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从克罗希尔那里听说你受到了哈佛的邀请,为学生们做有关你在校期间的实践的报告。老实说,这个消息使我高兴了一天。我想,对于这件事,你可能没有做什么准备吧,果然,你对我说你很紧张。现在,我想对你讲讲如何成为一个能吸引人心的演说者。因为我知道,一次失败的演讲对你没有什么好处,相反还会给你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人最害怕的不是自然灾害或是一些调查,而是在公众面前演说。对此,我真的是非常吃惊。你不必告诉我当众演说是多么困难,因为我很清楚这些。年轻的时候,我十分害羞,很害怕演说。那时对于我来说,在公众场合演讲就像是受刑,比上绞架还要痛苦。
第一次演讲时,我是闭着眼睛说话的,没有办法,因为我太紧张了。现在想想,我觉得当时自己一定很可笑。在闭着眼睛演讲的时候,我甚至还在想:如果不看着听众,他们会不会离去?讲完之后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终于如愿以偿了,除了一个长着一副学生样的人忧愁地站在那里,其他人都走了。我松了一口气,就走过去同他搭讪,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点儿安慰。可是他却皱着眉头告诉我:“之所以没走,是因为我是下一个发言人。”
后来,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我找到总统竞选的录像带反复观摩,希望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我意外地发现,一个候选人只是肤浅地引用了几个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甚至列举的数据也无关紧要。可是,演讲后的民意显示,他比另一个人的情况明显要好。不过在第二轮中,另一个候选人克服了第一次所犯的错误,不再让自己陷入细节的网中。结果,这个候选人获得了好评。
这说明了什么?演讲不是口头考试,演讲人也不用在台上证明他懂得多少高深的道理或数字。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影响听众。比如,演讲的时候你说:“去年我们推销了1728439件产品。”数字非常精确,但是效果却不见得会好。现在我会说:“我们的销售量过了170万。”这样听众反而更容易接受。为什么?因为,准确的数据只是一种修饰,最好是留在年度报告里说。除此之外,我认为在演讲的时候,最好不要频繁地看演讲稿。有一次,我应邀去一个大学演讲。事后,我问一个朋友当时的情形,他的回答让我吃惊,他说:“当时,你给了足够的机会让我们欣赏你那漂亮的头发。几乎每隔一分钟,我都能看一次你的头顶,就差没看到后脑勺了。我想,如果你转一两次身,换个角度,我就可以看得更仔细一些。你演讲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是谁给你理的发?”
除了吃惊还是吃惊,这并不是我演讲要达到的目的啊!怎么会这样呢?很简单,那是因为我频繁地看演讲稿。我的这种做法让听众走了神,他们认为我没有熟练地掌握演讲的内容。
演讲时还要注意掌握时间,因为听众专心听演讲的时间是有限的。我记得,有两次演讲,我的发言时间超出了人们忍耐的极限。一次是为高中一年级的新生演讲,我讲完之后,他们一个个就好像老得可以毕业了。另一次是对耶鲁俱乐部的一些成员演讲,他们中最年轻的都有七十五岁了,我只讲了一半就无法再讲下去了,因为屋子里充满了鼾声。
通过多次演讲,我总结出了两条经验。第一,在演讲时要克服紧张感。可是,紧张感怎么克服呢?我也找到了方法。我发现,在一对一的交谈中我一点儿也不会紧张。于是,我开始尝试不把听众看成一个巨大的群体,而是将他们一群人看成是友好的个人。这样,演讲时我面对的就不是一大群人,而是一个老朋友,谈话变得亲切轻松起来,紧张感也随之消失。
第二,演讲时要避免啰唆。如果在一次演讲中罗列太多的事实,一个最擅长演讲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另外,演讲时最好只记提纲要点,不要演讲稿,就像同某人交谈一样。假如,我让你在十五分钟后到办公室谈谈你对剃须刀的看法,你能带着稿子来吗?肯定不行。其实,你只需要在谈话中整理思路,说出要点即可。要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很简单,那就是要充满感情,而不要让自己说出来的话像磁带中没有感情的声音一样。
如果你在演讲中发挥很好,就不用考虑会讲多长时间,除非演讲时间受到限制。要学着让演讲精短,不要东拉西扯,不要乱用幽默故事,因为这样会中途打断演讲,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还有一点也要注意,那就是在演讲中要用乐观的情绪作结。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你的听众觉得形势很严峻,也不会失去希望。
约翰,说了这么多,别嫌我烦。我只是希望你能从中找到一些自信,充满热情地去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