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容易忽略的关键对比(1 / 1)

醒脑力 高德 497 字 2个月前

一、逻辑推测与理想渴望

梦想:人们面对现实的环境,通过科学的逻辑推测得出的对未来可能实现的目标的设计;

空想:人们对某种理想的渴望达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目标,它是一种理想的渴望,却未必是一种理性的计划。

二、可实现与不可实现

梦想:尽管两者都是我们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但梦想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条件下具有可实现性,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目标的;

空想:即便拥有了一定的条件,空想也往往不可实现,因为它本身就是十分空洞的构想,是建立在不现实的基础之上的渴望。

比如像下面的目标是属于梦想还是空想呢?

1.我想成为世界短跑冠军(这是可能实现的,属于正常的梦想);

2.我想成为世界首富(经过一定的努力,设定一些条件,也可能实现,属于难度较大的梦想);

3.我想长生不老,永远不死(即便有再多的先决条件,这一目标也无法实现,因此像这样的就属于空想)。

三、符合规律与不符合规律

梦想:符合自然、社会与人生规律的目标,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空想:不符合自然、社会与人生规律的渴望,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

四、最容易被忽略的条件转化

梦想:有些目标刚开始不能实现或很难实现,但通过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却能把这种“空想”转变成可行的梦想,比如有的残疾人被医生宣判,认为他一辈子都站不起来。但他付出艰辛的努力后,却出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空想:有些目标符合自然规律,也在他个人的能力范围以内,是可以实现的梦想,甚至是相当简单的目标。但由于他个人意志的动摇,不够努力,或者根本不去努力,只想上天把结果送到他的手中,结果是梦想变成了空想,什么都没得到。

记住了这四项对比,我们就会明白,必须将符合自身条件、在个人能力范围内而且是可以长期坚持追求的目标视为自己的梦想,制订出详细的计划。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记住“它”,然后去实现“它”!

另外,人们在自己的常识思维中,经常把经过一番努力成功概率极大的想法称之为理想,通常把心中似有若无的想法称之为梦。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很多自认为成功可能性大的想法反而很容易失败,那些似有似无的想法却在经过一个阶段的验证后能够取得成功。人们普遍为了前者而努力,却忽视了对后者的现实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