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成功而消亡(1 / 1)

弗洛伊德的尾巴 肖戈 894 字 2个月前

—“格式塔三剑客”的出路

20世纪2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在德国占据了领导地位。但是正如我们之前所说,三个创立者最后都先后离开了德国。这使得格式塔心理学在德国几乎消失。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考夫卡用他富有煽动力的演说掀起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浪潮。在来到美国之后,几乎所有的大学都争相邀请考夫卡和克勒来演讲。哈佛还提出要给克勒一个访问教授的头衔,但被克勒拒绝。

此时的美国,正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天下。所以格式塔心理学虽然有一定的地位,但其实未能撼动行为主义的主流地位。

大多数行为主义学者认为格式塔心理学“不够科学”,是心理学的倒退。这是因为格式塔心理学在某种程度上与之前我们所提到的“先天论”有一些相似之处——强调理解能力各有不同。

而格式塔心理学家,对于行为主义学者也不屑一顾。考夫卡、克勒和韦特海默都认为自己的理论才是唯一正确的。这也进一步激怒了许多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尔·索科尔就曾经说:“美国心理学家们对格式塔心理学的态度非常反感……虽然格式塔心理学颠覆了德国传统心理学,但这些格式塔心理学家却和其他德国学者一样死板。”

因为与主流不相容,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国依然处于二流地位。跟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弗洛伊德主义一样,是少数派。不过从长远来看,格式塔心理学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要比其他少数派心理学更有影响。

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韦特海默在美国过得并不开心,没有多少人愿意跟着他学习心理学。他的学生阿拉巴马·鲁琴斯说:“(韦特海默)是一个引人注目而又令人不安的人物。”

考夫卡则继承了在德国时良好的女人缘,在学校中深受女学生的爱戴,但是他本人对教学没有多大兴趣,而是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到了著作上。通过这些著作,考夫卡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1941年,55岁的考夫卡因为一场心脏病而突然离世。他的事业也因此画上了句号。

克勒是三个人中最为古板的一个,但也是最容易在学术圈打开局面的人。他在斯瓦特摩创立了一个心理学研究中心和一个奖学金,很多日后成名的心理学家都是他的学生,其中包括大卫·克莱奇、里查德·克拉奇费尔德,雅各布·纳奇米亚斯和阿尔里克·莱萨。

1958年,克勒退休,但他一直坚持从事研究工作,在80岁的时候,他获得了美国心理学界的最高荣誉,被选为美国心理学协会的主席。这是对他本人及格式塔心理学的最高认可。

令人不解的是,在创始人相继淡出心理学界之后,这个学派就突然消失了。这是很奇怪的事情。但也有人说,格式塔心理学其实并没有消失,而是融入了主流心理学中。这种观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证明:

一、对于感知的研究。

在格式塔心理学之后,主流心理学派在研究感知问题时,会“不自觉”地朝着格式塔心理学家们指明的道路前进。虽然今天的心理学对感知的研究要更加深入,但基本上还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和延续。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格式塔心理学出现之前,“奖励法”(就是在实验中如果做对了某种事情,就给予相应的奖励)是心理学实验的主要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对于低智商的动物有效,而对于人或高智商的动物就不那么有效果了。而韦特海默和克勒所采用的信息分析法,则提供了新的方式。

三、对于记忆的认识。

格式塔心理学重新定义了记忆,让人们认识到人类大脑中记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杂货铺,而是一家被整理得井井有条的超市。这对于以后其他学派的记忆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为重要的是,格式塔学者把意识和意义重新带回到心理学。这等于再次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虽然它否定了传统心理学中的一些观点,但并未颠覆。已经走到末路的传统心理学反而因此打破了僵化的外壳,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在格式塔心理学没落之际,心理学家艾德温·波林用一段经典语言总结了这一学派的命运:

学派可以没落,可它们也可能因为成功而消亡。有时候,盛极必衰是真理。19世纪90年代的“新”心理学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成功,可它在20世纪初却消亡了,因为它不能够前进,也因为某种可以替代它的更好的东西出现了。格式塔心理学开创了许多重要的新研究,可是把它标榜为格式塔心理学不再有什么益处了。格式塔心理学的顶峰状态已经过去,现在,因为它的成功,它已被吸纳进现在叫作心理学的学科里而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