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心泛滥,总对自己进行道德绑架 01(1 / 1)

从古至今,国人似乎都有一种可怕的劣根性,即同情心泛滥。而同情心泛滥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无原则地同情弱者,无底线地对自己进行道德绑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一些话:

“他只是个孩子……”

“人家年纪都这么大了……”

“他都这么可怜了……”

……

旁观者们就是这样高高在上地摆出一副圣母姿态,自作主张地插手别人的矛盾,以显示自己胸怀的宽广和道德的高尚的。在这种毫无道理的道德绑架下,一种奇葩的逻辑悄然形成—你弱你有理,你弱我就得让着你。

可笑至极。

同情心的泛滥成灾,让人们潜意识中就认为弱者都是值得怜悯的,以至于忽略了最为重要的是非对错。

因为是新人,所以便有理由犯错;因为是孩子,所以就不需要承担责任;因为是老人,所以就该得到包容—弱者似乎都被戴上了奇特的光环,总能轻易就踩着所谓的“道德”站上舆论的制高点。

简直愚蠢至极。

俗话说得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收起泛滥的同情心吧,别让“弱”成为犯错时冠冕堂皇的理由,更别让自己的善心助长可怜之人的可恨之处。

02

曾看过一部美国的青春喜剧电影,名为《绯闻计划》,剧情以纪录片的形式展开,由女主角奥莉芙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

奥莉芙是个普通的美国女高中生,一次,她和闺蜜聊天时,闺蜜问她周末是如何度过的。爱面子的奥莉芙不好意思说自己其实一整天都无聊地待在家里,于是便捏造了一个谎言,说自己和一个男生出去约会了,甚至还冲动地“承认”和男生发生了进一步的亲密关系。

原本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玩笑,可偏偏她们聊天的内容却被另一个女生听到了,于是流言迅速传遍学校,传播的内容也越来越出格,无辜的奥莉芙莫名就背上了“婊子”“**”的恶名。

虽然损害了名声,但原本是个“小透明”的奥莉芙也获得了大家的注意,成为了众多学生讨论的主角,这让奥莉芙感到有些沾沾自喜,而叛逆的她也没有站出来澄清这些流言蜚语。

败坏的名声加上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事情开始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起初,为了帮助一个同性恋的朋友摆脱别人对他性取向的嘲笑,奥莉芙自编自导了一出“**戏”。

然后奥莉芙又答应了一个处处受歧视的小胖子的请求,帮他撒谎,告诉别人小胖子摸了她的屁股。

后来,越来越多知道事情真相的男生跑来找奥莉芙帮忙,希望通过制造和奥莉芙的“绯闻”来获得其他人的关注。

很快,奥莉芙便深陷进了男女关系混乱的传闻,甚至引发了一场抗议风波,许多同学在校园里举牌抗议,要求名声败坏的奥莉芙滚出学校……

奥莉芙陷入了痛苦之中,她认为自己一直在帮助别人,可却遭到了这样的对待。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不明真相的男生以为奥莉芙真的是个人尽可夫的“妓女”,于是开出了200美元的高价,要求奥莉芙和他上床。

这一刻,奥莉芙彻底崩溃了,泛滥的同情心最终却让她遍体鳞伤。

奥莉芙是善良的,但同时也是愚蠢的。她总会因为对方可怜巴巴的眼神而妥协,答应一些荒诞无理的请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名声,把自己变成一个“**”。可她所做的这一切为她赢得了什么呢?糟糕的名声,众人的抗议,以及无情的伤害。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所以,赶紧收起来那些泛滥的同情心吧,可怜别人之前还是先可怜可怜自己的好。

03

泛滥的同情心就像廉价的商品,不值钱,也不堪大用。

老陈以前是做房地产的,对这一块非常了解,所以大家去买房的时候,通常都会让老陈陪着一块去,给点参考意见。

有一回,老陈陪一个朋友去看房,接待他们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大概刚做这行没多久,看样子有些局促。从坐下开始,这个小伙子就一直在大夸特夸这房有多好,多值得投资。老陈怎么也算是半个内行,一听就知道这小伙子讲的话里,没一条有用的信息,全是套路一样的忽悠。

老陈严肃地打断了小伙子的话,把他刚才说的那些话中的漏洞一一指了出来,并严厉抨击了他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最终,房子还是没有定下来。

离开的时候,朋友看着小伙子可怜巴巴的背影,对老陈说:“其实你刚才没必要把话说得那么难听,人家就是一打工的,你何必呢,多伤人啊!”

老陈却说:“既然他选择了干这一行,那么这些东西就是他应该去承受的。他想在这一行立足,就不可能只靠着这些忽悠的伎俩去工作。如果他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那么我今天说的这些话只会让他更清楚自己的不足在哪里,然后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如果他连上进心都没有,那么注定是个失败者,又有什么好值得同情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起泛滥的同情心,鞭辟入里的金玉良言显然要更有价值。你一时兴起的同情与可怜对于他人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懂得明辨是非的善良,谨守底线的同情,这才是真正的悲天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