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起点。一旦发现了需求(不管是你的还是对方的),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因为你面对的问题就只有一个:
“是否满足这种需求,以及如何满足?”
就产品的研发来说,无论什么样的产品,如果你不把它推向市场,那么它就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没有经过需求的验证,没有回到需求的起点,去实现我们建立“客户关系”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分析客户时一定要分析他的需求,倾听他的需求,而不是只顾着向他介绍自己产品的原因。
在企业的经营中—做市场分析和用户调研时,你会经常看到很有趣的一幕:产品经理们付出百倍的努力,经过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市场调查,发现了一种市场需求巨大、用户都十分欢迎的产品。更重要的是,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竞争对手,完全可以在不久的将来让这种产品垄断市场,成长空间很值得期待。
他们一边在会议室讲述,一边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但实际上,聪明的老板永远不会相信没有竞争对手这么一回事,也不会给这些产品经理完全的信任。很多时候往往是因为他们在搜集信息的时候忽略了一些关键的问题,或者是市场调查工作不够全面,根本就没有及时地发现竞争对手的影子。
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既然需求如此之广,怎么可能只有我自己看到了商机,别人却还蒙在鼓里呢?永远不要相信有这等好事。否则,我们在对需求进行预测和对用户进行调研时,就将无可避免地掉入自己设置的陷阱—我们不由自主地夸大了需求。
需求必须是真实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对手的存在。满足了真实的需求,我们就建立了一种客户关系。同时你要考虑到我们的博弈关系:对手一定存在,看不到他是因为他藏在背后,但不管怎样,他是真实存在的。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感觉不到危险,但从逻辑思维的源头,就必须把他纳入其中,了解市场的动向、用户的诉求和对手的成长,这样的客户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才具有意义。
在硅谷上班的博恩是一位IT工程师,也是我多年的朋友。他是一个非常关注用户的人,他有一个有趣的习惯:时常会去谷歌等搜索引擎输入“为什么”三个字。因为大部分搜索引擎都有自动关键词的智能提示,因此立刻就可以看到以“为什么”开头的一些热门问题。
他说:“我通过搜索引擎的用户行为去分析市场和用户需求,一直以来都卓有成效,而且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个让人称赞的做法!”对此我也有同感,当你懂得去了解“为什么”的问题时,你就真的找到了需求的起点,发现了人们当前正在思考的问题—这有助于你看到市场的真相,探索人们都在想些什么,明白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最后的问题就非常简单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满足他们。
怎样调查需求
问卷的方式排在第一位。虽然到处发问卷的行为看起来太古老了,而且经常漏洞百出,比如收到的答案不一定代表真实的心声,也可能是一帮无聊的家伙在嘲弄我们。但它的成本太低了,效果还可以,所以时至今日,它仍然是最值得采用的调研方法。
发出大量的调查问卷,利用足够数量的人员去搜集信息,研究需求,还是能够获得一定的答案的。关键是你如何设计题目来保证被调查者在大部分时候说出的话是真话,而不是随意填写,否则就会南辕北辙,让你被错误的信息所误导。
你看到竞争对手了吗
你必须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现在的、潜在的、未来的,统统不要放过。千万不要小看竞争对手的存在—或许现在你仍然没有看清他们,也需要把他列为重要的竞争对手,用尽量多的时间来对他进行分析。
这一要求包括你要对别人的失败或者成功的经验同时进行调查,竭尽全力做到详细的了解,从中总结出值得参考的东西。
为什么竞争对手会失败?是因为他们对需求的理解有问题,还是因为市场的确饱和了?是他们的策略有问题,还是他们找错了用户?把每一项都记录下来,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出预防。即便你不存在这些问题,也要逐一进行比对,小心翼翼地对待这一问题总是没有错的,或许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你的事业。
在与对手的博弈中败下阵来的人,大多是粗心大意的人。他们不是忽略了对手的存在,就是志得意满地不在乎对手。就像那些无比乐观的产品经理,实际上,只有当其一败涂地时,才豁然明白原来自己从一开始就错了。
对于方案的关注—如何满足需求
■
帮助自己尽快确定一种原则:确保每个人在讲述需求时是基于相同的动机,这可以让需求的条件尽可能相似,才能制订有效方案。
■
你要时刻准备应对突**况的挑战,想到一切会发生变化的因素,并更新自己的信息。这当然也包括别人发起的挑战,以便优化自己的方案。
■
通常在我们只有一种方案时(哪怕是最佳的方案),最容易受到意外情况的挑战。因此,你从一开始就应该多准备几套方案,针对不同的需求灵活变动,来保证自己的方案总是最佳选择。
■
使自己的方案被认可与引导需求同等重要:你要有效地引导人们同意你的看法,特别是在方案中要满足不同关系的需要,平衡他们的利益。你要精心地将市场、客户、同人与团队的利益全都装在一个篮子里,实现每个人的预期需求。
■
提前的准备工作:和自己的“队友”一起工作,做好沟通,共同准备,避免他们对你的想法一无所知。
■
善用数据:你要了解和关注自己可能用到的所有数据,因为这是专业度的体现,绝对不可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