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到了,事儿就成了(1 / 1)

谋天下:刘邦篇 高原 1771 字 2个月前

不管刘太公怎么训斥这个“无赖”儿子,怎么想尽办法贬低他的能力,打击他的信心,以图让他滚回家来好好过日子,刘邦仍然我行我素,毫不在乎。后来,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亭长。

亭长,就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是秦帝国当时最基层的小吏。相当于现在的旅馆馆长兼派出所所长,专门负责过往出差官员的住宿,并且兼管地方的治安。在当时的秦朝,亭是一种准军事机构,有标配的武器,比如弓弩、刀剑、甲具和盾等。亭长的职务通常也由军人或退役的帝国军官来担任,因为这是一个武职,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又有保护路过官员的重职,由县委办公室直接统辖,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因此,当上了这个公务员,就给了刘邦接触当地大人物和名门望族的很多机会。后来刘邦就如法炮制,通过结交一个又一个有权势的朋友,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在古代,名声对一个人很重要。名声怎么获得呢?除了在穷人眼里要留下好印象,在当地士绅阶层的心目中更要得到一个好评价。刘邦很成功地做到了。这为他成为一代帝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他起家时的班子成员,大多数都是在这时候结识的。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樊哙。

说到樊哙,就不能不提一句老话:“仗义多皆屠狗辈。”没错,这话放到樊哙身上,就告诉我们两个信息。

第一,樊哙这人特别仗义。

第二,樊哙是卖狗肉的,是个屠夫。

他这辈子干过的最出彩的事,就是在鸿门宴上力护刘邦。项羽看见他也很喜欢,因为这小子把盾牌把地上一扔,抽出刀来,就把生猪肉一片片地割着吃,将帐内的众豪杰惊掉了下巴。吃生猪肉,你敢不敢?反正我不敢,保准第一口就吐,但樊哙吃得不亦乐乎。项羽见了,又惊又喜:“真豪杰也!”马上赏酒给他喝。

项羽这意思是说,在这个大帐内,我终于看见了一位真英雄。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想把刘邦一剑捅死。就是这位樊哙,推翻帐外的卫士,直冲进内,搅黄了范增的计划。后来,樊哙自然是一直忠心无比,杀敌立功,被封为舞阳侯,而且他还娶了吕雉的妹妹。

刘邦这人贪吃,尤其是极爱吃狗肉。除在家中做着吃外,他还常到街上和卖狗肉者家去吃。沛邑那时卖狗肉的店铺,他几乎都去吃过。其中就有樊哙的狗肉店。刘邦最喜欢到樊哙这儿来吃。吃完了,没钱付账就赊欠,饭量又大,有时拍拍屁股就走,吃白食。樊哙几乎天天都向他要帐,要了昨天的,今天又欠下了,越欠越多。樊哙小本经营,利润不大,日子一长就吃不消了,眼看有被刘邦吃破产的危险。

为了躲避这个无赖食客,樊哙做出了一个无奈的决定:搬家。我惹不起,但我还躲得起。

他曾经把自己的店从河西搬到了河东。但是没用,不到两天,刘邦就渡过河找来吃。由于常吃常欠,刘邦时间长了,就欠了樊哙一大笔狗肉钱。据说,欠下的这笔钱可以在当地买套小院了。与此同时,因为刘邦是亭长,他经常光顾的店铺,附带着就领来了许多人,包括他的那帮狐朋狗友。所以,随着刘邦欠下的肉钱越来越多,樊哙的生意其实更兴隆了,因为附带的收入特别多,县衙的公款消费,也经常安排在他的店,吃完就付现金,让他的店发展很快。

因此,他俩就成了一对好朋友。

刘邦这个亭长的职位,当然也不是凭白无故就靠自己的能力当上的。事实上,这份工作的获得,正是因为人脉的力量,缘于萧何的举荐。

沛县成立起来后,按照十里设一亭的建制,就把县城这一带地方设为泗水亭。因为紧靠泗水河,这里人口聚集,物产丰富,热闹非凡。但是热闹的地方就有是非,这里打斗不断,盗贼蜂起。对此,县令曹德很是头疼,他就想安排一个合适的人选去管理这片地方。

萧何一看机会来了,极力向曹县令推荐刘邦来担任泗水亭的亭长,说:“老爷,能管好泗水亭这个地方的,非刘邦莫属。”

对刘邦,县令当然是有印象的,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人不靠谱吧,他不是整天都聚众斗殴吗,而且以前还差点吃上官司。”

萧何只好如实回答:“正是他。”

县令摇头道:“那怎么行呢,一个好惹事生非的人,岂能维护好一个地方的太平?”

萧何赶紧替刘邦洗地,说:“据我观察,这个人本质并不坏,不偷不抢,不恃强凌弱,欺男霸女,只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而已,如果有人能约束他,我看他一定能为百姓办些实事。”

“恐怕不那么简单,还是再考虑考虑再说吧。”曹县令否定了萧何的建议。

过了一段时间,一大早就有众多的百姓跑到县衙来反映情况,有的说昨天夜里都被强盗抢了,丢失的有粮食、衣物、器具等,有的说走在路上自己的钱就被夺去了,这是一伙很厉害的强盗,四处为恶,专挑善良的人下手,根本就抓不到。

萧何又赶紧进言:“长官,泗水亭的亭长必须抓紧安排了,不然城里没人看管,以后还不知会发生什么案件。”

“哪有合适的人选?”县令很头疼,眉头紧皱。

“刘邦就不错,只是您信不过就是了。”

县令叹口气说:“小萧,不是我信不过,实在是怕他给惹出乱子来,到时不好收场。”

“我向你保证,他不会的。再说,干这种事,太规矩的人也干不了。”萧何进一步说道。

县令被打动了,沉吟道:“既然你反复推荐,那就让他试试吧!不过你要告诉他,干不好,就连你也要受牵连,到时拿你俩一起问罪。”

县令此言,合乎法律。因为连坐之法,一直是秦帝国的主流法规。

就这样,在萧何的力荐之下,刘邦才当上了泗水亭的亭长。作为派出所的负责人,他上任后的第一要务,就是维护地方的安定,保民安民,不使平民百姓受到盗贼的侵扰。所以,上任之初,刘邦得尽快做出点业绩来,不然不光他无法交待,萧何在县令那儿也说不过去。

刘邦就把一帮兄弟召集到了一起,开会讨论怎么才能做出点成绩来:“经过萧先生的推荐,县令让我做泗水亭的亭长。我们这块地方老是出事,能不能干好,还得靠各位的帮忙,不知你们想不想跟我干呢?”

“全听您吩咐!”兄弟们回答得十分干脆。

刘邦一拍大腿:“好,那我们就主抓八个字:惩治刁民,防灾防盗。”

他把这帮平时一起吃喝的兄弟召集起来,又从社会上招募了一些人,便编成了一支多达几十人的亭管队伍。他希望以这些人为基础,替他把差当好,把地面管太平了,好给县令和萧何一个交待,表明“我刘邦确实是值得信任的,是有能力的”。

人虽然有了,但问题也来了:

第一,这些人虽然对他忠心耿耿,但都没有报酬,属于白干活。县里负担不起这么多人的开支,吃喝拉撒全靠刘邦一个人。短时间可以,时间一长,他就撑不住了。没钱发,兄弟们也有人坚持不住了,毕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哪有不领工资白出力的道理。

这表明,薪水问题不解决,团队就建立不起来。精神力量再大,也不能当饭吃。

第二,刘邦成天带着他们蹭饭吃,街上的饭馆时间长了也受不了。虽然这些酒馆老板嘴上不敢说什么,背地里捣点乱还是能做的。比如,他们把饭做得越来越差,让亭管们无法下咽,一吃就吐……人民智慧是无穷的,把菜做得好吃不容易,做成一堆屎还是不难的。

天下虽有免费的蹭饭,但却没有永久免费的午餐。如果利益不能互绑,协调机制不建立,你和客户之间就达不成共识。

因此,刘邦的队伍很快就士气低落,市面上出了抢劫案,他也侦破不了,周围盗贼丛生,天天过节,他和兄弟们大眼瞪小眼,拿他们没办法。一时之间,沛县城内鬼哭狼嚎,众人惶惶不安。

“如此下去,肯定不行啊!”刘邦自觉很没面子。他苦思冥想好几日,终于想出了一条路子:要干活,没有人不行,要有人,就得有钱,羊毛出在羊身上。说白了,这笔经费,得从老百姓的身上出。

既然我是为客户服务的,那么就明码标价,让客户花钱买平安。

他马上算了一笔账:亭管队伍一共二十多个人,每人每天吃二斤粮食,一年也就一万多斤。沛县城里有几万人,每人每年只需要拿出一斤粮食给他,他这亭里的用人开支的一切费用就都有了。既替衙门省一大笔钱,又为百姓做了实事,还让自己的这帮兄弟有了稳定的口粮,可谓一箭三雕。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找到了亭内的各家大户和族长商量,把自己的这个收费标准公布于众。因为最近县城总是遭抢,大户们正头疼,小户们也急着求个平安,所以大家对刘邦的条件一致同意。他很快把这一措施付诸实施,不仅日常费用绰绰有余,连给县令送礼的钱都解决了。

县令很高兴,他的上司很满意。

萧何也高兴,他的伯乐很满意。

兄弟们更高兴,他的团队建立了。

城内的百姓和大户也觉得划算,客户的需求也满足了。

刘邦用这一招,解决了所有问题。他的亭管队伍正规地运作了起来,日有值班,夜有巡逻,特别是对一些打架斗殴、偷偷摸摸的坏人进行了严管和重罚,使得城内的社会风气大为好转。几个为害乡里的盗贼团伙,在几年的时间里都被他一网打尽,泗水河畔成了一块太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