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把对你最重要的人才留住 关键人物——韩信(1 / 1)

我们先大体说一下韩信这个人。首先人们都知道韩信是非常富有才华的,其次他当时择主而伺,起先投靠项羽,不被重视,便又跑到了刘邦阵营,经过萧何推荐,大放异彩,最终成为了灭掉项羽的决定性人物。

韩信出生于约公元前231年,死于公元前196年,活了大概37岁。他是淮阴(今江苏的淮安)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杰出的军事家。

韩信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的功劳,说他立下了头功一点也不为过。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来贬为淮阴侯。但他一直遭到刘邦的疑忌——也可以说他和刘邦这个老板始终没有磨合好,于是吕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策划,将其安上谋反的罪名给处死了。

在打仗方面,韩信无疑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人物,他也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就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发自内心的评价。

在军事方面,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就是说我率军作战,士兵越多越好,不管多少人我都指挥。在大兵团作战方面,毫无疑问他是那个时代最为出色的军事统帅。

同时,抛开战略方面,作为战术家的韩信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丝毫不亚于同为战术天才的项羽。比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总的来说,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

对刘邦集团来说,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也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协助汉王刘邦率军出陈仓、定三秦,京索之战大败楚军,随后分兵北伐,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

作为一位军事理论家,在出书立传方面,他也是一位大红人。比如他与张良共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传世。

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却十分的失败,在取得一系列军事大捷的同时,却在朝堂之上被刘邦和吕后玩弄于股掌之间,落得一个过河拆桥的结?局。

韩信在还为平民的时候,性格就比较放纵,而不拘礼节。就是说这家伙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个比较狂妄、不遵守规矩的人。可想而知,这种人在生活中是不怎么能融入世俗的,属于背经叛道之徒。

他未被推选为官吏,当不了官;又无经商谋生之道,也做不了生意。那怎么办呢?就只能常常依靠别人施舍来糊口度日,因此许多人都讨厌他,觉得这小子太离谱,不正经。说起来这一点就和刘邦一样。

有一次,麻烦就来了。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说他是个无能之辈。这群人中有一个屠夫,站出来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刀和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对一个男人来说,这是莫大的侮辱!

围观者不停地给他嘘声,意思是你敢不敢宰了这个屠夫?敢的话,大家给你掌声。

韩信怎么办?

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趴下去,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然后站起来,拍干净身上的土,默默地离开了。

众人目瞪口呆。

在史书上,这个段子被称为“**之辱”。但其实我们知道,韩信并不是胆怯,而是拥有可以看清大局的睿智。以韩信的剑术,他完全有能力一剑杀了这个屠夫,不费吹灰之力。但他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知道,杀人容易,杀完人的善后工作,对他来说就难于上青天了。他在官府没有关系,自己又穷得叮当响。所以杀人对他就意味着偿命。

我这时候不能死,我这条命不该死在这种事情上!所以韩信忍了。

有传说韩信还是一个很大度的人。据说他富贵之后,找到那个屠夫,要和他聊一聊。屠夫当然很是害怕极了,以为韩信要杀他报仇,没想到韩信却善待于他,并封他为护军卫这么一个官职。

韩信是这么说的:“兄弟,,他对屠夫说,没有你当年给我的“**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哪!说句真心话,我谢谢你。”

韩信的母亲死后,他家穷得没有一分钱来办丧事,但是他却寻找到了一个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的四周可以安顿得下一万家。这什么意思呢?虽说我现在没有本事,但我母亲的墓,将来是要改造的,她的坟地会有一万户为她守墓。

当时下乡南昌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邀为门客,但不为其妻所容,就是亭子的老婆不喜欢他,整天找他麻烦。史载“食时信往,不为具食”。韩信这么不要面子的人,也忍受不了了,最后愤然离去,“钓于城下”,跑到城外河边钓鱼吃。但是,“所获不能果腹。”显然,想在河边钓鱼填饱肚子,难度实在太大了。

在河边,有位中年妇女经常来洗衣服,见韩信饥饿,便把自己带来的饭分给他吃。一连数十日,算是救了他一命。韩信十分感激地说:“吾必有以重报母”。妇女听了却非常生气,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就你这样,我岂能指望你回报我?

韩信是深感惭愧,羞红了脸,说不出话来。

韩信的脸皮在有意识的锻炼下,那绝对是相当的厚了。

天生的组织能力,加上强烈的成功欲望,使韩信充分发挥了兵法家的冷峻眼光,也相信自己绝对有能言善辩的能力。

动乱再起,韩信的机会终于来了。但韩信并未投入陈胜、吴广的起义队伍,因为他和范增一样早看出组织薄弱的陈胜是很难成功的。项梁渡过淮河北上时,韩信才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

太平盛世没办法养活自己,只能依靠乱世了。

于是,他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了部队中,但是却默默无闻,不受重用。

项梁战死后,他又归属了项羽。通过军中好友钟离昧的几次介绍和帮助,项羽好歹看了他几眼,便让他做朗中这么一个官职。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可人家总是不予采纳。

韩信对项羽失望了,他本想力助这位西楚帅哥成就一番大事业,但无奈这位老板不赏识自己。

怎么办?跳槽!

刘邦进入咸阳后的表现让韩信非常看好,他猜想这位表面上胆小温顺的军事将领,很有可能是个真正可敬又可怕的大野心家。

而且刘邦出身平民,没有后门,却成了天下的NO.2,这不正是自己心中的偶像吗?!

像韩信这种个人认知能力强的人,深知选老板要比选公司重要得多。于是在项羽拨给刘邦三万兵马后,韩信便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中。

进入汉中后,逃亡的人越来越多,连樊哙等老将都感到束手无策,刘邦班底对刘邦军团的前途非常悲观。

而韩信却不那么悲观,他认为让吃不了苦、没有信心的人离去,反而可以起到一个过滤的作用,对刘邦集团的强化更有帮助。

刘邦入蜀后,韩信就走上了离楚归汉的道路。起初,他在汉军中只是做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韩信这次更失望,但他决定再等几天看看,不急着下结论。因为现在天下就两个看上去还顺眼的老板,一个是项羽,另一个就是刘邦了。如果这两个老板都不行,那他还能去投靠谁?中原那些诸侯们?NO,他们不过是酒囊饭袋,根本不是可以成大事的材料。

所以,他决定先吃饱肚子,慢慢找机会接近刘邦。

后来机会终于来了,却是一次倒霉的机会。韩信因为坐法当斩,被拉上了刑场。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就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咱们老板不是要打天下的吗,怎么竟然要杀了我这样的人才?

意思是,杀了我,老板还想得到天下吗?

夏侯婴一听,这个人说话不同凡响,普通人怎能有这等气魄?再看他的相貌,长得也堂堂正正,就放了他,然后和他交流。两个人越聊越开心,十分投机。他很欣赏韩信,于是跑去进言汉王,说这是一个大大的人才啊,主公您千万别错过。

刘邦一听,你说话了那好办,就封了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但是因为时间太短,韩信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所以刘邦开始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