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和无畏的“羊群帝国”(1 / 1)

醒脑力 高德 701 字 2个月前

投机大师索罗斯纵横金融市场几十年,有过辉煌的胜利,也有过沮丧的失败。他有一句口头禅,形容的就是群体思维,比如股民:“股市在绝望中落地,在欢乐中升腾,在疯狂中结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股民就如同羊群一样,他们一同绝望,一同狂欢,一同思考。你想改变他们吗?不要试图这么做,也不要靠近他们,因为他们会把你反噬!

羊群帝国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在一群羊的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等着它们走过来。一旦第一只羊跳了过去,那么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无数只羊都会排在后面,等着跳过这根棍子。它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跳这根棍子,只知道前面的羊跳了,自己也要跳;它们也不会思考一下这根棍子的意义,同时也无所畏惧。

这时,如果我们突然把那根棍子撤走,会发生什么呢?后面的羊会不知所措。它们不会改变,至少短期内不会发现棍子没了。后面的羊走到这里时,仍然会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直到有一只羊发现了这一个问题,停止了跳动,后面的羊才会恢复正常。但前面已经有太多的羊跳过了这根不存在的“棍子”。

这就叫羊群效应。羊群和拥挤在股市交易大厅的人群有本质上的区别吗?

答案是:没有!他们就是思想上的“乌合之众”,但却蕴藏着毁灭性的行动力量。

“随大溜”的思维

“羊群帝国”的第一个特点是随大溜。就像现实中,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去跟随其他人的选择,原因是人们觉得自己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对那些不太了解,没把握的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相信其他人的判断:“他可能比较了解,我就听他的吧!”当你抱着这种侥幸心理采取了跟随行动时,排在你后面的人也可能是这样想的—他觉得你是那个比较聪明的人,选择相信你的判断。

在这种现象中,持某种意见人数的多少是影响其他人是否“随大溜”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异口同声的人越多,其他的人就越难坚持。因为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可以坚定地守护自己的不同意见。

群体对个体总是具有无穷大的压力。有时候,你不随大溜就是异端,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就意味着你对群体的“背叛”。没有人会原谅你,而且还孤立和惩罚你。即便是随大溜,一个群体做出的行为也是高度一致的。这时候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致性。

无知和无畏

这一特点告诉我们,在很多时候,群体的判断和行动并不一定正确。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也可能错得离谱!比如那些迷失在股市中的茫茫大众,他们缺乏最基本的判断力,却不乏冲动和**。他们人云亦云,喜欢跟风,既无知又无畏。一旦有人买到某只赚钱的股票,人们立刻就会蜂拥而上,直到一起从高峰跌落,赔一个底朝天。

搜集不同的信息加以判断,是摆脱这两个特质的重要途径。但人们又会轻易地相信那些资讯媒体,希望从中得到判断的依据。于是,羊群帝国的另一种行动模式又产生了:媒体通过诱导性的信息,可以轻松地操纵群体的行动,甚至控制群体的思维。任何一种垃圾和不良信息都可能迷惑他们—因为他们缺乏深入分析和辨别的能力,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这种辨别。盲从行为有增无减,理性始终处在较低的水准。

这一思维模式告诉你:对他人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如何才是正确的做法?你必须做出自己的判断,不要轻易采取跟随行动,而是保持审视与警惕,才有最大的概率成为群体中的赢家,摆脱乌合之众的盲动思维对你的影响和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