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国的政治局面有如此大的改变,自然对前线的士气形成了一定的打击,特别是主将章邯一向对赵高没有信心。因此,当项梁大军北上时,章邯有一段时间好像无心抗敌,导致东河之战和定陶之役,秦军都以较多兵力输给了楚军。
由于秦军的节节败退,项梁对自己指挥能力更有信心了。
但项梁在前线的举止,章邯却掌握非常全面,对楚军的骁勇善战,章邯深有体会,他一直不敢主动袭击项梁的外围军营。一方面,他向咸阳城要求更多的军援,另一方面,他集结军力,准备寻找机会突击项梁的大本营。他派出了间谍详细记录项梁行动,从而知道项梁经常微服巡视前线,以此来判断项梁的作战风格和下一步的行动。
这是章邯非常厉害的一点:谋略与布局。为了让项梁和其将领们更加大意,他在看清项梁的性格弱点后,有意隐藏兵力,同时暗中规划好了兵力的分配,自己率主力突击定陶的楚军大本营,另一组突击队则从后方切断了项梁微服出巡的归路。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章邯下令发动突然袭击。喜欢夜间巡视的项梁在归途中,遭到了秦军部队的突击,项梁和亲信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全部阵亡。
然后,章邯的主力部队全力袭击楚军大本营,这时的楚军已是群龙无首。仓皇中,楚军溃散,数十万主力一夜之间完全消失。
项羽和刘邦联军,这时正在攻打章邯主力左侧的外黄,但由于连月大雨,不利于军事行动,项羽便带领军队移往陈留。这时候,接到了项梁本人阵亡、项梁主力被击溃的噩耗。
叔叔死了?项羽不相信这从天而降的噩耗,但随后范增带领着残余部队前来投奔,让项羽不得不接受这残酷的现实。但项羽毕竟也是大将人才,悲愤中,项羽冷静地接受着范增的建议,主动编集溃散中的楚军部队,扛起了善后的工作。
项梁的突然逝世,使楚军上下大为震动,项羽主动安抚军中将士,得到了士兵的一致肯定,确立了自己作为继承人的地位和威信。
为了重新巩固楚军的防御战线,项羽下令在西线的将军吕臣马上带领兵力向东返回;为了缩小战线,他又将楚怀王从盱眙带入彭城,并且把彭城作为京都。之后在彭城东部署吕臣大军,把自己的主力部署在彭城西,准备迎击南下的秦军,而刘邦带领另外一支别动部队驻守在砀,与项羽的部队部署互为犄角。
不久,楚国重臣宋义也自齐国返回了彭城,为了架空“项家军”,他暗中劝楚怀王趁势夺回军队的主导权。
闰九月,在宋义的规划下,楚怀王正式合并了项羽和吕臣军团,自己出任老大。在范增的大力劝说下,项羽也隐忍脾气,以大局为重,交出了军权。楚怀王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封吕臣为司徒,他父亲吕青为令尹,企图从内部牵制项家军。同时他又将项家军的别动部队主将刘邦调了出来,驻守砀阳郡,封为了武安侯。
刘邦从亭长成了沛公,又得益于楚国的内斗,从沛公成为了侯,真可谓是一步登天了。
项梁死后不到一个月,原为楚军主力的项家军团,在宋义的规划下已经缩小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了。由此也可见宋义在政治上的老辣,他深知如果项家势大,楚王势必只能成为傀儡,所以在他看来最紧要之事,莫过于限制项家的权力。
不过项羽在危机中的表现,让楚国的部落领袖们大为赞赏,加上宋义的刻意排斥,反而使得项羽在楚军中获得了不少支援和同情,声望大增,也算是因祸得福。这一切宋义都看在心里,不禁暗中着急,不得已下,于是就加强扶植从“项家军”独立出来的刘邦军团,用来达到牵制项羽的目的,使得刘邦在楚军中的地位急速窜升。
所以我们看,刘邦在这种关键时刻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怪不得人们都说他面相奇贵。
章邯在定陶之役再度发威,一举将项梁军团彻底击溃,项羽只好带领义军撤至彭城,重新部署防线。这次失败对楚军的士气造成了重大的打击,好在这段期间内其它地方的义军发展迅速,比如齐将田荣在东方的势力基本已经形,张耳及陈余拥立的赵王等也壮大了声势,张良所拥立的韩王和西边的魏豹也建立了相对稳固的游击基地,形成了对秦帝国本土的合围。
这意味着此时在定陶驻营的章邯军队遇到了一个大麻烦,由于同咸阳间的战线拉得过长,他的军队几乎是孤立的,特别是粮食问题,因为粮食依赖大后方,而现在他只能想办法自给自足。幸运的是,有粮仓之称的荥阳郡仍然在秦军的掌握中,在短期内不至于缺粮。
现在对秦军来讲,四面八方都是敌人,下一波攻势方向的选择至关重要。
章邯进行了周密的分析规划。项羽军一向骁勇善战;刘邦军退守彭城后,防线迅速巩固,显然也不好惹。依据情报的分析,要彻底击败他们非常不容易。但是项梁主力的覆没,使楚军也无反击之力,而且内部也存在矛盾,短期内不太可能会有所作为。
而齐地向来复杂,是一个不易进攻的地方,何况田荣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想很快地解决他并不容易。另一方面,他发现田荣好像满足于固守齐地,并没有想参与到原争霸的行列中去,所以不必急着与他摊牌。另一边的韩王呢?势力一向弱小,不成气候。想到这里,章邯发现威胁最大的是北方的赵国。而且张耳、陈余的声望一向都很高,一旦这两人羽翼丰满,就不好对付了。于是,他马上经军渡过黄河,直接攻打赵军营地。
在敌军四面环绕的情况下,孤注一掷虽然是相当冒险的行为,但章邯的判断完全正确,几个诸侯国几乎无人出面对赵国进行援助。张耳和陈余虽然擅长于谋略,但军事指挥能力一般,赵军没什么优秀的将才,无法发挥应有的战斗力,不但前线节节败退,就连首都邯郸也快保不住了。
怎么办?撤退!张耳护送赵王跑路,撤到了北方的军事重镇巨鹿。那时,巨鹿的城堡防御能力较为坚固,而且粮仓存粮充足,是一个可以长期坚守的地方。章邯紧追而至,派出大将王离把城团团围住,围得水泄不通。
此时,陈余在北方重新整编了赵国的残余兵力,大约还有几万人,驻守在巨鹿城北方的常山一带。而章邯这时率领着自己的主力驻军于巨鹿之南的棘原,随时准备对这股残余兵力发动总攻击,借此一举击溃赵军。
赵王赶紧派出了特使跑出巨鹿,向陈余求援,赶紧来救我吧!再不来我就挂了!但陈余害怕秦军的威猛势力,不敢南下。于是特使便改为向楚国、魏国、齐国等紧急求救。
楚怀王很想派出援军,这可以显示楚国是当今天下义军的领袖。但到底让谁当这个大将呢?各个派系就起了争执,“项家军”自然希望这个人选是项羽,但楚怀王身边的以宋义为首的另一派意见相反,他们不希望项家军再次强大起来。
对权力高手来说,这是一次机会。楚怀王看到了机会,他趁机召集各军团的将领及各部落长老召开会议。他用的什么办法呢?大家投票,公开推举。于是,宋义就在投票中成为了此次领军的大将,并由宋义亲自说明他的作战计划。
由于宋义经验丰富,能说会道,处事老道,远在项羽之上。何况项羽尚且年轻,不过才二十四岁左右,要统筹安排管理庞大复杂的楚军,经验及声望的确不足。范增也只得在中间进行协调,让项家军团同意由宋义领导。
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楚国军团,浩浩****地北上援救赵国去了。
除了这支主力的部队,楚国其他的机动部队也都由宋义统一指挥了,为显示宋义的官职高于项羽和刘邦等人的“侯”的爵号,但又不超越项梁原有的“君”的爵号,于是楚怀王赐给他一个名号为“卿子冠军”。
这个称号可真够有个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