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一生下来,得到了邻居非常好的评价——我估计史官也不敢记录任何对他过于糟糕的“人身攻击”,说他“相貌非比寻常”,长大后绝对是一个奇人,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当然,没有证人,也没有证词。
后来刘邦用自己的行为证明,我们邻居说的话总是靠不住的。整个少年时代,他都不事生产,喜手好闲。用现在的一个词评价,就是“无赖”。但我需要纠正人们的一个误解,在那个时代,“无赖”的意思并不是“泼皮”,而是“无以依赖”,就是没有一份正经工作,整天在街上流浪的意思。
但是客观地说,他的长相是说得过去的,起码不是太丑,否则他连在街上乱晃的资格也没有。
这就告诉我们,游手好闲,也是要有点本钱的。假如有人把当流氓作为一种志向,那他就要好好照照镜子。要么有花不完的钱,要么,就得有个讨人喜欢的好形象。
农夫家的老大和老二,是从小便必须陪着老爸下田干活的。即使在家里,也逃不掉要做些较为轻松的杂务,比如喂猪,打扫猪圈,刷锅洗碗,成天忙这个,忙那个,加上日晒雨淋,土头灰脸,怎么看也不会“上相”,更不可能有时间去打开自己的知名度。可以想象,专注处理家务的人,他也不会有太多的朋友及人脉关系。
这方面,刘邦就幸运多了,他有打理形象维护妆容的条件。因为他是家中老三,天生便不用做太多的工作。由于他出生得晚,刘太公的经济能力这时也比较好一点了,做不做“工”,都不差他一个人。加上他从小受到的照顾就较多,尤其出生时的传说在乡下人人皆知,刘家的大大小小对家里的这位爷那就必须另眼看待了。
所以没人让他干活,就算想让他干活也找不到他。他总能在合适的时间躲开家务。所以他很闲。因为闲,也就有充足的时间、有大好的心情仔细打扮,保养皮肤,修理胡须。在穿着上,他可能也有一套。根据基因学,刘氏兄弟的底子可能都差不多,但经过一番长时间的保养,刘邦看起来就比自己的两个哥哥英俊体面得多了。
在他出生的那天,刘家的世交卢家也生了一个男孩。这个人就是卢绾,是今后刘邦一生中的主要创业伙伴之一。两个人可以称为“青梅竹马”,发小,感情很好,因为他们从小就在一起长大,一起玩乐,还一起求学,共同拜了一位马姓儒生为师。但刘邦对于读书是决计不感兴趣的,只读了几天,就旷课大吉,任谁说也不去。
用他的话说:“我把那个老师炒了。”
刘太公气得翻白眼,但怎么劝都没用。
所以,刘邦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和我们大多数人差不多,就是在和卢绾这个发小的厮混中度过的。两个人相比的话,刘邦当然比较有领袖气质,他是喜欢当老大的人,而卢绾相反,个性温和,比较本分。因此,卢绾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刘邦的跟班,跟在屁股后面摇旗呐喊。卢绾这个人没什么能力,在刘邦起家的过程中表现平平,干的是跑腿打杂的工作,没立下什么大功劳,但刘邦仍然提拔他为长安侯,后来更是把他晋封为了燕王。
这表明,发小最容易受到信任。比如徐达、汤和之于朱元璋,在王朝建立后的勋贵大清洗的浪潮中,徐、汤二人能够得以保身,与朱元璋的发小关系恐怕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知根知底,不容易猜忌。如果你和你的老板也是从小一块长大,那么恭喜你,只要不是特别缺心眼,在他的手下谋个不错的位置,对你来说是很轻松的。
总的来说,刘邦的家庭很一般。父亲和母亲都是种田的,亲戚也是一群庄稼汉。没有背景,也没什么钱,属于普通的温饱之家。
这样的身世背景,与“贵”字显然扯不上半点干系。当时如果有人说刘邦是大富大贵之相,是严重缺乏说服力的,人们会觉得他疯了。尽管有一段时间,刘邦曾远行投到张耳的门下,做过那么几天的游侠,但游侠这个身份与“贵”字也隔着有十万八千里。所以,当刘邦开始起兵时,围绕着这位沛公的造神运动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