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低调的才是高手(1 / 1)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眼里的自己是聪明的、有能力的、优秀的,因此常常会为了塑造这样的形象而特意做出一些事情来“表现”自己。但其实,很多人都不明白,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聪明,以至于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而做出了不少适得其反的事情。

其实,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适当地表现出一点儿“愚钝”,往往比一味地追求“聪明”更能给人留下好印象。要知道,人天生就拥有表达欲,渴望得到表现的机会,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赞美。你有这样的需求,别人同样有。

因此,懂得留一些聪明的机会给别人,反而会为你赢得更多的好感度,同时也规避了“自作聪明”的风险。

大刘在某市的一座高端写字楼上班,这座楼的二十六层到二十九层是同一家企业,就是行业内顶尖的那种大企业,大刘经常在电梯里遇到他们公司的领导和职员,其中有一个小伙子让他印象非常深刻。

因为经常在电梯里碰到这个小伙子,所以大刘留意到他大概是三个月之前入职的,看起来像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是收发员之类的职务,因为总是见他跑上跑下送文件。不过大刘发现,这个小伙子没两个月时间就换了制服,有了胸牌,写着经理助理之类的职务,不再送文件了。

按理说新入职的毕业生,没理由升职这么快,但是大刘却一点都不意外,为什么呢?因为他发现,这个年轻人非常聪明,进公司不到一个星期,就能在电梯里喊出每一个同事的姓名和职务。

不过大刘对他升职不意外,并不是因为这些,而是因为另一个细节,也正是这个细节让大刘觉得这个年轻人大智若愚,前途不可限量。

那是一天上午,大刘下楼有事情,回来时刚好又在电梯里碰到那个年轻人,当时他还是收发员,拿着东西,可能是刚刚外出了一趟,电梯就要关门的时候,又进来了一个人,大刘一看,这是楼上那家大企业的高层领导呀,于是就暗中盯着那个小伙子,想看看他在领导面前怎么表现。

这小伙子果然第一时间认出了领导,马上就开口问好了,然后他肯定是要替领导按电梯楼层的,这个时候,他又问了一个让我意外的问题,他问道:“赵总您好,请问是要到二十八楼吗?”

这位赵总当时有点不高兴,便反问道:“你天天跑我办公室,难道你还不清楚我的办公室在几楼吗?”

年轻人回答说:“我知道您的办公室在二十八楼,但我并不知道您是打算回办公室,还是要去别的部门办公,所以我不能自作主张。”

大刘当时几乎要为这位年轻人鼓掌了,聪明勤快,却知道藏而不露,懂得谦卑,他这样的人如果不升职,就没有天理了。

要知道,聪明人虽然讨人喜欢,但自作聪明的人,就极其令人讨厌了。但凡领导,都不会喜欢自己的手下猜度自己的心思,更别说替自己做决定了。

这个年轻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懂得严防死守自己与领导之间的那条“界限”,哪怕只是像坐电梯这样一件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他也充分表现出了对领导的尊重和敬畏。这样做,乍一看,可能让人觉得他过于愚钝死板、不懂变通,但实际上,这正是他最为聪明的地方。

事实上,人生在世,不必处处争第一;而人际交往中,更不必时时出风头。交际不是竞争,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站在“C位”上的人不一定是胜者,那是一时的风光,却赌不来长久的顺畅。所以,我们不妨适时地学会低调,将对方处于重要的位置之中,从而使对方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使相互间的谈话进行得更为顺畅。

我们在与别人交谈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地尊重对方,交际活动才能顺利地进行;如果你总是压制着对方,或者总想着强迫对方服从自己,对方一定会对我们产生敌对的情绪,从而失去对我们的信赖。为此,在交际中,我们应努力让对方感到交际的主角就是他。

因此,在交际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留意对方的反应,尽力使对方心情舒畅,做好“配角”, 而且还可以做足事前准备,比如调查收集有关对方的个人信息。如对方喜欢什么,憎恶什么?对方讲话有什么特点和习惯?对方的优缺点有哪些?只有在基于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写好一份能使对方成为主角并能打动对方的“剧本”。

那些推销高手,往往在见客户之前,都会提前准备好几个“剧本”,在这些剧本中,他们都会努力考虑到各种情形,然后设计对应的话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对方说的舒服,这样才能让对方感到自己被尊重和被重视,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引导话题走向,实现自己的目的。

就如同上面事例中那个聪明的年轻人一样,在沟通过程中要学会低调,学会把自己放在次要的位置上,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被对方压过了风头,但实际上,沟通方向的掌控权却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最终实现的,还是自己的目标,何乐而不为呢?

正所谓大智若愚,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懂得收敛锋芒,审时度势的。因此,在社交过程中,想要赢得对方的好感,与其总想着表现自己,担负“自作聪明”的风险,倒不如加点儿“愚钝”,学会低调,把精彩留给对方。要知道,有时候,懂得低调才是真正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