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社会的慷慨(1 / 1)

或许,社会中最慷慨的人就是穷人了。我知道很多事情,足以证明这些。他们生活艰难,却能够在危难时相互帮助,并承担重担。父亲失业了,邻居从自己仅有的食物中拿出一部分给那个饥饿的孩子;出租屋里的母亲生病了,隔壁邻居虽然很忙,却会抽出时间帮其照看孩子。还有些穷人,根本不去考虑自己贫困的生活,毅然收留了朋友留下的孤儿,并倾尽全力将其抚养成人。我们能够想象,这种事情对于穷人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可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做了。我觉得,既然那些生活资源如此匮乏的人都能做到这样,那么有钱人更应该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了。

几百年来,犹太人一直遵循着一个戒律,那就是每个人都要将自己财产的十分之一捐献给慈善事业。这个标准,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九牛一毛,轻而易举,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可就非常困难了,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在我看来,一个人捐赠的数额是多少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赠予的精神。那些最贫困的人,同样可以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为给予帮助的多少而感到难为情。

从幼时起,我就开始接受严格而刻板的教育,那时我不太喜欢,但是今天我却非常感激当时我们所遵守的一个惯例,那就是年轻人要定期捐赠自己挣到的钱。可以说,当时的那个惯例,使我很早就意识到了自己对他人的责任。遗憾的是,当时的许多奢侈品如今已经成为寻常之物,现在要培养小孩的这种意识已经越来越困难了。我想说的是,无论任何时候,把钱捐赠给伟大事业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远远超过赚钱本身。因此,我一直希望能够建立一种高效的赠予机制。如此,那些捐赠的财富,就能够造福当前社会及后代子孙了。

我们都知道,赠予金钱和提供服务是不相同的。比如,在贫穷的邻居突然遭遇不幸时,捐钱固然是帮助他们,但除此之外,还可以了解他们的状况并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和改善内在问题。或许这样的帮助,会比捐赠更有价值。当然,我所说的这些,是在没有生活压力的情况下,这时,捐赠者可以从更加科学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对捐款背后的事情进行研究。如果能够清楚地了解捐助背后的事情,那么所捐的钱或者提供的服务,将会更有价值。

举个例子,如果一家大医院由崇高且无私的人来管理,那自然是好事,因为能够为公众带来健康的福音。但是,在这背后,医学研究的工作也同样重要,因为他们在深入探究疾病背后的东西,在研究更好的治疗方法,他们的研究可以为无数病人缓解疼痛,甚至帮助他们早日摆脱疾病的折磨。问题出现了,病人们很容易激起人们的善心,并且获得捐助,但是医学工作者却很难获得资金上的帮助,虽然他们一直在探寻病源,寻找治疗方法,为病患者解除痛苦。如果病患者和医学工作者都需要捐助,那么显而易见,前者很容易让人产生无法抗拒的怜悯之情进而获得捐助,后者可能煞费苦心也无法打动别人。还好现在人们这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科学研究资助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步。我相信在未来,那些致力于实践工作和承担科研任务的人们,将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资金援助。比如,人们将会关注那些冒着生命危险,致力于黄热病研究的工作者。他们的英雄行为将鼓舞人心,造福后代,同时推动医疗和外科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