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当美国内战爆发时,伊利诺伊州的一间皮革店里,正坐着一位衣衫褴褛的抽着陶制烟斗的失落男人。他是这家店铺的唯一一个售货员,除了售货,他还从事贩卖种猪和皮革的营生。
店铺的主人是他的两个兄弟,可他们再不愿雇用他。几个月前,这个男子本应该在圣路易斯的大街上闲逛的,他已经赋闲很久了,家中的妻子和四个孩子几乎都要饿昏过去了。绝望之下,他借钱买了张到肯塔基的火车票,打算求助于父亲。老人十分富有,但他立誓决不把钱分给任何人。于是,老人去信给加利纳的两个小儿子,请他们提供一份工作给自己的哥哥。
就这样,仅仅出于父亲的请求,两位兄弟给哥哥开出了一份工资。每天2美元,工作是让他看店。这笔钱实在给得冤枉,因为无法指望这位哥哥会为自己提升业绩,他毫无经商之才,而且懒散、邋遢、债务缠身,不断向人借钱,搞得人见人怕。
他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永无出头之日,总是在失意、沮丧间徘徊。任何好消息和好运气似乎都与他无缘。
然而不久之后,他就会像一颗耀眼的五芒星,射向苍穹,震撼大地。
这时候,他还无法让家乡的人民对他敬仰有加,但在3年后,他却指挥起了千军万马。
4年之后,他打败了李,结束了内战,他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了历史长河中。
8年之后,他进驻白宫。
之后,他以胜利者的姿态周游世界,他的身边总围绕着欢呼、勋章和鲜花。他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但人们很难想象,几年前,他还是加利纳大街上一个人见人怕的潦倒汉子。
这个故事多么令人震惊和不可思议。
人们想象不到,他的母亲有多讨厌他。她从来不关心他,哪怕他当了总统,她也从不看望他。甚至在他呱呱坠地之时,她都不想给他取一个名字。最后,他的名字还是亲戚给取的。那是在他6周岁时,人们把自己中意的名字写在纸条上,然后放进帽子里,就让他从中抽一张。结果他抽中了祖母中意的名字,老人家读过《荷马史诗》,于是在纸条上写了“希拉姆·尤利西斯”。就这样,在家乡的17年,他就用了这个名字。
不过,人们都认为他腼腆又迟钝,于是都叫他“无用的(Useless)格兰特”。
后来在西点军校,他又有了另外一个名字。那是提拔他任职军校的一位政客帮他取的,因为他中间的姓氏是辛普森,所以他就用“U·S·格兰特”报到了。学生们听到这个名字时捧腹大笑,然后欢快地高呼:“伙计们,我们和‘山姆大叔’在一起了。”从此,同班同学就叫他山姆·格兰特。
他根本不在乎人们怎样称呼他,因为他鲜有朋友。他也从不在乎自己的外貌着装,他从来懒得扣扣子,鞋子从来都是一层灰。他的枪杆子也很少擦得锃亮,集合时他总是迟到。他不喜欢研究拿破仑和弗雷德里克的军事原理,却沉浸在《最后的莫希干人》等小说世界里。
令人惊奇的是,他一生都没有读过一本军事方面的书籍。
但他率领千军万马赢得了内战,波士顿市民为此筹集资金,给他盖了一座图书馆。当人们为了研究他的藏书而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时,才发现他连一本军事典籍都没有。
他讨厌西点军校,讨厌军队,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当他后来功成名就、检阅德国军队时,他对俾斯麦说:“我对军事毫无兴趣,比起战士,我更像一个农民。经历过两场战争的我,从不后悔投身军旅,但解甲归田更让我开心。”
格兰特最大的问题是懒惰,不爱学习。从西点军校毕业后,他还一直犯拼写的错误,比如拼写knocked时忘记写k,拼写safety时总漏掉e。不过,他的数学成绩却非常好,他曾梦想成为一名数学教授,但他却没有办法找到一份数学专业的工作,所以最终只能从事军旅生涯,而且一干就是11年。他必须养家糊口,当兵是他最好且最简单的选择。
1853年,格兰特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洪堡要塞服役。当时,军营附近的林子里住着个奇人,他叫赖恩,开着一家小商店,还有个锯木厂,平日里帮人实地调查,到了星期天又去布道。当时,威士忌很便宜,赖恩就在铺子后面开一桶酒,旁边放着杯子,顾客想喝便可以自取。于是格兰特成了常客,他十分孤独,经常把自己灌得烂醉如泥,最后被军队开除。
此时格兰特身无分文,没有着落,便投奔密苏里州的岳父,在他的农场里务农4年。到冬天,他就成为伐木工人,将木材卖给圣路易斯。然而,他所欠的债务一年比一年多,日子越来越差。
最后,他不再务农,带着妻子和孩子迁居圣路易斯,重新谋生。他干过房地产的买卖,但以失败告终。绝望之下,为了支付日常开销,他只能将妻子的黑奴出租出去。
关于这场内战,最不可思议的一部分是:李始终认为奴隶制是错误的,早在内战打响之前,就把自己的黑奴全都释放了;而格兰特的大军将南方军队摧毁之际,他妻子手中还有好多黑奴。
内战爆发时,格兰特正呆坐在加利纳的皮革店里,他郁郁寡欢,想要重新投身军旅。比起刚入伍的新兵,军队一定十分欢迎他这种毕业于西点军校的老兵。于是,在加利纳招募的一批志愿兵,便由格兰特进行培训,他可是那里唯一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人。不过,当他训练有素的士兵们全副武装开往前线时,格兰特只能目送,因为这批士兵已经有了新的指挥官。
格兰特给战争部写了一封求职信,并将自己的军旅生涯概述一二。但始终没有回音,后来当他成为总统时,那封信才在战争部的文件里找到。
终于,格兰特在斯普林菲尔德的陆军长官办公室谋得一职,做的是人人能干的文书事务。每天他头戴帽子,不停地抽烟,将那张只有三条腿的办公桌靠在墙上,然后开始抄印文件。不久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来了。伊利诺伊州志愿军第21军团军纪散漫,士兵不听从指挥,目无军长,甚至把古德老将军赶出了军营。他们扬言,再见到古德出现在军队,他们就将他倒挂在酸苹果树上。
耶茨州长正为这件事发愁。
唯一能接任古德将军职位的目前只有格兰特。尽管州长并不看好格兰特,但他毕竟是西点军校出来的。于是,在l861年6月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格兰特走进了斯普林菲尔德练兵场,成为那个谁也搞不定的军团的指挥官。
格兰特唯一的权威标志只有他手中的军杖,以及腰间的印花大围巾。他甚至没钱买马,连制服都买不起。他的帽子破旧不堪,上面布满了破孔,他的旧大衣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露出了双肘。
这副模样正好被他的部下拿来开涮。其中一个在他的背后搞小动作,另一个则紧紧跟在他后面摆出铲土的动作。但由于动作摆得太大,那士兵一个趔趄,就冲着格兰特撞了上去。格兰特借机展示了他的权威,他将所有不听指挥的士兵绑在柱子上,示众一整天。如果有人骂骂咧咧,他就用东西塞住那人的嘴。如果点名时有人迟到,那么整个军团都要挨饿一整天。格兰特说到做到,真有一个团的士兵曾24小时滴水未进。格兰特就是这样驯服了这班顽徒,用自己的方式将他们带向了密苏里战场。
之后不久,另一个好运降临在格兰特头上。原来,战争部准备提拔优秀者担当陆军准将一职。伊利诺伊西北地区已经推举伊莱休·B·沃什伯恩进入国会。沃什伯恩野心勃勃,立功心切,信誓旦旦地说要在他的地区提名一位陆军准将,战争部同意了。然而,这个人会是谁呢?其实找到这人并不难,因为在他的选区只有一人毕业于西点军校。
所以,几天后,格兰特无意中读到了这则他想也想不到的消息:他被提拔为陆军准将。
随后,格兰特就在伊利诺伊州开罗总部接受命令,立即投入到了战事当中。他率领将士乘船沿俄亥俄河北上,攻占肯塔基州的战略要塞——帕迪尤卡据点。他提议挺进田纳西州,直达多纳尔森要塞,因为那是坎伯兰河的必经之地。不过,这个提议却遭到了哈勒克等军事专家的反对:“这简直是胡闹!格兰特。这是不可能的,这等于去送死。”
格兰特根本不理会这些人的反对,依然前进。最后,他不但夺下了多纳尔森据点,还抓捕了15000名敌军。南方派出西蒙·巴克纳与格兰特展开对话。但格兰特却说:“唯一的条件就是立刻投降,没有讨价还价的机会!我要你们立即滚蛋!”
格兰特同巴克纳是老相识,早在西点军校时就认识了。格兰特被开除时,巴克纳还借过钱给他,让他勉强度日。巴克纳觉得,不管怎样,格兰特应该会念往日恩情的,但巴克纳还是被迫投降了。巴克纳最终原谅了格兰特,整个下午,两位老同学一直坐在一起抽烟,回忆过去。
这场胜利意义非凡:北方赢得了肯塔基州,这就为北方军的前进打下了基础。国军**200英里,立刻扫平了田纳西州的大部分地区,阻截了南方军的后方给养,这直接导致纳什维尔、哥伦布要塞以及密西西比的直布罗陀相继失守。战局似乎整个扭转了,南方人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从缅因州到密西西比,到处回响着丧钟的哀鸣之声。
这次辉煌的胜利,传到了欧洲方面,成为这次内战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此,格兰特便以那句“无条件投降”而声名远扬。另外一句名言则一直回**在北方战场上,“我要你们立马滚蛋!”
这才是这个国家一直梦寐以求的伟大领袖。于是,国会推举他为少将,摇身一变他就成了田纳西州军部的总指挥,一夜之间更成为全民的偶像。有家媒体报道他在战场中喜欢抽烟,不一会儿工夫,人们就给他送去10000多箱香烟。
但格兰特的好日子只维持了不到3个星期,随后,他就遭到了小人的嫉恨,受到不公正待遇。
对他施加压力的是他的顶头上司,一个名叫哈勒克的蠢货。海军上将福特称他为“军事白痴”。海军部长吉迪恩·威尔斯跟哈勒克来往密切,他是这样评价哈勒克的:“哈勒克毫无创造力,没有目标、毫无理想。他什么也不干,只会谩骂、抽烟,给自己的双肘挠痒痒。一事无成。”但哈勒克却自视甚高,在西点军校时,曾做过助理教授,还出过不少学术著作,包括军事策略、国际法、矿藏方面的。他做过银矿矿长、铁路局长,还是个不错的律师。他懂法语,翻译过拿破仑的大部头典籍。他本人认为,自己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而格兰特算个什么?不过是个酒鬼。
在进攻多纳尔森要塞之前,格兰特向哈勒克提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哈勒克目中无人,寥寥几句就把格兰特打发走了。而现在,格兰特已经取得伟大的胜利,成为高高在上的国民英雄,可他呢?仍然待在圣路易斯挠痒痒,没有人理会他。这让他怒火中烧。
更让他恼火的是,他觉得这个烂酒鬼外加皮革贩子在羞辱他,因为他一连几天给格兰特发电报,始终得不到回应。他就认为格兰特故意不理他,但他错了,格兰特对他的电文一一作答,只是电报线路出了故障,电文送不出去。哈勒克恼羞成怒,认为格兰特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于是他决定给对方泼一盆冷水,让对方冷静下来。之后,哈勒克不断发送电报给麦克莱伦,报告格兰特的种种不是:傲慢无礼,整日烂醉如泥,不服从命令,等等,表示这个人的玩忽职守已经让他忍无可忍。
正巧,麦克莱伦同样是嫉妒心很重的人,此时正看不惯格兰特不断上升的人气。于是他便对哈勒克说:“如果有必要,请毫不犹豫地让C·F·史密斯指挥军队逮捕他。”这是内战史中最令人震惊的一份电文,那时内战已经持续了一年,而唯一给他们带来胜利的将军却被革了职。在软禁了格兰特后,哈勒克才心满意足地坐在椅子上继续挠痒痒。
很快,格兰特就官复原职了,但他却输掉了夏洛战役,而且输得很惨,如果不是南方的约翰斯顿将军因失血过多而丧命,格兰特的整支队伍都有可能被重重包围而遭俘虏。格兰特损失了13000人,这是内战以来损失最严重的一次。以前曾支持他的人,如今却反过来抨击他,指责他在夏洛战役中喝得烂醉如泥。其实,这只是个误传,但人们就想这样认为。要求撤换格兰特的呼声犹如潮水般席卷而来。但林肯不同意,他说:“我不能饶恕这个人,他必须去打仗。”
当人们报告林肯,说格兰特在军中狂饮威士忌时,他反而问道:“他喝什么牌子的?我好给其他将军们也送去几桶。”
第二年l月,格兰特计划向维克斯堡发起猛攻。维克斯堡高悬于密西西比河河岸200英尺之上,它是一条长形陡壁,犹如鬼斧神工,令人望而生畏。当时,南方已经将要塞重重设防,北方军运送弹药的军船根本无法将大炮运送上岸。摆在格兰特眼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让队伍尽可能地接近要塞。
格兰特先是返回河中,打算从西面徒步前行,但并未成功。之后又试图切断河堤,命部下乘船穿越沼泽地,从北面直取要塞,但也没成功。情急之下,格兰特只得出下策,责令部队挖出一条运河,企图改变密西西比河的航道,但同样失败了。
那年冬天天气恶劣,雨水不断,河水几乎淹没了整个山谷。格兰特的将士们只能在沼泽、淤泥里摸爬滚打和吃喝拉撒,结果疟疾、天花、麻疹在军中蔓延,战士们一批一批地死去,令人震惊。
这次进攻彻底失败了,舆论的评论是:一次愚蠢至极的失败,令人悲伤的失败,犯罪般的失败。
格兰特众叛亲离,他手下的将领,谢尔曼、麦克弗森、洛根和威尔逊都认为他的计划令人不可思议,只能带给大家一条死路。全国媒体都在批评指责格兰特,全国民众要求撤换格兰特。
林肯说:“除了我,他所有的朋友几乎都离他远去。”林肯的确是格兰特的唯一支持者,他坚信在之后不久,就能得到回报。7月4日,也就是懦弱的米徳放走李的那一天,格兰特从杰斐逊·戴维斯的种植园**维克斯堡。这是自华盛顿以来,美国将领所取得的最辉煌的战果。
在长达8个月的连续失败之后,格兰特在维克斯堡擒获战俘4万人,将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牢牢掌控在联邦国军手中,彻底摧毁了南方邦联。
举国上下欢呼雀跃。
国会立刻通过一项特殊法案,授予格兰特中将军衔。这是自华盛顿以来,第一个享受此等荣誉的人。林肯在白宫召见了他,并任命他为国军总指挥。
在这之前,有人告诉格兰特,他需要就这次升职发表演讲。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纸条,上面只写了三句话。当他准备读稿时,他的脸色骤变,双膝颤抖不止,声音卡在喉咙里就是发不出来。人们只看到他手中的纸条抖个不停,最后他挪了下位置,深深吸上一口气,才将三句话读完。
这个来自加利纳的皮革贩子始终觉得,枪林弹雨也比在11个人面前发表三句话84个字的演说要容易得多。
林肯夫人特意为格兰特安排了一次社交宴会,但格兰特拒绝参加,他说必须马上赶回前线。总统力劝他留下来,并说:“如果你不出席宴会,就好比《哈姆雷特》里没了哈姆雷特,我和夫人是不会放过你的。”
格兰特回答说:“对于我来说,这一顿饭就意味着损失国家上百万美元,而且,这种风头我已经出够了。”
林肯就喜欢这种言谈举止,像他一样注重行动,勇于承担责任,蔑视虚荣和浮夸。这给了林肯极大的信心,他坚信在格兰特的带领下,一切很快都将以胜利告终。但他的预计还是错了,4个月后,这个国家再一次陷入愁云惨雾之中,比任何时候都令人绝望。林肯开始彻夜难眠,来回踱步,失望、沮丧、筋疲力尽,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