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衿(1 / 1)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④,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 释

①子衿:先秦时期读书人的衣装。②嗣音:嗣,通“贻”,传递音讯。③佩:佩戴玉。④挑兮达兮:挑,同“佻”。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译 诗

青衫的影子萦绕,我心中满怀幽思。

纵然我无法见你,你难道不能传递音讯?你的佩玉闪烁荧光,我心中满怀相思。

纵然我无法见你,你难道不能来吗?

走来走去的张望,在城楼之上。

一天看不到你啊,如相隔三月。

延 伸

这是一首爱情诗,也是《诗经》中的经典代表作。一个姑娘和男子约定在城阙相会,而男子未来,女子徘徊叹息。诗中的“子衿”本指衣服的领子,后来用“青衿”代指年轻的读书人。“子佩”为戴玉之人,并非指单纯的佩玉,古人以玉比德,说一个人佩玉,实则是说这个人有美德。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说的便是这个意思。女子与翩翩少年相约,少年却未来,究竟为何不曾来,诗中没有说。这正是言未尽,而意也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大块留白以供想象,这是中国艺术的独特之处。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说:“《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可谓真知灼见。《诗经》篇目中有不少描述心理活动的,而中国古典小说大多重情节而轻视内心诉求,缺少西方作品中人的内心世界的流露,这固然与东西方文化差异有关,但也与秦汉以来的儒家道统有关。《诗经》中有此类写法,正是未受教化戕毒,心性至纯,本乎天然的缘故。

清·费丹旭《罗浮梦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