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1 / 1)

弗洛伊德的尾巴 肖戈 706 字 2个月前

—改变现代教育模式的心理学

由于杜威在大学时是一位名学生,所以在他年轻的时候,思想中包含了许多哲学层面的东西。其中实用主义哲学和卢梭的“儿童本位论”对他的影响最为明显。

19世纪90年代之后,杜威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而当时的美国社会,正经历一场重要的变革。在经过了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开始出现了工业革命,但是也陷入了发展的危机时期,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经济危机频频出现,工人大量失业。

在这个淘金的时代,人们热衷于追求财富,政治意识非常淡薄,贫富差距明显,拜金主义盛行。为了改变这种困境,许多人都试图找到出路。而杜威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走上了历史的前台。

1885年,杜威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教育论文《我的教育信条》,这篇文章的篇幅并不长,但是很扼要地叙述了自己的教育理论。在此后的几十年间,杜威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地探索,但基本上都是最初思想的延续和完善。

杜威对于教育的思考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在他看来,教育的中心并不是教师,而是儿童。以往,人们大多认为教师才是教育的核心,至于儿童的本能和活动,则被轻视——孩子只要乖乖地听老师的话就行了。但是杜威却提出,不是孩子要听老师的话,而是老师要“听”孩子的话,尊重儿童自身的心理特点,迎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加以教育。学校不仅仅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他们自由生活、积累经验的场所。所以,教育的组织者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制定教育方案。

杜威不鼓励把孩子都变成听话、服从的乖宝宝,因为在他的心理学体系里,这样做是违反儿童天性的行为。他主张培养儿童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儿童应该主导自己的生活。他反对把孩子禁锢在学校里死记硬背,提倡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而且,应该让孩子投入更为广阔的世界中,通过布置一些手工作业,让儿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木工、纺织、烹饪等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

传统的教育往往会压抑儿童的个性,让他们变成一群一样的人。杜威对此深恶痛绝,他认为,教师不是军官,没有资格让学生令行禁止。只有允许孩子们自由行动、自由成长,才能让孩子们始终保持创造力。如果用强硬的手段压抑孩子的个性,那么就等于把孩子变成了苦工,他们不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兴趣,创造力也会因为麻木的执行而丧失。

显然,杜威反对“训练”和“管理”儿童。他要求尊重儿童的个性与自由,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不过,杜威的观点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他没有考虑到当孩子完全自主之后,这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家伙们是否能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在冷战时期,美苏争霸,而苏联在科学研究中屡屡超过美国。这让许多人开始怀疑杜威的教育理论,认为正是因为他的方法造成了学校中纪律散漫、知识不被重视的结果。这是后话了。

无论是在教育思想还是心理学理论中,杜威都非常重视“经验”的作用。在杜威看来,所谓的经验是人对于自己活动的总结。也就是说,只有人开始做事情,才会拥有经验,靠空想是无法积累经验的。杜威说:“经验首先要做事情,有机体绝不能站着发呆,他会更具自己的机能去做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生物会经历和感受自己行动的成果,这个成果就形成了经验。”杜威从生物学角度解释说:“经验是人和环境的一种沟通。人类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必须要用到经验。”在他看来,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或许是他思想最为核心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