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候,吴国有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叫赵姬,在女儿出嫁之前,她把女儿叫到了自己跟前,嘱咐她说:“你记住,到了婆家之后,可千万别做好事啊。”
女儿一听觉得很奇怪,就问母亲说:“不能做好事,那我能做坏事吗?”
赵姬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了,更何况是坏事啊!”
这番话听上去似乎很复杂,还有些莫名其妙,实则却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啊。赵姬对女儿的嘱咐,并非是说做好事不好,而是怕一旦女儿将好事都做了,别人都习以为常,那么久而久之,这些好事也就成了一种“义务”,好像你天生就该做似的。
人的欲望就像海水,喝得越多,反而越是口渴。当你第一次对别人伸出援手时,对方或许会心存感激,但当你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那么渐渐地,你的馈赠在对方心中便会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付出,一旦这种馈赠消失,对方反而会对你心存怨恨,认为你“剥夺”了本就该属于他的好处。
人性就是如此奇怪,面对滴水之恩尚且能够涌泉相报,可面对涌泉之恩时,却可能变成恩将仇报。
02
不久前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帖子,用户航向讲述了自己遭遇的一件事,事件的起因是搭便车。
航向有一个同事,住的离他家不远。有一次上班途中,航向恰巧碰见这位同事在等公交车,便顺道带了他一程,也由此开启了同事的“蹭车之旅”。
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这位同事几乎每天都是蹭航向的车上下班的。航向觉得,既然大家是同事,又顺路,那么每天捎带他一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后来有一天,在去上班之前,航向突然接到未婚妻的电话,让他帮忙去机场接个人,航向便直接向公司请了假,往机场奔去了。在路上的时候,航向突然接到那位同事的电话,质问他说:“你怎么还没到?等你很久了,再不来要迟到了!”
航向赶紧向同事道歉,并解释说急着去机场接人,已经向公司请假了。结果没想到,航向刚说完,同事就气急败坏地责怪他道:“你怎么这样啊?我都等你半天了,你不早说!现在公交车已经走了,我肯定得迟到!”
同事的埋怨让航向感到很不高兴,但他也不想因为这么一件事就和对方闹僵,于是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打个车吧,还能赶上,而且我也不是你的专职司机啊!”
结果,就因为这么一句话,同事直接把航向微信、QQ都拉黑了,还到处跟别人抱怨,说航向这人不厚道,小气抠门。
航向很是委屈,他不明白,自己对同事那绝对称得上是仁至义尽了,对方不感激也就算了,怎么反而还处处恨上了自己似的。
人性的诡异之处就在于此,总是分不清情分与本分的区别。当你慷慨地给予他人无限馈赠时,你的情分在他人眼中便会渐渐变成一种本分,因此,当你的善意已经无法满足他人的期望时,他们便开始歇斯底里了。
英国作家萨克雷就说过:“如果一个人在身受大恩之后和恩人反目,那么为了顾全自己的体面,他将会比不相干的路人更加恶毒,因为他必须证实对方的罪过,如此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03
从善人变成恶人,有时只需要一次拒绝。
一位明星在参加一档谈话节目的时候,说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情。
这位明星说,自己小的时候,家境不太好,父母还背着一笔不小的债务,生活很是艰难。有段时间,因为付不出房租,他们一家被房东扫地出门,连个住处都没有。这个时候,父亲的一位朋友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位朋友把自己一套空余的房子用极其便宜的价格租给了他们一家。在那里,他们一住就是三年多。
有一天,那位朋友突然带了一个陌生人到这所房子,那天父亲恰好不在家。这位朋友告诉母亲,他要收回房子,租给别人,并要求他们第二天就从房子里搬走。
这位明星说,他一直难以忘记当时母亲的窘迫和父亲那位朋友的不近人情。后来在他成名之后,他回到那个小区,特意在那个朋友的房子附近买下了一套更大更好的房子,用的都是最豪华的装修,并特意邀请他们一家来参观。看着对方羡慕的眼神,他才终于感觉扬眉吐气了。
在这位明星看来,当初父亲那位朋友不近人情地将他们从房子里赶出去的行为,简直就是一种侮辱,但即使那时候的事情确实造成了伤害,可此前三年多对方实打实的恩惠难道就不值得感念吗?
升米恩,斗米仇。当你的好心成为别人眼中的理所应当时,一旦收回这种好心,轻则可能抹杀对方对你的感激,重则甚至可能反目成仇。所以我们常说,救急不救穷,恩情是最经不起挥霍的东西,一不小心便成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