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故事,听到开头就立刻猜到结尾,那么这个故事必然是失败的,索然无味的,倾听者又怎么会愿意浪费时间来听呢?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我们熟知的一个道理。讲故事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想把一个故事说得有味道,吸引人,就要在情节上加工,设置一些细节来增加人们的“悬念意识”。
为了勾起人们的兴趣,在电影或电视剧的预告片中,导演往往会把最精彩、最有悬念以及最有画面感的片段放进去。因为导演很清楚,放出预告片为的是让人们对电影或电视剧产生观看的兴趣和欲望,而预告片时长有限,所以必须要拿出最精彩、最具悬念的东西,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抓住人们的眼球。
有用吗?当然有。
潘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广告师,业内人称呼他为“潘哥”。潘哥是某广告公司的设计总监,曾斩获过无数广告大奖,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做广告,你得吊足别人的胃口,勾起对方的兴趣,这样才有效果。”
在一次公司的教学培训上,潘哥正在给员工们播放一则自己设计的广告案例:
在黄沙漫漫的大西北,一条笔直的公路在沙地中延伸至天边。这里人烟稀少,只有一个小伙子站在路边,身后是一辆车,他不停地朝着路过的车抬手,然后又放下,再抬手,再放下。就在这时,终于有一辆车停在了小伙子面前,车窗摇下之后,只见车里坐着四个人。小伙子十分焦急地问他们:“你们有龙头吗?”大家面面相觑,一脸不知所云地问道:“龙头是什么?”小伙子摇摇头没有说话,一车人带着疑问开车离开了。
到这里,广告的第一段就结束了。员工们都非常纳闷,这广告到底是广告什么的?里头说的龙头又是何方神圣?怎么什么都没说明白!
接着,在大家的催促下,潘哥又播放了广告的第二段,虽然是不一样的场景,但依然还是那个帅气的年轻人,依然还在寻找神秘的“龙头”。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看着,试图找到关于“马师傅”的蛛丝马迹,但很可惜这段广告依旧没有揭晓答案。而员工们的好奇心也越来越浓,恨不得潘哥赶紧揭晓答案。
看到这里,你现在是不是也已经对这个广告十分好奇了?好奇“龙头”究竟是什么?
见广告已经成功勾起了员工们的兴趣,潘哥笑着解释道:“当时,这个广告勾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有不少人还专门到网络上去搜索‘龙头’这个关键词,试图找到线索。大概在一个月之后,随着一款新产品的面世,‘龙头’的神秘面纱才终于被揭开。你们能猜到吗?它是一家公司出产的一款润滑油产品。”
听到这里,大家这才恍然大悟,纷纷感叹这款广告的奇思妙想。
潘哥接着说道:“广告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一则成功的广告,必须要能在第一时间就吸引住别人的视线,并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人印象深刻。所以,我们做广告的时候,必须要学会设置悬念,让别人对你的广告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地去了解、去探索,这样你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才会有人听。”
我们与人沟通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如果想要让对方对我们产生兴趣,愿意花费时间和我们进行之后的交流,那么我们就得先勾起对方的兴趣,让对方对接下来的谈话产生期待和兴趣,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交谈争取到机会。
钱越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他曾在全国各地做巡回演讲,谈论有关创业的事情,他开始的方式总是无比高妙,让人们由衷地佩服。他时常是这样开始的——“在我创业的过程中,我遇到一生中最让我震惊的一件事情。”这样的开场白会对听众产生什么效果?亲眼看看听众的反应就知道——人人都聚精会神地盯着钱越,他们急着想听听他为什么会震惊,他又是怎么应对的。
听到这些开场,你是不是也希望听下去,想要知道更多的内容?
所以,在沟通时,我们要懂得为故事制造悬念,利用一段比较离奇的故事、一次不凡的冒险或者一位著名的人物的话,甚至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等作为沟通的开始,吊足别人的胃口,激发别人的兴趣并加以关注。只要能成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沟通就将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