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有茨①,不可埽②也。中冓③之言,不可道也。
所④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⑤也。中冓之言,不可详⑥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⑦也。中冓之言,不可读⑧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注 释
①茨:蒺藜。②埽:同“扫”。③中冓:内室,此处指宫廷。④所:若。⑤襄:除去,扫除。⑥详:借作“扬”,传扬。⑦束:捆走。此处指清理净洁。⑧读:宣扬。
译 诗
墙上长满了蒺藜,不可扫除。宫廷中之语,不可传扬。如若传扬出去,会成为丑闻。
墙上长满了蒺藜,不可祛除。宫闱中之语,不可细说。
如果传播出去,会成为一串丑闻。
墙上长满了蒺藜,不可净除。宫禁中之语,不可宣扬。如果宣扬出去,会成为朝堂的耻辱。
延 伸
这是一首讽刺卫国宫廷的诗,是当时的民谣。诗歌并未陈述讽刺的内容,但 “墙有茨”这个意象却给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茨,也就是蒺藜,是一种带硬刺、有微毒性的植物,被先民视为恶草。通过墙上生长恶草来比喻宫廷的丑事,用语辛辣而生动。
明·董其昌《仿古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