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之初生,僭始⑤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⑥,乱庶遄沮⑦。君子如祉⑧,乱庶遄已。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注 释
译 诗
苍天悠悠如帘幕,子民仰望若父母。百姓皆无辜,竟降大祸来惩处。
上天肆虐降罪恶,谨慎之人无归途。上天太疏忽,我们真的是无辜。
祸乱初现时,放纵谗言生。祸乱蔓延后,长官不察又轻信。
若能怒斥奸佞辈,变乱很快即扫平。任用贤人整纲纪,祸乱轻松可消泯。君主贸然订盟约,导致变乱轻易生。主上结盗寇,变乱如同狂潮涌。
谗言顺耳如蜜糖,祸乱丛生何日停。小人在位不尽职,君主弊政不断根。雄浑宗庙放异彩,臣子所建先王宅。典章制度皆完备,前贤制订天下泰。
小人之用心,纯臣不必猜。狡兔奔跑虽然快,遇到猛犬一样栽。
柔弱树木实坚韧,此木天子亲手栽。道路闻流言,用心可辨好与坏。
信口开河无依据,小人口中说出来。巧舌如簧迷惑人,厚颜无耻道德败。那是何等人,居住在河畔。没有勇武与强力,却为祸之源。
腿脚浮肿不能行,你的勇气哪里见?阴谋诡计那么多,同伙还有多少人?
延 伸
这首诗与前一篇存在呼应关系,都是控诉进谗言之人的。在君主时代,君臣之间实际是人身依附关系,国君对臣子的信任程度往往决定着臣子的身家性命和荣辱富贵;反过来,大臣对国君的忠诚程度也决定着国家走向,这就出现了忠奸之辩。在春秋战国时代,国君因听信谗言而误国、亡国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著名的便是战国时期的赵国。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任用廉颇、蔺相如、李牧等名臣,逐步走向强大。可以说,在赵武灵王、赵惠文王时期,赵国都保持着强国姿态,并成为唯一能够遏制秦国发展的东方国家。但是从赵孝成王时期开始,赵国便开始大幅度走下坡路,这与君主听信谗言有很大关系。长平之战爆发之前,赵国的主帅是名将廉颇,在他的率领下赵军抵挡住了秦国大军的进攻,使秦军无法前进一步。这时秦军派间谍进入赵国,散播谣言诋毁廉颇,结果赵孝成王听信了谗言,撤换了廉颇,派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导致赵军惨败,四十万人被坑杀,精锐丧尽。此后,赵国尚有机会回天,无奈赵王又三番五次听信郭开谗言,舍弃廉颇,杀害李牧,致使赵国很快灭亡,历史就这样走上了另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