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人沟通能力的高低呢?
当我将这个问题抛出来时,不少人给出的答案是—“会说”。
而我在讲“交谈”“聊天”的技巧时,也都会不断强调会说有多重要,强调谈资有多重要,强调如何表达意见,如何让你说的话引起别人的兴趣,获得别人的认同等。但事实上,一个好的沟通对象,最重要的一点不是“会说”,而是“会听”。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叫陈虹,很多人都喜欢和她聊天,基本上认识她的人,都会习惯性地把她当作“知心姐姐”,什么都愿意和她聊、和她说。对于这点,我个人深有感触。和陈虹聊天好像真的有一种魔力似的,让人有一种一吐为快的舒畅和愉悦。但事实上,陈虹并不是那种善于言辞的人,客观来说,她甚至是一个说话很少的人。那么,大家到底为什么喜欢和她聊天呢?她的魅力又体现在何处呢?
我曾和陈虹一起参加过一场聚会,这次聚会是由我们的一个共同的朋友发起的。那位朋友刚从非洲旅行回来,带了不少礼物,便约了一些朋友出来聚会,顺便分发礼物。朋友见到我们非常开心,兴冲冲地谈起这次旅行:“非洲的美是独一无二的,湛蓝美丽的海岛、五彩缤纷的花海、金黄灿烂的大草原,都能唤醒你心底的千种风情。”
“哇,说得我都心动了”,陈虹微笑着看着朋友,“你一定非常开心。”
“是的,不虚此行。”这位朋友掩饰不住兴奋。
陈虹轻轻拍着朋友的肩道:“上学时,我们一起看过一部非洲电影,并被里面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记得那时你说希望有天能去非洲看看,这回总算是梦想成真啦!真好,要不你和咱们说说呗,你这趟旅行看见了些什么,都遇到了些什么事?”
接下来,这位朋友开始兴致勃勃地讲述旅行时的趣事,而陈虹只在一边认真听着,不时附和几句,再感叹一番,满眼都是羡慕。说实话,那场聚会上,大家听得很开心,那位朋友说得更开心,聚会就这样在宾主尽欢中结束了。
事后,陈虹由衷地感慨道:“虽然我对非洲一点也不了解,也说不上多喜欢,可是你瞧,我却和这位朋友愉快地谈论了好久。虽然几乎都是她在说,而我唯一做的就是认真并且充满热情地去倾听—一场愉快而融洽的交谈就是这么简单。”
“这不是神奇,而是人性如此”,陈虹继续解释道,“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欲望,都希望自己说的话能得到别人的响应与重视。专心地听别人讲话,是一种最好的尊敬和恭维,能更快地赢得别人的喜欢。不管说话者是上司、下属、亲人或者朋友,功效都是同样的。”
陈虹只是扮演了一个好的倾听者,就顺利地赢得了诸多人的信任与好感。
相反,生活中有些人只会说而不懂听。回想一下,在你认识的人中,或者交谈过的对象里,有没有那种说话一直喋喋不休的人?不管你赞同还是反对,这种人根本不在乎你在说什么,因为他丝毫不会给他人说话的机会。这样的情形,很令人沮丧吧?
一次饭局上,我认识了一位同行,叫刘威。刘威为人热情,到我们这桌打了招呼后,还一块坐下喝了几巡酒。在此过程中,刘威不断地说,压根不给别人说话的空间,把整个饭桌上的气氛搞得十分火热。可有趣的是,在这次饭局结束之后,大部分人对刘威的印象都不好,归结起来就是觉得这人爱出风头,不尊重人。
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我问过其中一位参加那次饭局的朋友,朋友“高深莫测”地说:“你看他,只顾着说他自己想说的话题,还把话头都接了过去,根本不肯留点时间倾听别人。他以为这样显得自己有口才,却不知当他嘴巴一刻不停地说话,耳朵却从不曾为别人打开时,这场谈话丝毫没有愉快可言。”
如果你也遇到过这样的朋友,我想你一定明白,在一场成功的交谈中,倾听到底有多么重要。
沟通是两人或多人之间的一种语言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是有表现欲的,想用精彩的语言表达自己。而在一场谈话中,“说”的人显然就是谈话的主角,拥有更多的表现机会。那你有没有想过,与你谈话的人也同样有这种渴望。所以,想要缔造一场愉快而融洽的沟通,建议你先从学会倾听开始!
说起倾听,它也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因为真正的倾听不仅要用耳朵,而且要用心。它不仅要听对方说的内容,理解别人的观点,而且要了解对方的感受和情绪。这是非常关键的,不然只知道倾听重要而不知道如何倾听,就如同纸上谈兵,无法应用到实践中,这节的讨论也就毫无意义了。
说的能否说好,听的能否听好,决定着沟通的效果。
在倾听别人说话时,我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表现出自己乐意倾听且有兴趣与对方沟通;也会不时地运用微笑、点头、提问等,及时给予对方呼应。这会让对方感到我在倾听他说话,理解他所说的话,进而让交谈气氛更融洽,有助于进一步的沟通。
正因为秉承以上的倾听技巧,我成为一个出色的倾听者,也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说话高手,赢得了众人的喜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