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1 / 1)

弗洛伊德的尾巴 肖戈 930 字 2个月前

—美国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在美国心理学界,所谓的第一势力就是斯金纳等人所开创的行为主义。

第二势力是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

第三势力就是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与第二势力精神分析可以说是水火不容。两者之间之所以会有矛盾,除了学术观点不同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都想争取更多的“患者”。

人本主义的奠基人是卡尔·罗杰斯和亚伯拉罕·马斯洛。

罗杰斯很早便已经就投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是一名以顾客为中心的心理诊疗师。

在治疗心理疾病时,罗杰斯会尝试进入顾客的内心世界,帮助顾客战胜心魔,最终达成自己所想要的生命状态。

在罗杰斯看来,行为主义的错误在于,他们认为人和动物没啥区别,这根本就是胡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性,罗杰斯还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斯金纳搞了一场辩论,虽然最终谁也没能说服对方,但这场辩论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让人本主义心理学走上了前台。

罗杰斯将人的知识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客观类型的知识,是认识外界的知识。

第二类是主观类型的知识,是自己对世界的主观认识。

第三类是移情知识,就是对于他人内心世界的了解。心理学家应该具备第三种知识。只有能够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家才能更好地为他人治疗心理疾病。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同一件事情会给不同的人造成不同的影响,而不是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说的那样——相应的刺激会带来固定的反应。罗杰斯说过一句话:“选择的经历,是选择的自由,这是人生的事实。”这句话可以看作他对于自己思想的总结。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马斯洛,是这一学派最为重要的学者和组织者。

马斯洛起初是一位实验心理学家,在研究中他开始意识到一个显而易见但不被其他心理学家所重视的问题——人为什么能够创造艺术和科学,动物却不能?这个问题让他不再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他开始意识到人类所具备的创造力,是一个独特的现象。

如果说人类通过劳作获取生存的行为和动物并无二致的话,那么人类最起码还有一点不同——具备创造力。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看来,创造力只不过是某些人所特有的东西,不能代表人类这个整体。但马斯洛却认为: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如果不是被环境所扼杀的话,那么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家。同时,他也确立了心理学家的使命——帮助其他人挖掘自己的潜能。

为了达成自己的愿望,从1954年开始,马斯洛给很多“希望提高自己创造力的人”发了一封邮件,希望可以帮助他们实现理想。这一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也促进了人本主义的发展。

1961年,马斯洛创办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刊》,两年后,他又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会。人本主义心理学正式成为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虽然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派有冲突,但人本主义心理学并不是一个颠覆者,而是吸收了前车之鉴的超越者。马斯洛曾经说:“我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将包括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我也相信弗洛伊德的某些学说,我是行为主义者,也是人本主义者……”

确实,人本主义没有颠覆任何其他心理学派,它颠覆的是美国社会的价值观。

马斯洛提倡人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不做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要绝对真诚。而传统的道德观则要求人们控制自己的情感,谨言慎行,只有在最亲密的圈子里才可以毫无顾忌。马斯洛把这种道德观视为“虚伪”,应该遭到唾弃。

马斯洛知道自己所提倡的处世方式是对传统的挑战,是在制定新的道德观,但是他毫无畏惧,他说:“我们应该拒绝缺乏情感的交流方式,这种方式总是教我们顾忌体面,而失去真诚,是在教我们作恶。”

马斯洛所提倡的处世方式,很快就得到了年轻人的回应——嬉皮士出现了。

从1964年之后,美国社会上出现了一群“新新人类”,他们就是著名的嬉皮士。这些人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为所欲为,完全体现了马斯洛所提倡的人格类型。

不过,嬉皮士们并不知道马斯洛是谁。他们更加熟悉另外一位心理学家——蒂莫西·李莱。

李莱是一位年轻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供职于哈佛大学,同时也是著名的嬉皮士。为了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大量服用迷幻剂,成为一个沉迷于毒品的科学家。

一些极端人格的出现,或许是人本主义的副产品,但从大局上来看,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美国的影响或许超过其他任何心理学派。最好的证明就是——如今的美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善于表达情感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