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改变认知呢?
改变认知的方法有很多,本书将介绍一种能独自实践的方法——培养记录习惯。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认知,必须先明确五个要点。
如果没有落实这五个要点,即使养成了记录习惯,也不过是形式上的,内心不会发生真正的改变。下面就来逐一介绍这五个要点。
切实改变认知的五个要点
要点1:将思维转化为语言,让认知变得具体且可控
要想改变认知,将它转化为语言是必要条件——将思维转化为语言,就能更容易地意识到并控制思维。
很多认知都是带着偏见且不合理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会让人觉得不好意思,但我们会在无意识中理所当然地相信自己的认知。
只有将认知转化为语言,才能客观地看待它。有了客观的评价,才能冷静地面对。
此外,将自己的行为记录下来,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二维、三维的深层思维。
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并且将认知转化为语言,就成功了一半。
要点2:感谢认知的出现
每个认知都有自己的产生背景。例如,我的“恐狗症”就是保护我不被狗伤害的必要认知。
但是,长大后,很多认知都变得没有必要。它们会带来很多麻烦,例如阻碍你实现梦想、不管积累多少成功经验都无法消除自我厌恶感等。
如果你想放弃某个认知,就要认同那些需要该认知的场景,并感谢该认知的出现。这样一来,无意识就会让我们安心地放弃这个认知。
在刚才的例子中,怕狗这个认知对五岁的我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对曾经保护过自己的认知表示感激,能使理性认知之外的无意识领域区分过去和现在的不同。所以,我们应该找出认知产生的根源,并且感谢认知的出现。
要点3:让每天发生的小事与认知产生关联
能产生认知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造成强烈冲击的经历”。
再次以我的“恐狗症”为例,虽然我只被狗咬过一次,但对年幼的我来说,那是让我浑身发抖的可怕经历。所以即使只发生了一次,当时产生的认知也非常坚定,让我从此不敢再靠近狗。
在经历强烈冲击的瞬间,认知就会产生。
第二种是“小事的积累”。
即使认知的根源只是一件小事,只要在之后的经历中不断得到证明,就会形成坚定的认知。
前面提到的“我很差劲”这个认知就是在反复经历各种小挫折的基础上被强化的。
综上所述,认知来自“造成强烈冲击的经历”和“小事的积累”。
这些认知是在无意识中形成的,如果想有意识地改变它们,可以尝试创造成功经验,将每天的小事和认知联系在一起。
要点4:保持怀疑态度
认知是我们坚信不疑的想法。如果不特意思考,通常没有质疑或反驳的余地。
这就是“绝对规则”,是没有例外的思维。
但是,只要我们对这些已经转化为语言的认知产生怀疑,就能推翻原有认知,开始改变。
这里以“我很差劲”为例进行分析。如果有人问你:“你真的任何时候都很差劲吗?在任何领域都很差劲吗?”你大概能答出一些例外的经历,例如“虽然语文不及格,但是数学还不错”等。在这些例外中,藏着推翻消极认知的契机。
即使认知是滑稽且不合理的,我们也会对其坚信不疑。所以,找到能否定认知的例外是打破固有认知的重要一步。
要点5:将消极认知转化为积极认知
我们必须完全摒弃消极认知才能改变自己吗?
事实并非如此。认知可以弱化,但很难清除,也没有必要清除。
最重要的是,要确保自己不受认知在情绪方面和行为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清除消极认知,而是弱化消极认知,减少它的存在感。
如果消极认知只会偶尔在面对某些事时出现,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和它共处。
积极认知能够取代消极认知,在改变消极认知方面发挥强大的作用。如果将积极认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就能让情绪和行为向期望的方向发展。
接下来,以这五个要点为基础,介绍能够改变认知的记录习惯。
要点
了解能够切实改变认知的五个要点。
对认知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