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安抚,打完巴掌别忘喂颗甜枣(1 / 1)

沟通的艺术 高文斐 792 字 2个月前

暴风骤雨的批评也好,和风细雨的批评也罢,对于某些人来说批评就是批评,他们感觉到的都是自己被否定了,心理学家说:“人都是喜欢表扬,讨厌批评的。”所以,无论是用哪种批评之后的安抚都很重要,做一个妥善的安抚,是对批评最好的巩固。

俗话说:“打一个巴掌给一颗甜枣”就是对批评之后的妥善安抚最好的诠释。被批评后,心里总是不舒服的,痛苦的,特别是会感受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失了颜面,这时的安慰就是在消除批评带来的负面效应,更是为了化解沟通之中的矛盾,让对方舒服地接受批评,获得对方的信赖和信服。

老李在一家销售公司做了半辈子了,可是最近工作效率非常低,而且还时常出错。张经理决定找老李谈一下,批评一下老李工作不认真、频频出错的现象。

一天中午吃完饭之后,张经理把老李叫到了办公室,委婉地说:“老李,我们好久没有聊一聊了,正好今天中午有时间,我们就好好说说话吧!”

老李来到办公室后,张经理说:“老李,我们共事有很多年了吧!我记得你是咱们公司最早进来的销售员啊!”老李感慨地说:“是啊!我都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时间过得真是快啊!”

这时,张经理开始夸老李,说:“你是一位出色的销售经理,做出过不少成绩,所以不管是客户还是公司都是非常满意的!可以说,我们公司几乎没人能比得上你!”

见张经理肯定了自己的成绩,老李很是高兴,谦虚地说:“我只是做好本职工作,公司还有很多不错的年轻人。”

说到这儿,张经理的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过,你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我发现你与客户交谈时好像没有了之前的高水准!你是公司的老员工,而且是业务骨干,遇到了问题一定要和公司反映啊,我们大家一定会帮你解决的!”

老李是个聪明人,张经理话锋一转的时候老李就了解了他的意图,领导是对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不太满意了。他心想:我在公司做了这么多年,偶尔出点小差错你就找我谈话,真是让人窝火。张经理还在一旁说着老李的问题,可老李早已经听不下去了,心不在焉地说:“好的,以后我会注意的。”

张经理点点头,以为自己的批评有了成效,可是他发现,老李并没有太大改变,反而经常在办公室发些牢骚,说张经理“卸磨杀驴”。

张经理运用了沟通中最有效的“先扬后抑”的办法,但他运用的分寸有问题,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加上妥善安抚就会得到想要的效果了。而在没有做好安抚,批评结束后就以为会得到好效果,这完全是自己太疏忽大意了。

其实分析一下,老李是一种典型的“聪明”人,对世事看得比较透彻,只是对自己不太了解,你即使做足了铺垫只要一说相反意见他就会像刺鲀一样充气,甚至爆掉自己。像他这种性格,最适合开门见山的批评,然后再去安抚。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希望在自己犯错或是出现偏差的时候,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指点,避免让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但是,当真的有人指正我们的错误时,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却又不爱听了,觉得对方的批评让我们丢了面子,让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比如,妈妈在孩子犯错时打了他一巴掌,等情绪缓和后再拍拍孩子的头说:“好孩子,没事儿吧,妈妈也是为了你好。”孩子这时会痛哭流涕,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个凭着“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常常对孩子训斥的母亲的教育是不成功的,而懂得“打一巴掌给一甜枣”的母亲往往教育出出色的孩子。

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在职场中,与人沟通如果要说一些批评或者否定类的语言时,完全可以先批评后安抚,这与“欲抑先扬”的沟通方法正好相反。与人沟通时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对方,情绪易激动或者叛逆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适合在赞扬缓和情绪后,再去批评,而有些“吃硬不吃软”的人就非常适合开门见山的批评后,再妥善的安抚,只有根据对方的性格或者所处的情境不同,选择不同的批评方法,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