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建议你像我一样学历史(1 / 1)

前两天有一位热心读者在后台给我留言,他说:

西塞罗老师,我一直关注您,很佩服您谈古论今的学识。

我是一位大一新生,对历史学非常感兴趣,可是大学被调剂到了一个自己很不喜欢的偏技术性的专业。我想转去历史系,可是家里不是很同意,怕将来不好找工作。

其实我家境尚可,我个人也比较淡泊名利,并不在乎毕业后能挣多少钱。

眼下临近转专业申请递交的截止日期。我现在心里很矛盾,不知道是应该听从家中的劝告,还是跟从自己内心的呼唤。

知道您当初也是从理科转入历史系的,您的文章是我业余阅读中的一缕光,让我看到历史写作的希望,想听一下前辈对此有什么建议。

我这样回复这位读者。

这位读者朋友:

你好!

感谢你的来信,你来信中称我为“西塞罗老师”,愧不敢当,叫我小西就好。

我的这封回信会很长,如果你无心看完,我的回答其实很简单:不要转,千万不要转!

你说到“一缕光”什么的,让我突然想起了古希腊的一个神话传说:

著名的琴师奥菲斯为了救回死去的爱人深入冥府,用琴声感动了冥王哈迪斯。哈迪斯答应奥菲斯,他可以带着爱人离开,但条件是走出冥府之前都不许回头。奥菲斯心想这也简单,就答应了冥王。

就在奥菲斯已经走到冥府洞口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凡世照进冥界的那一缕光。他忍不住兴奋地回头向恋人报喜。

结果“一切像梦幻一样消失了,死亡的长臂又一次将他的爱人拉回死国,只给他留下两串晶莹的泪珠”。

奥菲斯的悲剧,是因为相比冥王的老辣,他太年轻,年轻就容易冲动,冲动是魔鬼,因为看见“一缕光”就一时冲动做出的决定,多半是错误的。

而我觉得你现在想转专业的决定,很有可能就是冲动。

今天早上得到一个消息,著名历史学者何兆武先生去世了。

你说你跟我很像,是个理科生,却对历史感兴趣,其实我们都跟何兆武先生很像,他当年刚入西南联大的时候是学土木工程的,也是因为兴趣和理想的感召,才弃理从文,学了历史。他非常不容易,做成了一代史学泰斗。

但你读他后来的文字、访谈,你会觉得老先生对当年的这个选择,虽然说不上后悔,但好像有了那么一点点反思。

瞿秋白曾经说过:“知识分子就像是菜刀,菜刀情急之下也可以被抡起来杀人,但杀人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同样的道理,何先生当年满怀理想,弃理从文,走入历史学界,我相信他对人生是有一番自己的期许的,翻译几部作品,是否达到了他当年的期许呢?

老先生已经驾鹤西去,我们不好乱猜测。

一代人能被一个时代影响到什么程度,与你到底搞什么行当高度相关。

比如,假设何先生当年在土木系学下去,可能他这种遗憾就会少很多。

一个学理工科的人无论生在什么年代,只要不是太倒霉,踏踏实实地做点他的事业,总还是有可能有一番大成就的。

那我们再来看另一个问题,学历史以及类似的纯文科专业,你未来的就业面真的非常非常窄,待遇真的不高。

这是个很俗的理由,但你说你淡泊名利就能免俗吗?未必。

历史系毕业的学生一般只有两条路:一是在象牙塔里“打怪升级”,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直读下去,毕业后找个大学当上讲师,然后继续“打怪升级”,再讲师、副教授、教授一路慢慢熬,最后等你混到五六十岁的时候,你可能会成为圈内小有名气的学术泰斗,拿到别的行业三十岁左右就能挣到的钱。

另一条路,就是毕业后直接出去找工作,那么你很难找到与自己大学所学专业对口的行业。历史专业在就业市场上有多么没竞争力,不必我多言了吧?

你说,既然热爱一门学问,就应该献身给它,乐在其中,潜心研究就好,管它能挣多少钱。

但我要提醒你的是,钱的问题之所以难办,就在于它其实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涉及其他许多出乎你现在意料的事情。

因为你人生会有无数种展开方式,你根本不能保证自己将来心态会不会有变化。

比如,虽然不敢自比何兆武先生,但我当年转入历史系的时候其实也有一腔豪情,觉得穷点就穷点呗,我不在乎。

那会儿还没有动车,假期从学校回老家要坐绿皮车,车上一同回家的乘客问起来:“小伙子,你哪个大学的啊?”我答:“复旦大学的。”他们都会变得特别崇拜:“高才生啊,前途无量。”可是再问“你哪个专业的啊”,我答:“历史系。”他们的表情又都会很尴尬:“可惜了,这专业不好找工作。”

当然,我最开始都付之一笑:你管我?我自己学得开心就好。孔子怎么说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可是转折发生在大二暑假,这段时间我恋爱了,对方还是我从初中起就一直喜欢的女孩。

一个男生,一旦有了女朋友,心态立刻就会发生变化。我开始考虑我们将来怎么办,我毕业后还要不要继续读研(我和她在不同的城市上学),如果需要立刻找工作,我又能不能立刻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陪她一起过还算体面的生活。

这个时候,我的底气就不像当初那样足了。

有一次,还是放假回家,我从上海坐火车到济南,接上女友后一起回故乡。

邻座是个小伙,估计是看我有这么漂亮的一个女朋友而很是羡慕,于是问道:

“兄弟,你在哪里上学啊?”

“上海,复旦大学。”

“哎呀,你们真是郎才女貌。”

听他这么恭维,我本来应该高兴才对,可是事实上我心里却慌得很,因为我特别害怕他追问一句:“那你学什么专业的?”“哦,历史啊,那你将来毕业后养得起人家吗?”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臆想,事实上人家很含蓄,直到车到烟台都没延续这个话题。但对我来说,这个问题成了一个永远的心魔,让我不断地为自己寻找答案。

当然,我也不断地在劝服自己,只要肯努力,将来机会多的是,好好先享受爱情和读书,工作的事情毕业后再说。

但就如同被哈迪斯耳语过后的奥菲斯一样,你内心越警告自己不要干的事情,往往越会下意识地去做。

我开始不停地焦虑,问自己也问女友,我们将来该怎么办,我这个专业就业前景可不好……

最后不用说,已经魔怔了的我成功搞砸了这段本来十分美好的恋情。

失恋之后我大病一场,不断地质疑自己那个问题:我当初凭着对历史的一腔热爱转入这个学科,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放弃一切、一心做学术的准备,但这个决定真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吗,还是仅仅是头脑一热后的一时冲动,就像奥菲斯看见曙光后的那个愚蠢的回头一样?

是的,我把这个问题也提给你,给我来信的那位读者。你真的已经做好了你自以为做好的那个准备了吗?你说你已经做好准备淡泊名利,那你为你未来的妻子、你的孩子,甚至未来的自己做好这个准备了吗?

你得好好想想。

你的父母说历史学就业前景不利,拦着你不让转,不要觉得他们很俗。他们很俗,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经验告诉他们,年轻时代每一个“理想”的价格,都不像其标明的那样低廉。

你不这样想,不是因为你“不俗”,只是因为你没经历过。

在做这种关乎一生的决定时,请你先假设自己有一天会变成一个与他们一样饱经沧桑的俗人,充分预估到理想背后那些不可测的改变:

如果你也遇到一份让你更为珍视的爱情并且不想让爱人陪你一起过那种清贫的学术生活呢?

如果历史学术圈的氛围,不如你当初所想,让你感到无法忍受呢?

一个人在选择自己的谋生手段的时候,要尽量选择那种能“保留变化”的行当,不说“走遍天下都不怕”,至少要有一定的抗风险性。而历史学和很多文科专业,恕我直言,虽然有其魅力,却都太不“保险”。

所以,愿你能选一个“保险”的手艺,不为别的,因为我们的时代还有无数种前景,你的人生也还有无限多种可能,此时此刻,你应该尽量保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