城,下游经塞维尔而入地中海。

[33]二十四道为西班牙城市的警察局长兼行政长官。——原注

[34]此乃拿伐及巴斯克各省乡下女子的普通装束。——原注

[35]枪统针与别针,在原文中只差结尾三个字母,故能用做双关的戏谑语。

[36]相传扫帚为女巫作法用具之一,可当做马匹用。

[37]“苍蝇喝水的槽”是一句成语,指又宽又长的伤口。因上文提到苍蝇,故卡门用此双关语。

[38]巴伊·姚那为巴斯克语,意思是:“是的,先生。”

[39]“外省”二字的意义,参阅前9页注。——原注

[40]巴拉察为巴斯克语,意思是园子。——原注

[41]西班牙的骑兵均持长枪。——原注

[42]阿加拉为塞维尔城外七八里的小镇,所制小面包特别可口,每日均有大批运至城中发卖。——原注

[43]巴斯克语:“伙计,你好。”——原注

[44]塞维尔多数屋子皆有院子,四面围着游廊。夏天大家都待在院中。院子顶上张着布幔,日间浇水,晚上撤去。屋子大门终日洞开,大门与院子之间有一道刻花甚精的铁栅门,则是严扃的。——原注

[45]德里阿那为塞维尔附郭的小镇,为当地的波希米人麇集之处。

[46]西班牙成语。——原注

[47]波希米成语。——原注

[48]相传唐·班特罗王(译者按:系14世纪时葡萄牙王,称比哀尔一世)素喜在塞维尔城内微服夜游。某夜在街上与人争风,拔剑相斗,将对方刺死。其时仅有一老妇,闻击剑声持小灯开窗出视,此小灯即名刚第雷育。班特罗王身体畸形,故为老妇所认。翌日,大臣奏晚间有人决斗,酿成命案。王问凶手已否发见。臣答曰:“然。”王又问何不法治。臣称:“谨待王命。”王曰:“执法毋徇。”大臣乃将城内王之雕像锯下首级,置于肇事街上。今塞维尔尚有刚第雷育街,街上仍有一石像,人皆谓为唐·班特罗王之胸像,但此系近时所雕。因旧像于17世纪时已极剥落,故市政当局易以新塑。——原注

[49]罗姆为丈夫,罗米为妻子,均波希米语。——原注

[50]波希米人自称为加莱(男女性多数),男的为加罗,女的为加里,意义是“黑”。——原注

[51]西班牙的龙骑兵制服是黄色的,故以金丝雀作譬。——原注

[52]木腿寡妇是指执行死犯的吊台——原注。(译者按:此语即送人性命之意。)

[53]此处所谓波希姆非中欧的地理名称(即今之捷克),而系波希米民族之总称。

[54]唐·育才为龙骑兵,而龙骑兵在原文中只用一个“龙”字称呼的。

[55]此处的罗马并非那个不朽的城市。波希米人称夫妇为罗马(译者按,此与他们称丈夫妻子的字同出一源,参阅前第35页注),同时即以罗马一字自称其民族,西班牙的波希米人,最早大概来自荷兰一带,故又自称为法兰德人。——原注

[56]九法是一种球根类植物的根须,可制饮料。——原注

[57]米饭与鳕鱼均为西班牙士兵的日常粮食。——原注

[58]盗贼均奉圣·尼古拉为祖师。

[59]基尼为英国货币,值一镑一先令,今已废止。

[60]西班牙人把英国兵叫作龙虾,因他们制服的颜色与龙虾相似。——原注。(译者按:直布罗陀为英属,故驻有英国军队。)

[61]巴倍尔塔是诺亚预备登天而造的塔。上帝怒其狂妄,使造塔的工人讲种种不同的语言,彼此无法了解,造塔工程因即无法继续。事见《圣经》。

[62]19世纪的人尚多戴假发,假发上再扑粉;欲有某种颜色的头发,即扑某种颜色的粉。

[63]此系波希米的俗谚。——原注

[64]此系击剑与其他武术中的术语。

[65]此系波希米人的俗谚。——原注

[66]绸结子的颜色是每头牛出身的畜牧场的标记,结子用的钩子勾在牛皮上。斗牛士从活牛身上摘下此结献给妇女,是表示极大的爱慕之意。——原注

[67]相传玛丽·巴第拉以妖术蛊惑唐·班特罗王,以一金带献于王后,王见后身上就有毒蛇,自是即深恶后而专宠玛丽·巴第拉。——原注

[68]齐格耐是德国人称呼波希米人的名字,奇泼赛为英国人称波希米人的名字。

[69]哀斯德拉玛杜省位于西班牙西部偏南,与葡萄牙接壤;缪西省在西南部的地中海滨;加塔罗尼亚省在北部,与法国接壤。

[70]德国的波希米人虽很了解加莱一字的意义,但不喜欢人家这样称呼他们。——原注

[71]巴奴越为法国16世纪大作家拉勃莱笔下的典型人物,人类恶劣的本能几无不具备,但玩世不恭,言辞隽永,亦有其可爱处。

[72]见奥维特(公元前1世纪的拉丁诗人)所著《论爱情》第一卷《哀歌》第七首。上引二语系作者假托鸨母所说。

[73]伏越山脉在法国东部偏北,介于德、法两国之间。

[74]黑森林为德国南部山脉,以多森林著称。

[75]加斯蒂为西班牙中部地区的旧行省名。

[76]以下尚有原文十余行,均讨论波希米语动词的语尾变化,叙述每字末尾几个字母的不同,纯属语言学与文法学的范围,对不谙拉丁语系文字之读者尤为沉闷费解,且须直书西文原文,故略去不译。

[77]《巴黎的神秘》为法国19世纪欧也纳·舒所作的小说,内容很多关于下流社会及盗贼的描写。

[78]维杜克(1775—1857),法国有名的冒险家,行窃拐骗,无所不为,入狱越狱,不止一次。后充任巴黎警察厅的侦缉队队长,卒仍以犯案而去职。

[79]《耶稣显容》为拉斐尔所作的名画,藏梵蒂冈宫中。

[80]姚尔邓先生为莫里哀名剧《冒充贵族》中的主角,是一个愚昧无知、可笑可鄙的市侩。

[81]班拉斯琪为史前居住希腊半岛及地中海一带的民族。塞尼城在罗马省内。

[82]高斯为地中海一小岛,意大利人称为科西嘉。18世纪中叶由热那亚城邦让与法国,现为法国行省。

[83]愤达他(vendetta)为意大利语,意为复仇。但在高斯人另有特殊意义,即一人受辱,及于近亲。故近亲均有报复之责,报复对象亦不限于仇家本人,并及其近亲。大多先由家族会议决定,然后通知仇家,表示警告。此风在高斯渊源甚古,因高斯素受海盗侵扰,又受热那亚邦的专制统治,故家族及部落的团结特别密切。此处所谓株连远亲的愤达他,乃指仇人本身故世而无近亲时,则以仇家之远亲为报复对象。

[84]欧洲人于19世纪时大多痛恨拿破仑,不愿称其帝王之名号(拿破仑),而称其出身的姓氏(波拿巴)。即法国人反对拿破仑者亦称其为波拿巴。高斯即拿破仑之故乡。

[85]阿雅佐为高斯全岛的首府,位于西海岸。

[86]加陶皮哀大街为马赛最热闹的一条街。

[87]西俗儿童受洗时必有一教父、一教母,负责儿童将来的宗教教育。教父、教母往往不论年龄辈分,但必系儿童家长的至亲好友。

[88]军人与击剑家均有侧身站立的习惯,以减少身体受敌的面积,同时亦便于归入行列。

[89]多斯加为意大利一大行省,以佛罗伦萨为首府;多斯加语为最标准的意大利语。

[90]1815年滑铁卢战役以后,法国王政复辟,歧视帝国时代的军人,勒令大批退伍。向例退伍军人均支半俸,故下文引用歌谣中语。

[91]1813年英国大将惠灵吞在西班牙维多利亚大败法军。

[92]比士慕园为美术史上有名的建筑,所藏名画名雕,不计其数,此处所指系14世纪画家安特菜·奥加涅所作的壁画(在慕园的大祭堂廊下),画题全文为《死之胜利与最后之审判》。

[93]布律赫为普鲁士将军,在滑铁卢一役中引军增援惠灵顿,为击败拿破仑之关键。

[94]桑比哀罗·高索为16世纪高斯爱国志士,为反抗热那亚诸侯的统治而作战。其妻华尼娜·陶尔那诺为营救丈夫,私往热那亚谈判。但高索认为通敌叛国,乃大义灭亲,手刃其妻。高索卒被乡人维多洛伏兵刺死,今维多洛的名字在高斯等于卖国贼之同义字。

[95]西俗对人只称姓,相熟以后方称名,与吾国习惯相同。此处丽第亚为名,奈维尔为姓。

[96]高斯风俗,人死之后,特别是被暗杀的,遗体供在桌上,由家属或亲友中的妇女(甚或并无亲戚关系的女子,只要有诗歌天才),对着吊客用当地土语唱几首哀歌。此种女子称为伏采拉脱里岂(voceratrici),或用另一种不同的读音,叫作蒲采拉脱里岂(buceratrici)。此种哀歌在东海岸叫作伏采罗,或蒲采罗,或蒲采拉多(vocero,bucero, buceratu);在西海岸叫作巴拉太(ballata)。有时,好几个妇女当场轮流作一哀歌,往往亦由死者的妻子或女儿歌唱。——原注

[97]在意大利文中,仑倍加莱(rimbeccare)的意义是摈斥、呼叱、拒绝。在高斯土语中,此字做当众侮辱解。对一个被暗杀的人的儿子说他不报杀父之仇,就是“给他一个仑倍谷(rimbecco)”。在意大利统治时期,“给人仑倍谷”为法律所禁,以防遏仇杀的风气。——原注

[98]这是高斯人特有的说法,三个S为三个高斯字的第一个字母(schioppetto, stiletto,strada——枪,刀,逃)。——原注

[99]斐哀斯葛为13至16世纪时意大利有名的贵族,称霸热内亚。家属中前后共有两个教皇,三十个红衣主教,海陆将领不计其数。

[100]阿提拉为5世纪时率领匈奴大军侵略东西罗马帝国的领袖。

[101]玛斯加里叶为莫里哀剧中的人物,狡狯无耻,冒充为侯爵。

[102]法朗昔斯加·达·里弥尼为12世纪时意大利女子,嫁夫奇丑,后与小叔相恋,卒被丈夫双双戳死。但丁于《神曲·地狱篇》中(第五首)述及与法郎昔斯加相遇,法自述生前因与小叔共读朗赛罗(中古世纪的传奇人物)的恋爱故事,遂至钟情——但丁《神曲》全部均以三句为一韵,故称三句诗。

[103]挽歌女即上文提过的伏采拉脱里岂。吾国古时亦有专做此业的男子,称为挽歌郎,见唐宋人小说。唯高斯的挽歌女均临时自作挽歌,并非袭唱前人旧曲。

[104]18、19世纪欧洲妇女以鲸鱼骨做撑裙的架子。

[105]斐狄阿斯为公元前4世纪时希腊大雕塑家;弥纳华为代表智慧与艺术的女神。

[106]公元前1世纪时拉丁诗人荷拉斯于所著《诗论》中有一段,称荷马使读者在故事的半中间听起。

[107]法国自村长至市长州长,执行公事时均于身上斜系一带,表示身份级位。

[108]地中海沿岸及各岛均有一种流行病,令人发高热,往往致命。

[109]勃罗岂沃为高斯名菜,用乳脂加入乳饼烤煮而成。——原注

[110]埃及人及古代地中海民族多佩符箓,上面绘有形似蜣螂的螘虫。本文所提的一种疑系镂刻之品。

[111]丹沃陶(1690—1755),德国冒险家,被高斯人拥立为王,发动独立战争,卒被意大利人逐出,流亡于伦敦。

[112]阿尔玛克斯为18世纪时伦敦有名的娱乐场所,常举行盛大的舞会。1778年后迁至圣·詹姆斯街,改称勃罗克斯,至今犹存。

[113]拜伦所作的长诗《海盗》,主人翁名康拉特,为一冒险的英雄,竭力于战争中求陶醉。

[114]所谓大爷是指高斯封建贵族的子孙。大爷与班长两大族均自称为贵族,竞争甚烈。——原注

[115]所谓山那一边是指东半边。这句话是常用的,但地域随说话的人而定——高斯自南至北有山脉横亘,故全岛分为东西两大地区。——原注

[116]桑皮柯岂沃于1007年时被民众拥立为高斯的独裁者,击败贵族。

[117]高斯人称小树林为maquis,说一个人进maquis就是落草的意思,故将此字译作“绿林”,以便包含此双关意义。

[118]特·玛尔伯甫为18世纪时法国将军,曾在高斯作战甚久,任岛上军事总督。

[119]加德勃拉为比国境内的一个小村,1815年6月16日,滑铁卢会战前两天,法军先与英军在此恶战。

[120]普通的高斯人只讲一种意大利土话,不讲法文的。

[121]“在田里”就是当土匪(译者按:此语即等于“入绿林”)。土匪在高斯不是一个坏名词,近于亡命的政治犯。——原注

[122]西塞罗为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时拉丁文豪及大演说家。兴第先生为英国18世纪洛朗斯·斯丹恩所作《德利斯丹·兴第言行录》中的人物。

[123]旧式枪上的子弹在上膛前须先扯去封铅,作战时往往用牙齿咬去。

[124]此处原文系拉丁文,系拉丁文讽刺诗人于凡那(公元42—125)有名的诗句。

[125]原文系拉丁文,见拉丁诗人维琪尔(公元前1世纪)有名的史诗Aeneid第九篇。

[126]奥索系军校出身,射击学为军校必修科目。

[127]上文提过土匪琪奥耿多·加斯德里高尼曾于比士大学研究神学。

[128]1840年时,鲍谷涅诺尚有此种风俗。——原注

[129]法国人受有荣誉团勋位的,平日均在上衣左纽孔上缀有小红丝带或小红纽。

[130]那是法国州长的大礼服。

[131]此处原文为拉丁文,为古代叙事结尾的套头语。

[132]此系高斯流行的说法。——原注

[133]若有打猎的人不相信台拉·雷皮阿一箭双雕的事,不妨到萨尔丹纳(译者按:此系高斯城名,近阿雅佐)去打听一个当地最风雅、最可爱的人,要他把左背受了伤,在差不多同样的情形之下安然脱险的经过讲一遍。——原注

[134]洛西尼与凡尔第均曾根据莎士比亚的《奥赛罗》作有歌剧,此处所指系洛西尼的作品,合唱在第二幕末。洛氏作品于1816年在拿波里初演,1821年在巴黎初演。

[135]跪凳为教徒跪着做祷告的凳子。

[136]此系丹沃陶·包利自称的头衔。——原注

[137]此系巴斯蒂阿城行刑的广场。——原注

[138]萨尔台涅为意属岛屿,在高斯岛之南。

[139]作者有个朋友从前当过土匪,这些都是他的议论。他的意思是说,落在骑兵手中的土匪都是没出息的傻瓜。用马队剿捕土匪是没有结果的。——原注

[140]伊达拉里亚人为古民族,源出小亚细亚,公元前八世纪左右占有意大利大部,开化较拉丁民族为早。

[141]查理十一世(1655—1697),瑞典国王,1672年即位。

[142]原文为英文,引自《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五场。

[143]指1792年。

[144]路德宗:又称基督教抗罗宗、新教。创始人为马丁·路德。马丁·路德(1483—1546),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基督教抗罗宗(抗罗马教廷),即新教的创始人。他主张信仰和教义一致,《圣经》至上,教会应摆脱罗马教廷的管辖。路德的著作对西方基督教世界产生极大影响,而路德宗在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地位十分稳固,在奥地利和匈牙利也有很大势力。

[145]国王躺下之后又起床,故穿睡袍和拖鞋。

[146]皮埃尔·布拉厄伯爵,元老院议员,曾任宫廷总管。他与著名天文学家第谷·布拉厄同属一个家族(丹麦系与瑞典系)。

[147]这座王宫建于1690年至1754年。

[148]祛邪的口头语。

[149]古斯塔夫·阿道夫(1594—1632),瑞典国王,1611年至1632年在位。

[150]四个等级分别为:贵族、僧侣、市民和农民。——作者原注

[151]瑞典曾被丹麦和挪威分割,后来起而反抗,从1448年至1520年,改制由“总督”治理。古斯塔夫·瓦萨(1496—1560)最终结束了丹麦的统治,争取了瑞典的独立。1523年,他被议会推举为国王。1540年,他宣布建立世袭王朝。

[152]这五朝分别为:查理十二世(1697年—1718年在位)、乌尔丽卡·埃利诺拉(1719年—1720年在位)、弗雷德里克一世(1720年—1751年在位)、阿道夫·腓特烈(1751年—1771年在位)、古斯塔夫三世(1771年—1792年在位)。被弑杀的是第五位君王古斯塔夫三世。

[153]小说家手法。这个故事本有所据,但与笔录多有出入。此处大胆的断言,就引起瑞典大使馆的否认:1833年,瑞典大使馆就此予以矫正。

[154]古斯塔夫三世(1746—1792)在位时,曾削减贵族的权力,引起贵族的不满。1792年3月15日深夜,在化装舞会上,他被刺受重伤,3月29日死去。行刺者是卫队掌旗官——约翰·雅克·安卡斯特洛姆,他被判处死刑,于4月29日被砍头。

[155]德·苏德马尼公爵,古斯塔夫·阿道夫四世逊位后,他便登基,称查理十三世,1809年至1818年在位。

[156]这是在那不勒斯王国流传的故事。应当指出,这则故事同该王国许多民间故事一样,是希腊神话和基督教信仰的大杂烩。估计这故事是在中世纪末期形成的。——作者原注

[157]在古代意大利,教堂往往是**幽会的场所。

[158]卡瓦镇:位于那不勒斯东南四十五公里,建在海拔两百米的山上。

[159]原文为拉丁文。

[160]莫奈姆瓦夏酒:产于希腊的莫奈姆瓦夏的麝香葡萄酒。

[161]基督之泪酒:用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脚下产的葡萄酿制的酒。

[162]马驰赛拉:意为“小侯爵夫人”。

[163]吉贝尔山: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吉贝尔是阿拉伯语,为“山”的意思。

[164]皮埃蒙特:皮埃蒙特镇坐落在海拔三百米的山坡上。

[165]普路同:罗马神话中的冥王,即希腊神话中的哈迪斯。

[166]刻耳柏洛斯:罗马神话中的恶犬,是一条长着三个头的公犬,看守地狱大门。

[167]墨西拿:西西里岛的港口城市。

[168]炼狱:介乎地狱和天堂之间的“涤罪所”。根据天主教教义,罪孽小或者已获赦免而尚未赎罪的灵魂,必须暂时在炼狱中受刑罚,罪孽洗尽并补赎后方可进入天堂。

[169]菲德里哥三生三世,共活了二百一十年。他三十岁那年,接待了耶稣基督及其门徒,故云一百八十年前。他七十岁时,结束头生头世。二生二世为一百年,三生三世为四十年,总共在世二百一十年。

[170]一法里约合四公里。

[171]伍长:从前,科西嘉乡镇暴动反抗封建领主时推举的头领称伍长。如今,一个人因为财产、姻亲关系或拥护者,在村镇有影响或者实际掌握行政权力,有时仍称伍长。科西嘉人按旧习惯分五等,即乡绅(有的是显贵,有的是地主)、伍长、公民、贫民和外地人。——作者原注

[172]强盗一词在此处是“逃亡者”的同义词。——作者原注

[173]科西嘉轻步兵:几年前由政府招募的一支部队,协助警察维持治安。——作者原注

[174]轻步兵当时穿黄领的棕褐色军装。——作者原注

[175]这类皮带可代替弹药袋和钱袋。——作者原注

[176]原文为西班牙文。

[177]福劳辛:莫里哀剧作《悭吝人》中的媒婆。她吹嘘只要打定主意,就能让土耳其大苏丹与威尼斯共和国成亲。事见该剧第二幕第五场。

[178]勒阿弗尔:法国西北部的重要港口城市,属下诺曼底省。

[179]答尔丢夫:莫里哀喜剧《伪君子》的主人公。这一名字在法语中已成“伪善”的代名词。

[180]英国作家司各特的小说《昆丁·杜华德》,发表于1823年,讲述法国路易十一时代的宫廷逸事。

[181]《波斯人信札》:18世纪法国著名法学家、作家孟德斯鸠的书信体小说。

[182]托比:18世纪英国小说家斯特恩代表作《项狄传》(1760—1767)中的人物,他心地善良,为人豁达。他看到反感或吃惊的事、听人讲蠢话,就用口哨吹一曲小调的复歌,以化解情绪上的反应。

[183]这句话参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二场,哈姆雷特对奥菲利娅说:“喏,瞧我母亲多高兴……”

[184]《马哈默德》: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罗西尼1820年创作的歌剧,1826年改编后搬到巴黎舞台上。

[185]王室贵族:世称首席贵族,他们主管王室的一应服务和开销。

[186]下布列塔尼:布列塔尼为法国西北部地区,按江河流向分上、下两部分,下布列塔尼濒临大西洋。

[187]波蒂埃(1775—1838),巴黎喜剧演员,以其脱口秀著称。

[188]阿卡特:公元前1世纪拉丁诗人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中,主人公埃涅阿斯的忠实朋友。

[189]谚语小喜剧:法国19世纪沙龙小喜剧,对话往往即兴,剧终归结为一句谚语,可译为谚语小品。浪漫主义诗人和剧作家缪塞的《喜剧与谚语》成就最高,成为经典。

[190]小亚细亚:今安纳托利亚,亚洲西部、黑海以南地区,旧称小亚细亚。

[191]卡拉马尼亚:小亚细亚南部的旧地名,曾为土耳其的公国。

[192]士麦那:土耳其旧地名,今为伊兹密尔。

[193]《不贞的女奴》:英国诗人拜伦于1813年陆续发表的《东方叙事诗》中的一首长诗,讲述了女奴莱拉仅仅被怀疑不忠贞,便被土耳其主人缚住手脚投进海里的故事。

[194]由西班牙谚语转化而来:“园丁的狗不吃蔬菜,也不让别的动物吃。”

[195]马哈茂德(1785—1839),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皇帝马哈茂德二世。

[196]马马穆齐:莫里哀戏剧《贵人迷》中的用语,指想象中的土耳其贵族。

[197]法兰克人:此处指生活在土耳其的法国人,沿袭十字军东征时期的说法。

[198]拉纳卡:塞浦路斯的城市,现为省会。

[199]拉塔基亚:叙利亚城市,现为省会。

[200]《箴言报》:1789年创办,1799年始发表政府公报,1848年成为法兰西共和国官方报纸。

[201]帕夏: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各省总督的称号。

[202]明格列利:原为外高加索的一个公国,1867年并入俄国,是濒临黑海的一个州。

[203]科孚岛:希腊的一个岛屿。

[204]典出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所著的《恺撒传》。

[205]一种用动作或演出戏剧场面所设的字谜。

[206]薇吉妮:法国作家贝纳丹·德·圣彼埃尔(1737—1814)小说《保尔和薇吉妮》的女主人公,她与保尔青梅竹马,长大相恋,至死不渝。

[207]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造福人类的神,因窃天上火种给人类,宙斯就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神鹰每天啄他的肝。

[208]淡水河:流入波斯普鲁斯海峡的一条小溪,两岸是散步的好地方,在君士坦丁城郊。

[209]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公元6世纪,是典型的拜占庭风格的建筑。

[210]海洛: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美神阿佛洛狄忒的女祭司,她与青年利安得相爱。每天夜晚利安得游水过河与她相会,她都在塔上擎火炬为他引路。不料一次狂风吹灭火炬,利安得溺死,尸体浮到岸边,海洛见到万分悲痛,遂跳塔自杀。

[211]《立宪报》:1815年自由派创办的报纸,为1830年革命做舆论准备,后成为法国政府官方报纸。

[212]冉森派:荷兰神学家冉森(1585—1638)致力于天主教改革,反对耶稣会,他的著作《奥古斯丁论》于他死后(1640)出版,主张人的得救仅靠上帝的恩典,并不靠善行。冉森主义于17、18世纪流行于荷兰、法国等国。冉森主义又译詹森主义。

[213]圣克卢:巴黎西郊,濒临塞纳河,风景优美,原有王宫与皇宫行苑,今天已经不存在了。

[214]圣奥诺雷城郊区:也译为城郊大街,坐落在塞纳河右岸,由巴黎古城得名,今为市中心商业街。

[215]朱莉要去的尼斯,当时还是尼斯伯爵领地,在撒丁王国统治下。直到1860年签订《都灵条约》后,尼斯才最终归属法国。

[216]《恨世者》: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的剧作。剧中的风流寡妇赛利麦娜同时爱上阿耳赛斯特和奥隆特。

[217]原文为希腊文。

[218]卢奇安(约125—192),希腊讽刺作家,著有《神的对话》《死人的对话》等。这两行诗引自他的《说谎者》第十九章。

[219]卡尼古山:东比利牛斯山脉的最高峰。

[220]加泰罗尼亚:西班牙东北部地区,首府为巴塞罗那。

[221]塞拉博纳隐修院,遗迹在距伊勒十二公里的山中。

[222]查理曼大帝(约公元742—公元814),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公元800年称帝。他曾率军远征西班牙,同占领西班牙而被称为邪教徒的阿拉伯人作战。

[223]拉丁文,意为“提防”“当心”。

[224]库斯图:法国雕刻世家,其弟为大纪尧姆(1677—1746),其侄为小纪尧姆(1716—1777)。

[225]原文为拉丁文,引自公元前1世纪拉丁诗人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第四章。

[226]旺达尔人:古日耳曼民族的一支,公元5世纪初侵入高卢,继而移至西班牙,再移居北非,以破坏文明著称。后来,旺达尔人便成为破坏文化艺术者的代名词。

[227]这句诗引自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诗人拉辛的名剧《费德拉》(第一幕第三场)。

[228]原文为拉丁文。法国大学博士论文答辩会,主席用这句习惯用语请评委会成员发表意见。

[229]伏尔甘:罗马神话中的火神,即希腊神话中的赫淮斯托斯。他是火和锻冶之神,天生丑陋,又是跛足,但被认为是工匠的始祖。

[230]厄蒂切斯·米隆: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雕塑家。

[231]蒂尔,即今日黎巴嫩的苏尔,古代是腓尼基的商业城市。

[232]泰特里库斯:公元3世纪的罗马暴君。

[233]拉丁文,意为“做,制作”。

[234]拉丁文,意为“奉献”。

[235]格鲁泰(1560—1627),研究古希腊语与古罗马语的荷兰学者。

[236]奥赖利:19世纪研究古代语言的瑞士专家。

[237]狄俄墨得斯:特洛伊战争时藏在木马腹中攻破城池的英雄。据荷马后的传说,维纳斯为报复狄俄墨得斯,将他的伙伴全变成白鸟。

[238]法语“星期五”一词由拉丁语“维纳斯的日子”演变而来。星期五又是耶稣受难日,故西方人认为此日不祥。

[239]原文为拉丁文,引自拉丁诗人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第六章。

[240]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批准颁布了宪章,有些条款规定人人有宣传自己信奉的宗教的自由,各种信仰都受到同样的保护,但同时又规定罗马天主教是法国的国教。

[241]都拉基乌姆:今阿尔巴尼亚的都拉斯港。公元前49年,恺撒率大军渡过鲁比肯河,罗马开始内战。次年,恺撒在都拉基乌姆曾为庞培所败。

[242]原文为西班牙文。

[243]萨宾人是古代意大利中部的民族。传说公元前8世纪,古罗马人邀请萨宾人做客,乘机劫走他们的妻子和女儿,于是两个民族发生战争,最后两个民族融合了。

[244]科利尤尔:法国东比利牛斯省城市,盛产葡萄酒。

[245]蒙田:又译蒙泰涅(1533—1592),法国散文家,著有《随笔录》。

[246]德·塞维尼夫人(1626—1696),法国散文家,著有《书信集》。

[247]见《书信集》中德·塞维尼夫人写给她女儿德·格里尼昂夫人的信。

[248]弥诺陶洛斯: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牛的怪物,住在克里特岛的迷宫里,每年要吃掉雅典进贡的七对少男少女,后来他被雅典王子忒修斯杀掉。

[249]德鲁伊教:古代凯尔特人和高卢人信奉的多神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