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的心理学(1 / 1)

弗洛伊德的尾巴 肖戈 1029 字 2个月前

—战争是心理学的催化剂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都被卷入其中,心理学家也不例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伯特·耶斯基建立了一个服务于战争的心理学组织,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在这个国家,我们第一次为了某种目标而建立一个普遍的组织。如今,美国心理学界为军队提供了训练有素、热情周到的服务。我们将团结在一起,而不是各自为战。

罗伯特·耶斯基还呼吁心理学家们“通力协作、服务国防”。

1917年4月6日,美国正式宣战,加入了同盟国的阵营。在此期间,罗伯特·耶斯基则利用铁钦纳组织“实验心理学会议”的机会,成立了“心理学家战时服务组织”。从那以后,他就成了个大忙人——组织心理学家为军方提供心理咨询、到加拿大去考察心理学服务战争的情况……

在这一时期,所有年轻的心理学家几乎都在从事与战争有关的工作。除了罗伯特·耶斯基的组织之外,另一位心理学家斯科特也组织了一个类似的机构,为军方提供心理援助。

罗伯特·耶斯基和斯科特的关系很不好,因为耶斯基希望可以通过对新兵的心理测试来取得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而斯科特则对这种在战争中搞研究的行为很不满,他认为心理学此时应该抛开一切研究,全力帮助军队取得胜利,而耶斯基的做法,则是在用战时研究来提升个人的地位。

由于两人路线上的冲突,导致火药味很浓。在沃尔顿酒店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斯科特公开说:“我对耶斯基已经很愤怒了,我已经说得很明白,耶斯基必须离开战时组织。”此后,他又谴责耶斯基是在以虚假的爱国主义来掩饰自己对利益的追求。

话说到这份儿上,两人完全不能在一起愉快地工作了,于是他们各自领导着自己的组织,分别为军队服务,而当初心理学界团结一致的宣言,也成了一句空话。

从效果上来讲,斯科特更受军队的欢迎。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一个军官的委派标准,他让军队相信,如果听从自己的建议,就可以避免“用错人”的局面。军队批准他成立了“军部委员会”,帮助军队将合适的人选送到合适的岗位上。

到战争结束的时候,斯科特因做出杰出贡献而获得了“杰出服务勋章”。

反观耶斯基,他为军队做出的贡献很少,所以没有能够获得勋章,但是他的工作却为职业心理学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在他之前,心理测试只不过是少数人才可以获得的“服务”,因为没有那么多心理学家为人们搞这种测试。耶斯基培养出了一大批有资格提供测试服务的心理学工作者,可以为更多的人服务。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它带给人们的影响却没有消退。在大战中,美国的社会形势和国际地位都发生了变化。此后的美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国家变成了工业国,而且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它可以出兵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对战局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国家强大,社会团结,但悲伤情绪却在悄悄蔓延。这是因为人们在战争结束之后发现,当初关于战争的一切美好形容,都抵不过战争所带来的伤害。生意人因战争而损失了利益,工人因战争而失去了工作……他们曾经相信战争结束之后,一切都可以回归正轨,但最后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于是,失望情绪开始占据上风。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心理学家们就被推上了“为社会治病”的前台。

心理学家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他们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去了解每一个人内心的苦恼和不满。

当然,由于美国涌入了大量的移民,所以很多美国人认为“社会整体素质下降了”。于是,很多人认为应该限制移民。在这种思潮中,耶斯基的一项研究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给许多人做了智力测验,最后得出结论说:

有一半的入伍白人智力不过关。而那些移民和黑人,则更加糟糕。从总体上来看,老一代移民的后代智力最高。从英国来的移民智力也不错。其次分别是荷兰移民、丹麦移民、苏格兰移民、德国移民。而智力得分较低的移民包括土耳其移民、希腊移民、俄罗斯移民、意大利移民。

如果今天有人说这种话,一定会被认为是种族歧视而遭到唾弃。但当时人们却没觉得这么说有何不妥之处。

事实上,耶斯基搞的智力测验,从方法本身来讲就有问题,问的问题稀奇古怪,难怪有些人答不出来。后来,另一位心理学家还用耶斯基的智力测验方法在哈佛大学给学生们做了一次测试,最后发现,哈佛大学的许多高才生其实都是“智障”。

但这都是后话了。当时,耶斯基获得了许多人的支持,比如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就出了一本书声援耶斯基,在书中,他说:“我们必须要想办法提高美国的国民素质,目前来看,我们的国民素质是在下降的。”

美国移民局的主席布兰登博格也说:“美国有世界上最优良的人种,但是情况却向着坏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所行动。”

一时间,种族主义在美国占据了上风。而在一百多年前,这个国家曾经以“人人平等”的口号立国,这对于美国而言,可以算作是一个讽刺。

不过,种族主义这种可以说有些邪恶的思潮毕竟不能通过历史的检验。越来越多的人,包括许多知名心理学家投入到了反种族主义的行列中,最终,这场运动以良知战胜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