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心理学集大成者
在近代美国,恐怕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年)对世界教育思想与实施的影响更加深远。作为20世纪的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不仅仅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勇于实践的社会改革者。
1859年10月20日,杜威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杜威的家乡是贝林顿,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崇尚自由,生活恬静。
杜威小时候比较内向,甚至有些害羞。人们也不觉得这个孩子有多聪明,只是经常看见他捧着书认真阅读,在其他人看来,这孩子就是一个书虫。
15岁时,杜威中学毕业,进入维蒙特大学就读,那里离他的家非常近。当时的维蒙特大学是一所小学校,杜威毕业那年,学校里和他同期毕业的学生只有18个人。
维蒙特大学是一所重视古典语文的学校,所以杜威在大学的前两年学会了希腊文及拉丁文。从第三年开始学习自然科学的课程,其中包括地质学、动物学、进化论。大学第四年,杜威开始学习哲学,这种形而上的理论研究,让杜威拥有了更深刻的思想。
1879年,杜威大学毕业之后想去中学教书。但是由于他年纪轻轻,又没有教学经验,所以没有学校愿意让他当老师。
正当杜威为工作的事情焦虑时,他的一位表兄给他发来一份电报,邀请他到宾州南油城中学任教。这位表兄正是这所学校的校长。
杜威当老师的工资是每个月四十块,日子过得非常清苦。而他还要边工作边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学习,所以经济压力很大。杜威曾经两次向学校申请奖学金补助,但都被拒绝。最后杜威实在没办法了,开口向姑姑借了五百元美金,这才摆脱了经济上的困扰,专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当时有很多著名的哲学教授,而这所大学的校长吉尔曼本人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哲学家。杜威在这所哲学气氛很浓厚的学校中如饮甘露般汲取知识。当他毕业之时,已经成为一名哲学博士。
杜威临近毕业时,吉尔曼把杜威叫到办公室给他上了最后一堂课。吉尔曼告诉杜威,他是一个有天赋的学者,但是不要过分地沉溺在书的世界里,应该多走一走,看一看。
最后,吉尔曼还给了杜威一笔钱,鼓励他到欧洲的著名学府去留学。
不过,杜威并没有到欧洲留学,而是选择到密歇根大学去当哲学讲师,挣钱养家。在密歇根,杜威没有找到合适的居所。正在杜威为此而忧虑时,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曾经教过他的一位教授毛尔斯将自己的一套房子让出来给杜威居住,这让杜威非常感动。为了表达对这位教授的敬意,杜威把自己的第三个孩子取名为毛尔斯。
这个叫毛尔斯的孩子非常聪明,但却不幸早逝,杜威因此深受打击。
1894年,杜威成为密歇根大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系主任。而且,他还跟妻子一起创办了一所实验小学,这所小学后来成为全美知名小学。
1904年,杜威因与密歇根大学的管理层产生冲突,离开了这所学校。此时的杜威,前途未卜,不知该去往何处。
走投无路之下,杜威给心理学家詹姆斯写信,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希望能够在詹姆斯的学校里找到一个职位。最后,詹姆斯为他在哥伦比亚谋取了一个教授的职位。
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了很多年,他的学生中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国的外国留学生,也正因如此,杜威的思想后来通过他的学生被传播到了全世界。
在杜威的外国学生中,有一个叫尾野的日本人。此人学成归国之后,在东京帝国大学担任教授。1918年,此人邀请杜威到东京大学演讲,引起轰动。
中国学者蒋梦麟也是杜威的学生,他也曾经邀请杜威到中国讲学。1919年,杜威先后到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讲学,而当时负责翻译的人正是中国的另一位大学者——胡适。
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了26年,直到退休。
退休之后,杜威仍然从事研究工作。在他的鼓励下,美国大学教师成立了全美大学教授联合会,用以维护教师的权利。
93岁时,杜威因肺炎去世。
纵观杜威的一生,可以用著作等身来形容。在他学术生涯的早期,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是一个重点。1887年,杜威的著作《心理学》问世,两年之后,他又撰写了《应用心理学》。后来,杜威开始专心研究教育问题,他将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结合到一起,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晚年,杜威把研究重点放到了哲学上,出版了《哲学之重建》《稳定性的追求》《经验与自然》等哲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