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倒众人推,但不要第一个推(1 / 1)

谋天下:刘邦篇 高原 1300 字 2个月前

从开始押送劳役去骊山的那一天起,可能刘邦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他注定要在帝国末期的风起云涌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天降大任,舍我其谁?估计刘邦当时没心情这么想。当逃役事件发生后,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必须借助农民起义的力量来解除悬在他头上的“死亡威胁”,也只有抓住全国一片大乱的时机,趁机起步,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当他听说义军已席卷全国的消息后,立刻意识到,自己需要放手一搏了。

有时候,你需要向上走,而不是往后退,才能摆平问题。有一个成语叫“迎刃而解”,就暗合了这个意思。

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造反后,全国各地都有人响应,尤其各个基层的郡县,义民把自己县乡的领导杀掉,群起而应,作为对起义的支持。当然起来反抗的多是六国的旧地盘,这些刚被秦国的统一战争打下来的关东和南方的地方,大家本就不适应秦朝的治理方式,亡国的仇恨也尚未消失。此时一见有人带头,都想终于有人起来闹事了,立刻就会跟随。

墙倒众人推。这话没错,但人们总会等有人第一个上去推,见到有效果,才会大胆地跟进。

沛县的县令很惊慌,他知道一旦本县也有人起事,那一定就是聚众杀官,自己这条老命想必是保不住了。最好的保命办法,当然是先下手为强:“我如果宣布带领众人起义,这条命不就保住了嘛,我还能继续掌握县里的大权,此乃一箭双雕。”

真是一位有前途的县令!但是萧何和曹参作为他手下的主要官吏,却有不同的想法,过来劝他道:“长官,您可是秦朝的官员,领着秦朝的工资,现在想背叛政府,想法虽好,可是恐怕没人会听令的。”

县令一想,是这么回事:“那该怎么办?”

“您应该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让这些人来震慑众人,他们就不敢不听从您的命令了。”

萧何他们何出此言?显然就是为了刘邦,而不是为了县令着想。因为刘邦正是本县逃亡在外的名声最大的家伙。在逃命的这段日子,他们互相思念,彼此惦记,一直在等个借口把他弄回来。

县令没这智商,所以他觉得很有道理,就让吕稚的妹夫樊哙去把刘邦这位仁兄找回来。樊哙不辱使命,很快就钻进深山老林,见到了刘邦。一看,吃了一大惊,因为刘邦身边已经有一百多号人,小日子过得是风生水?起。

这伙人虽然在大山里面艰苦了点,过着爬树钻洞的生活,但每天打点野味,也算顿顿有肉吃,就是晚上睡觉不太安生。

刘邦听说沛县要造反了,心想哎哟,熬了这么久,机会终于来了,天不负我也!马上带人往回赶。但就在樊哙领命刚走后,这边的县令就又后悔了——此人脑子转得慢,这时才回过神来。他一是觉得造反的风险实在是大,万一被镇压了,全家都没命;二是害怕刘邦这种人回来了会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刘邦干掉,等于是引狼入室。

于是,县令翻脸了。他命令手下将城门关闭,派人上城加固防守。然后要捉拿萧何和曹参,把他俩当成造反谋逆的元凶,准备杀了向朝廷请?功。

萧何和曹参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这时刘邦也到了,三人见面,悲喜交集,抱成团哭一场恐怕是免不了的事了。萧何把情况简单一说,刘邦说别怕,这件事处理起来挺容易的。他用自己不怎么华丽的文笔写了一封信,射进了城中。信上是这样说的:

“我的父老乡亲们,天下百姓苦秦政久矣!现在全中原的人民都已经起兵反秦了,很快就要打到我们沛县。虽然你们现在帮着县令守城,但到时那么多兵马杀到了这里,你们还守得住吗?肯定守不住的!所以啊,乡亲父老,我们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一起保卫家乡,把出尔反尔的县令杀掉,再选择一个有威望的人当首领,响应各地的诸侯。这样,我们的家室就可以保全了。否则,一旦义军杀到,全城都将被屠戮,届时便悔之晚矣啊!”

这封信写得很真诚,也很实际,话糙理不糙。人们被打动了,加上本来就对平时不体恤百姓的县令很不满,所以就在当天夜里,县令的脑袋不知道被谁割掉了。

人们打开城门,迎进刘邦。

夺城,杀官,造反的第一项工作做完了;接下来是第二项工作:找一个首领。这么多人,得有一个领头的。

人们普遍的意见是:这个头应该由刘邦来当。

刘邦赶紧推让说:“不妥啊,如今正当乱世,诸侯起事,兵马纷争,如果我们安排的这位首领不当,就会一败涂地。我虽然是一个不怕死的人,但我感觉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保全父老兄弟。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希望你们重新推选胜任的人。”

言下之意,我能力不足啊,我很谦虚啊,你们再找找看?

人们又把目光投向了萧何、曹参。二人慌忙推辞:“吾等不足担大任,还是刘邦来做吧。”他们两个都是文官,刀笔吏,出谋划策的人。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做不了义军的领袖。另一方面,当然也有现实的考虑,那就是风险。

风险就是,秦朝军队一贯很强大,能统一六国的军队可不是说着玩的。万一起事不成,帝国军队一来即遭旋灭,那么自己的满门性命也就不保了。所以这个在乱世带头创业的风险是很大的,尤其对带头人来说。我们今天也经常见到一些创业公司的老板,发达成功的固然有之,可破产之后穷困潦倒甚至家破人亡的,也并不罕见。

只有能承担风险的人,才配作这个领头人。

人们统一了意见,集体推举刘邦。城内几个老资格的土绅说:“平素我们早就听说了刘邦的许多奇异之事,说明他注定显贵,没有谁比他来当这个头更合适了!”这时候传说起作用了。

刘邦这回是推不掉了,其实他也不想拒绝。他只是做个姿态,来看看自己的这帮手下,都是什么样的成色,是不是真的想让自己当这个主公。

经过三两次的推让,客气,刘邦被推举为沛公,由他来领导大家起事。对这一段,正如上面所言,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是这么说的:“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成,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乃立季为沛?公。”?

于是,众人设祭坛,刘邦自称赤帝之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他们祭祀了黄帝,把牲血涂在了旗鼓上,将旗帜染成红色。因为刘邦杀掉的是一条白蛇,而是他自己又是赤帝的儿子,所以肯定是尚红的,一定要制红旗,穿红装。后来汉朝崇尚火德,也是沿循了五行之说中的这个道?理。

祭祀宣誓完毕,刘邦就成了义军首领。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和樊哙等人,就开始组织人马,筹备粮草。他们在沛县招收了几千名壮男,制兵器,划组织,协调编制,然后出兵,去攻打了附近的胡陵、方与,杀了一些秦兵,积累了些经验,便又退回到了丰邑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