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风景写生(1 / 1)

《游春图》,传为隋代展子虔所作的、现存最早的中国卷轴山水画。

讲到风景画,要让中国人占优先了。平均而论,可说中国画以自然为本位,西洋画以人物为本位。中国在唐以前原也注重人物画,例如汉武帝时的凌烟阁功臣图,汉宣帝时的麒麟阁功臣图,晋代的佛像画、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皆以人物为题材;但自刘宋开始渐渐注重山水画。至唐宋而山水画独立,且视为绘画的最正式的品位,直至今日。西洋则不然,印象派以前,即十九世纪以前,差不多全是人物的绘画。试看希腊、罗马、埃及的古代雕刻或壁画,大部分是人物。中世的绘画简直没有一幅不以人物为主题。近世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绘画,也是人物画占大多数的。中国人为什么赞美自然,西洋人为什么赞美人生,这我想来一定与思想文化有深切的关系,是兴味深长的一种研究。但这须得去请教文化研究的专门者。现在只能晓得中国画自千五百年以来早已优于自然风景的描写,而西洋画则一百年以前统是人物本位的描写,至印象派而始有独立的风景画。

《男子像》,拉斐尔,约1502年至1504年。

试看文艺复兴期的绘画,米开朗琪罗的天井画,大壁画,《最后的审判》,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差不多满幅是人物的堆积;拉斐尔的《圣母子》都是肖像画格式的装配。即使有背后一二株树,或几所房屋,或前面一点草地,然都当作人物的背景,且远近法、空气、光线均不是写生的,只是一种装饰风的配列或历史画的描写。假如这人物是在意大利的,背后就加描一点意大利建筑或风景,是在荷兰的,背后规定加描一个风车,以表示荷兰地方。全是一种装饰的、附属的点缀,毫无风景本身的生命。回头看中国画,恰与之相反,满幅的山水中,难得在桥上添描一个策杖老翁,或在屋中独坐一位读书隐士。即以风景为本位,人物为点缀,与西洋画适为正反对。几千年来忽略过的风景,一旦被印象派画家所注目,而立刻赋以生命,使之独立。这实在不可不说是印象派的大发明,对于欧洲画坛的大贡献!

西洋风景画到了印象派而独立。然滥觞于何时?进行顺序如何?考研起来是很有兴味的事。据批评家说,西洋纯粹的风景画的创始乃在文艺复兴期。达·芬奇的一幅风景素描是西洋的第一幅风景画。自此至印象派的风景画独立,一共经过五个阶段,即:

1.十五世纪达·芬奇―风景画创始。

2.十七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Rembrandt)。

3.十八世纪末英国风景画家透纳与康斯太勃尔。

4.十九世纪中法国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森林中的田园画家米勒等。

5.十九世纪末印象派画家―风景画独立。

《具区林屋图》,王蒙,元代。

《亚诺风景素描》,达·芬奇,1473年。

达·芬奇的那幅《风景素描》,是风景画上很可贵的纪念物。然论到技法,构图散漫,远近法幼稚,与今日风景画不可同日而语,只宜于为某事件的背景之用,却没有“背景”以上的意义。然而在当时,达·芬奇居然能大胆地描出这幅纯粹的风景画,实在已是极可钦佩的独创了。自从这画(一四七三年)到十七八世纪的二三百年间的后期文艺复兴诸画家,只晓得拼命模仿米开朗琪罗的《审判》、拉斐尔的《圣母子》、达·芬奇的《晚餐》[Titian(提香)模仿达·芬奇的微笑的Mona Lisa (《蒙娜丽莎》)而作Flora (《花神》)。Tintoretto(丁托列托)模仿米开朗琪罗而再作《审判》,又模仿达·芬奇而再作《晚餐》],而对于达·芬奇所着手开辟的风景画的新领土, 曾无一人来帮一臂的力,徒劳地在这二三百年中返覆前人的已成之业,真是可惜的事!

《花神》,提香,约1515年。

《最后的晚餐》,丁托列托,1592年至1594年。

直到了十七世纪,始有荷兰画家出来完成风景画。除伦勃朗遗留几幅油画及素描的风景画以外,还有许多赞美其国土的荷兰风景画家。因为为海洋的水蒸汽所融化的柔和美丽的荷兰风光,必然牵惹其地的画家的注意。他们的仔细的观察眼渐渐能理解复杂的自然界的现象,渐渐会得远望、俯瞰等透视法,空气远近法,因时间而起的光线的变化、云的变幻等。在后他们又发见太阳光线的不思议的作用、月光的魅力,而行主观的情绪的表现。描写辽远的地平线、暗的森林、热闹的海岸、单调的海面、市街的状况等种种风光的因了时间与季节而起的变化。

《磨坊》,伦勃朗,1645年至1648年。

《海上渔夫》,透纳,约1796年。

《玉米田》,康斯太勃尔,1826年。

追随荷兰画家的足迹的,是自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英国水彩风景画家,透纳描写海景,康斯太勃尔描写林景,鲜明活跃地表出岛国的英伦的风物,其作品至今日仍是风景画上的珍品。

承继他们之后的是隐居在枫丹白露林中的一班法国画家。即一八三〇年成立的所谓枫丹白露派。其人即柯罗、卢梭(Théodore Rousseau)、米勒等,又称为“巴比松派”(Barbizon school)。那时候著《爱弥儿》 (émile)的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注意:卢梭知名者共有三个,两个是画家,一个就是著《爱弥儿》的文学家)正在高呼“归自然”,这画家的卢梭起共鸣,也高唱“归田园”“归木树”。柯罗从之,专写大树;米勒也起来专写农民生活。还有许多自然赞美的画家。这等画家的努力所得的收获,便是库尔贝的“写实主义”。这收获由印象派的马奈重新补足修正,入太阳崇拜的群画家之手而达到其终极的完成。风景画虽然不是印象派画家所始倡的,然以前的只在发达的途中,真的风景画的独立的生命,是由印象派画家赋予的,请述其理由于下。

《孟特芳丹的船夫》,柯罗,约1865年至1870年。

《暴风雨的云》,康斯太勃尔,约1815年至1818年。

原来以前虽早有荷兰、英国、枫丹白露诸风景画家,然而他们的风景都不是野外的直观的写生。读《米勒传》可知米勒是常于朝晨或傍晚漫步山林中,收得其材料,储在脑中,回到自己的小小的画室中来作画的。英国的康斯太勃尔及写实主义的库尔贝等虽曾作野外写生,然据说是仅在户外撮取略稿(sketch),正式的作品仍是回到画室中后依据略稿而细写的。总之,这班画家身边带一册速写簿(sketch book),出外时记录其所见所感于这簿中,归画室制作时即以此簿为材料的储藏所,随时取用。所以在画法上,实与从前的人物画家无所差异,只是改变人物的题材为风景而已。

到了印象派,画法就全新了。他们的户外写生并非撮取画稿,乃是全部制作在外光之下描出。在印象派画家,画室已没有用,旷野是他们的大画室,户外写生是作画的必要的条件。在他们,不看见自然,不面接自然,不能下一笔。这是因于他们的作画的根本的态度而来的,他们追求太阳,他们要写光的效果、色的变化,当然非与自然当面交涉不可。现今的美术学生惯于背了画架、三脚凳、阳伞,到野外去写生,以为这是西洋画的通法,其实五六十年以前在西洋并无这回事,这是新近半世纪中才通行的办法。试按这办法推想,可知由此产生的绘画,与从前的空想画,或收集材料在速写簿上而归家去凑成的画,其结果当然大不相同了。即以前的是死板板的轮廓、大意、极外部的描写;现在则是真果捉住自然的瞬间的姿态,掴住(1)活的自然的生命。他们对自然与对人物一样看法,他们把自然的一草一木看作与人物一样的有生命的事物,而描表其个性,所以说,风景画到了印象派而始有生命。

莫奈曾对美国印象派画家莉拉·卡伯特·佩里说:“你出去画画的时候,设法忘掉你面前的题材是什么,不管它是树、房子、田野还是别的什么。只想着,这里有一小块方形的蓝色,这里有一片长方形的粉色,这里有一道黄色,如你所见的那样来画它,用精准的色彩和形状,直到它表现出你自己对眼前景象的单纯印象。”

《莫奈在林边作画》,约翰·辛格·萨金特,1885年。

《大门崖》,莫奈,1883年。

印象派的两元老马奈、莫奈,是适用外光描法于人物及风景两方面的。由这二老派生后来的四大印象派画家。即:

( 一 ) 毕 沙 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是有“印象派的米勒”的称号的田园专门画家。他与米勒是同乡,生于诺曼底。性情朴素,也与米勒相似。不过没有米勒的宗教的敬虔的态度与叙事诗的感情。这正是他具有现代人的现实主义的透彻的意义的原故。他是犹太系统的人,起初父亲命他学商,一八五五年以后始转入艺术研究。他的犹太人的性格,在他的作品中很表出着特色。他的所以能有现实主义的彻底的冷静的理性,与明确的观察,实在是因为有这犹太人的性格的原故。所以他没有像拉丁人的憧憬与陶醉,而取细致的分析家的态度,研究农夫的紫铜色的肩上的所受的光线的变化,描写投于绿色的牧场上及小山的麓上的透明的白日,而创造一种迫近自然的清新的趣味。一八六四年以后,努力作画,差不多每年入选于Salon。初期的画带黄色的调子,尚未脱离柯罗的传统。后来加入印象派群中,次第改用明色。他对于印象派的贡献,是色彩的decomposition(分解)。即照莫奈的法则,把色彩条纹或点纹的并列,这原是印象派共通的技法。他亦曾加入点描派即新印象派(见次讲),然表现比他们自由。其作品多稳雅的平和的趣味。晚年身体病弱,不能到野外去写生,常在室内从窗中眺望巴黎的市景,生动地描出其姿态。故他的作品,初期描农妇,中期描风景,后期描市街,描Rouen(鲁昂)的桥,描车马杂遝的市街、巴黎的景物。唯物主义者的他,及于印象派的人们的影响很多。

《自画像》, 毕沙罗,1873年。

《奥斯尼的景色》,毕沙罗,1883年。

《巴黎蒙马特林荫大道》,毕沙罗,1897年。

《开花的果园》,毕沙罗,1871年。

(二)西斯莱(Alfred Sisley,1839—1899)与毕沙罗同为印象派的风景专门画家。生于巴黎,其父母是意大利人,生计甚裕。他青年时就非常欢喜绘画。二十三岁时与莫奈及雷诺阿同学,一致地趋向印象派的倾向。他的出全力从事制作,乃在一八七〇年以后。其画风注重光的表现,为当时多数青年所崇仰。题材多取温和的自然,而深的绿水旁边的森林、百花烂漫的春日的田舍,尤为其得意的题材。其色彩比马奈强烈,印象也深,但情景中全无激烈的分子。

西斯莱后半世生涯甚贫乏,全靠卖画度日。当时有一个爱好美术的朋友,叫作米雷,对于西斯莱有不少的帮助。米雷是一位开糖果店的商人,而酷嗜美术。他看见西斯莱等穷得没有吃饭的地方,就特为他们开一饭店,供给这班穷画家吃饭。西斯莱与后述的雷诺阿有赖于这人最深。

《西斯莱》,雷诺阿,1876年。

《从凡尔赛到圣日耳曼的道路》,西斯莱,1875年。

《米雷》,雷诺阿,1877年。

《萨布隆的小路》,西斯莱,1883年。

《春天的果园》,西斯莱,1881年。

《马尔利港的洪水》,西斯莱,1876年。 西斯莱画有一系列以马尔利港洪水为题材的画。1899年1月22日,毕沙罗给儿子写信:“据说西斯莱病得相当厉害。他是一位出色、伟大的艺术家。在我看来,他跻身于最伟大的行列。我见过他那些具有少见的重要性和美感的作品,其中有一幅《洪水》乃是代表作。”一周后,西斯莱去世了。

(1) 疑为“抲住”,作者家乡方言,指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