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和教养是一驾双轮马车(1 / 1)

弗洛伊德的尾巴 肖戈 913 字 2个月前

—高尔顿的折衷理论

高尔顿走入了一个误区之中,但幸好,他没有走得太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之后,高尔顿开始承认环境对个人素质的影响。1874年,在《科学英国人》的一篇文章中,高尔顿说道:

“天性和教养”是一驾双轮马车。天性是一个人生来就拥有的东西;教养是他出生之后受到的外界影响。这意味着高尔顿放弃了绝对的“先天论”,开始重视后天的作用。

为了搞明白天性和教养到底在塑造一个人的时候扮演了什么角色,高尔顿搞了一次问卷调查,让被调查者回答有关民族、宗教、社会和政治背景、性格特征和甚至头发颜色及帽子大小的问题,他将这些问卷发给了皇家协会的200名成员。

高尔顿在这个问卷中也夹带了一些“私货”,比如,有一个问题是:“您的科学品位有多少是与生俱来的?还是成年之后受到了某些影响而产生的?如果后天形成,那么你是受到了哪些影响?”

高尔顿的这个问卷长得惊人,每个参与问答的人似乎都要经历一次大型的考试。但即便如此,大部分受试者还是完成了问答。或许是因为这是历史上第一个问卷调查的原因吧,总之,今天的心理学研究者是碰不到这样的好事儿了。

通过问卷,高尔顿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对科学的兴趣是天生的,但大部分人在教育这个话题上说得更多。高尔顿感觉到,环境因素,特别是教育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心理学史上第一个问卷调查,高尔顿做得并不那么高明,有很多地方诸如目标人群的选择、数据的分析都很不专业。但是他发明的这种方法却成了以后心理学研究当中重要的工具。

1883年,高尔顿出版了《人类才能及其发展探索》一书,在这本书里,高尔顿探讨了个人才能的形成过程。

和以往一样,高尔顿的新书里仍旧充满了争议性的观点,比如他说:“在女性的性格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别之处,就是,她们反复无常,喜欢故作姿态,和男人直截了当的性格不同。”他将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解释为:在求偶的过程中,女性在选择配偶时必须要多加思考,才能找到最强大的伴侣,所以形成了她们犹豫不决的性格。

今天来看,高尔顿的这个观点是不那么靠谱的,这给他的著作带来了负面的效果。不过,他在《人类才能及其发展探索》一书中的一些其他发现,还是很有意义的。例如,他发现有些人“用图像思考问题”,并推想,唤醒鲜明心理图像的能力会妨碍以高度概括和抽象的形式思考问题。

在另一份研究中,高尔顿则推出了一种判断性格的新方法——词汇联想法。他设计了一个由75个单词组成的单词表,然后一个一个地去看这些单词,并将看到这些单词时所联想到的其他单词记录下来。他发现,无论在什么时候看到这些单词,自己所联想到的其他词汇都是固定的。而性格与自己不同的人,所能联想到的词汇则完全不同。这种方法后来被广泛地推广,成了研究个体间性格特征差异的主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搞明白性格差异性的形成,高尔顿还专门调查了一些双胞胎的生活经历。他给认识的双胞胎们分别寄去了一份调查问卷,来测试这些生理上极度相似的兄弟、姐妹是否也有相似的心理状态。他发现,大部分双胞胎的性格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例外。高尔顿就是希望找到这些“例外”。

接下来,高尔顿详细调查了那些性格有差异的双胞胎。结果发现,这样的双胞胎都是因为某种疾病或者事故只影响到了其中的一个,所以造成了两人之间性格上的差异。

因此,高尔顿得出结论说:“当教养的差别不能够超过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社会阶层的人群中常见的那种东西时,天性会极大地胜过教养。”

高尔顿这种通过研究双胞胎来考察性格变化的方法,后来也成为性格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在《人类才能及其发展探索》中,高尔顿还推出了一系列心理测试,目的是简单有效地区分高智力人群和普通人。在那一年的国际健康展览会上,高尔顿向众人展示了自己的测验手法,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此时的高尔顿已经60岁了。大部分学者到了这个年龄已经无法再有建树,但高尔顿是个例外,他最有价值的研究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而高尔顿也凭借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乔治·米勒曾经评价说:“高尔顿的洞察力一直,而且还将继续处在现代社会及行为科学广大的伸展地带的中心,对工程师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同样都有着数不清的用途。”

尽管高尔顿不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但正如后人评述的那样:“对现代心理学来说,没有多少人产生过像他这样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