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人人都会犯错,那么当指出别人所犯错误时就需要斟酌自己的语言了,批评也是一门艺术,批评本身就像一只刺猬,它不像赞美那样受欢迎,在从我们的嘴里说出批评的话时,就要开动脑筋,运用智慧来将“难听”的话“顺耳”的讲出来,此时,非暴力批评就会变得很好用,它是一剂良药,既治病又不苦口。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我们何必要苦口,现代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将苦涩的药包上了糖衣皮,哪怕药再苦,也不会觉得难以下咽。忠言,之所以称为忠言,就是虽然让人难以接受却对听者好的语言,那何必要逆耳,我们完全可以靠着自己的智慧逆言顺说,达到一样的效果。
历史上有很多直谏的大臣,之所以需要他们觐见直言,是因为君王的决策或者做法出现了问题,因此他们所说的话往往都与君王的意见相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那些大臣不动脑筋,只是一味地说:“你不对!”“你错了!”估计在当时封建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时代中,触犯龙颜早已被杀头了!君王的逆鳞可没有那么好触碰!
沟通是需要技巧的,批评不需要暴力地要求,拍桌子瞪眼说:“你错了”只能让自己变得更加难堪,也不会让人接受。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要指出他人错误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法,因为一旦批评这种手段运用得不得当,就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后果,哪怕你加一句“良药苦口利于病”也不会让被批评者心情变好。
这时,我们就需要运用非暴力批评了。我们可以将尖锐难听的话用和缓的语气说出来,也可以避开错误找到优点,将优点放大,自然错误也就缩小了。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如果你总是揪住错误不放,那这个错误就会成为一根荆棘深深扎在你们之间;但如果你装作对错误视而不见,放大它的优点,那错误很可能就会渐渐消融。
一年级时,班主任因为孩子调皮而找到了孩子的母亲,说:“你家孩子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要好好批评下他。”
母亲回到家,对等着挨训斥的儿子说:“孩子,今天老师表扬你了,说你竟然能安静地坐三分钟了。”于是,孩子上课咬着牙坚持坐更长时间。
三年级时,老师因为孩子不能坚持上完一节课而叫了家长,说:“你家孩子到了后半节课就动来动去,左顾右盼,你得好好说说他。”
回到家,母亲对儿子说:“孩子,今天老师表扬你了,说你现在能坚持大半节课认真听讲了,如果能坐一节课就更好了。”于是,一节课孩子都学得很认真。
六年级时,老师因为孩子不认真学习,考不上重点初中而叫了家长说 :“你看你家孩子,这成绩怎么能考上重点中学,你得好好管管他。”
回到家,母亲对儿子说:“孩子,老师说你最近有进步,如果再努力一下,就可以考上重点初中了。”
……
时光匆匆,当年那个调皮、不爱学习的孩子变成了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母亲从未批评一句,但孩子却改掉了所有缺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你批评一个人时如果吹胡子瞪眼睛,大吼大叫的批评只能让人感受到你的情绪,而无法听出你的内容;而当你的批评以娓娓道来的语气,和缓的态度说出时,更容易深入到对方的内心之中去。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职场中,一个总是喜欢发脾气的人会给人留下无知及粗暴的印象,也会让对方觉得你是在揪住他的小辫子不放,不但不会达到批评的目的,还会引发他的逆反心理,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反而不再承认自己有错误,这样的批评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为了避免让对方因受批评而激起一时之气,在批评对方之前,我们不妨先找到对方的闪光点,发自内心地进行赞美,这样一来,接下来的批评之语就会变成阳光雨露,批评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张诺是一家印刷厂老板,他很善于管理员工,也善于做员工的思想工作,员工们对他都非常信服。
这天,张诺收到顾客的投诉:近期交货的图书质量非常差,大大影响了图书的销售。张诺收到投诉后做了详细调查,发现事情果然如此,而最近图书的印刷都是由一位新员工负责的,这位员工工作还算认真,只是对机械的特性不是很熟悉,才出了差错。
张诺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于是就让车间主任来处理,希望他能提醒这位新员工,避免造成同样的错误。
这位车间主任找到新员工,对他进行了严厉地批评教育,在车间中就大声责骂他工作不认真、粗心,还说要对他进行处罚。当时,新员工的头低得很低,他觉得非常委屈,机械的特性问题没有人告诉他,并不是他工作不认真,而且车间主任当着员工的面就这样责骂他,简直让他的颜面扫地,自尊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于是,新员工请了两天假,打算重新找工作,正当他在人才市场上转时,恰好遇到了前来招工的张诺,而张诺认识这位新员工,当时入职面试时也是张诺亲自留下的,准备从基层开始培养。
“你到这里来找工作吗?你辞职了?”张诺问。
新员工低着头说:“没辞职,可我觉得我在车间里压力很大,我没脸回去了。”
张诺详细了解情况后,对他说:“小伙子,你的干劲非常足,而且也很有上进心,如果我们的员工都能像你一样有**,那么我们印刷厂就无人能比了,我希望你能好好地在我们公司干下去。”说着,接过新员工手中的简历,“这些我先收着了,不过你作为新员工还应该把技术练熟练,这样一来,才能做出更好的成绩!你说是不是?”
听了老板的话,新员工非常感动,他没有想到老板能亲自留他,而且也没有追究他犯的错误,反而还受到了赞美和夸奖。从此之后,他苦练技术,并且更加富有**地工作,没过几年就成了印刷厂的核心骨干,如今他已经成了张诺的得力助手。
如果我们能够把“苦药”的外面抹上一层“糖衣”,或是在批评他人之前先给予一定的赞美,那么不仅可以让对方更容易接受,达到我们劝服他人的作用,还可以抓住对方的心,赢得他们的喜欢。
沟通需要用心琢磨每一句话后再说出口,它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批评思虑周全,对症下药,要知道批评像剂药,目的是治病,而不是惩罚,所以使良药不苦口,对方才会更愿意喝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