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善事业上,我们也要谨慎,不必做一些没有效率的工作。比如,我们不需要在相同的领域重复建设。如果慈善团体已经覆盖某个领域,加强及完善那些已经开展工作的团体,才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不过,现实却无法尽如人意,重复建设的现象总是屡屡出现。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捐赠时,存在着一个最大的困难,那就是很难确定这个领域是否已经饱和。在捐赠时,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考虑捐赠的机构是否有着规范和严格的管理,却很少考虑这一领域是否已经存在其他机构。我之所以这么说,是想让大家知道,考察时不能只针对这个单一的机构本身,而应该考察同一领域的所有相关机构。下面我举个例子。
一群热心人士打算兴建一个孤儿院,这个孤儿院建成之后,将由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宗教派别来管理。实施计划拟定之后,组织者便发起了募捐活动。在募捐的过程中,有一个人准备捐款。这个人非常仔细,每次捐款前,他总要认真地了解将要捐款项目的具体情况,这次也不例外。他问这个新机构的其中一个倡导者:这个社区现有多少家孤儿院?这些孤儿院共有多少张床位?具体情况都怎么样?我们这个社区还缺乏哪些福利设施?
这些问题并不复杂,但组织者却一个也回答不上来。为了使这个新方案更有效地实施,这位先生决定自己搜集相关信息。经过调查,结果他发现了问题。原来,这个城市已经有很多家类似的机构了,床位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了需求,也就是说,在这个城市里,这一领域已经达到了饱和。这说明了什么?这些事实表明,完全没有必要再兴建一家孤儿院。当然,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项目的组织者。事情发展到这里,最好的结果是这个项目被取消。但是我知道,事实却并没有这么简单。那些热心人士慷慨解囊,他们可能不会考虑这些,而是坚持这个错误的方案,继续募捐。
这是一种呆板的操作方式,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工作,会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个人努力的价值。因此我认为,协同合作的组织应该巩固和推动个人的积极性,而不应该压抑个人的努力。在慈善事业中协同合作发展迅猛的今天,广义上的慈善精神也应该得到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