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刘邦早就看好了创业这条道路,他对自己的定位很准确,一如当他看见秦始皇东巡时的豪华仪仗时的感叹。“大丈夫生当如此。”从那一天起,刘邦已经在心底给自己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坚定了自己的理想。
我们分析他起事时的大环境,可以说刘邦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如果放到现在歌舞升平的年代,一个全身充满痞子习气的公务员,再怎么混,也充其量就是地方一霸,根本没有希望再上一层楼,何况都这么大年纪了,在官场也没什么晋升的前景。
但刘邦的祖坟冒青烟,愣是让他生在了天下剧变、人人思变的时代。秦始皇的治国思路本就是一种暴政了,灭六国之后又大搞工程建设,国人皆忍气吞声,换成了儿子上台,结果变本加厉的暴政。
就好比是一家公司,公司的老CEO决策很专制,大搞一言堂,随便开除人,还不允许下面的人说任何的意见,那么这种公司是迟早要和秦朝一样,走向破产,或者被别人吞并的。
没错,刘邦就是生在这么一个人人都想反抗、却又没有能力反抗的年代。经过种种巧合、必然和缜密的运作、选择,刘邦以一个区区亭长的身份,被推上了领袖的位置,成为天下人注视的中心。
原因在哪儿?
我的答案是,他选对了切入点,在正确的时间,选择了一项正确的事?业。
小到创业,大到人生,甚至于找老婆这样的事情,都是如此,都需要我们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在一个对的时机出手。就像冬天的时候要卖冬装不能卖夏装,读书的时候不能结婚,就是一样的道理。
成本的问题也很关键。无本当然能创业,但代价会很大。拿刘邦来说,出生在农家,毕生的努力最后只混到了一个小亭长,这个起点听起来有点低,创业的本钱是很小的,别说跟项羽比,就是跟陈胜和吴广相比,可能也差一些。但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就发现,刘邦虽然没有太多本钱,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帮助他在这个时候抓住大势,顺利起步。他的优势就是自己的工作性质。
第一,他在老家的关系网特别发达,什么样的人才都有,他起事时的人脉基础相当雄厚,文有萧何,武有周勃,简直可以直接管理一个国家?了。
第二,虽是屁大的官,但他在这个小职位上,时常要押送一些苦力或者是劳改犯去边疆改造,可以说这就有了士兵的来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本钱。
如果刘邦手头一个兵也没有就直接起义造反,那他面临的困难就多不少,估计他的称帝时间就会推迟。但是他手上有兵的话,好歹一起步就能带着一票人,算是一个将领了,这就是创业的本钱了。他手下的这些兵,随着作战经验的丰富,也能逐渐成他部队中的基层军官队伍。不管他是去投靠陈胜,还是自己独立作战,都是一个资本。
有了本钱,抓住形势,再跟对了带头人(创业初期选择一个强者,让他带着自己走),才能赚大钱,不至于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抛弃(让秦军消灭),才能很快自己就做老板。
在大势来临时抓住机会,再为自己找一个盟友,找一个平台,这就是一个正确的介入的过程。刘邦是做得非常出色的,始终头脑清醒,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
他最后做上了老大的位置,是因为天下的老百姓和地方实力派们深信刘邦的才能,知道他能给大家谋福利,赚大钱,愿意跟着他混,希望他来主持这个公司(国家)。刘邦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确实是做了不少好的政策,把这家公司管理得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