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以东有一片海域,名叫归墟,不论是天上的银河,还是九州的河流,最后都汇入其中。海上有五座仙山,岱舆(dài yú)、员峤(yuán qiáo)、方丈、瀛洲(yíng zhōu)、蓬莱。每座山方圆三万里,相距七万里,山上的楼台居所都是金玉所造,遍地的花朵一年四季都开放,吃了树上的果实可以长生不老。住在山上的人非仙即圣,往来时都凌空御风。但这些仙山没有根基,随着波涛上下浮动,一刻不停地随着水流动,仙人们担忧仙山沉没,向天帝上书求援。
天帝视察了五座漂浮的仙山,发现它们有漂流到西极的趋向,那里的水面鹅毛尚且不能漂浮,更不要说大山了。一旦沉没,仙人们将无处存身。于是,天帝命令风神禺(yú)强驱赶着十五只巨鳌赶到预定海域,将这些仙山驮了起来。这些鳌体型巨大,力量强悍,它们的腿很长,曾被女娲砍下来用作支撑天穹的柱子,它们的壳非常广阔,经常被误以为是一片大陆。自从它们背负仙山,这些无根之山就不再漂浮流动了。
大海西面的陆地上,有个国家叫龙伯国,国民全都是巨人,他们从竹子中诞生,每一根竹子剖开,就会诞生一个巨人的婴儿。这些巨人能活一万八千岁,几乎每天都在长高。最高的巨人不用船就能跨过大海,当天能在五岳之间往返。有个巨人在海水中下钩,一次钓走了六只背负仙山的鳌,将它们打包背走了,并取下了鳌壳用来占卜。
失去了六只鳌之后,岱舆和员峤这两座仙山落入水中,随水漂流,最后沉没在了大海的北边,山上所居的仙人不得不迁徙而去。从此,世间仙山仅余蓬莱、方丈、瀛洲。天帝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使龙伯国的土地日渐减少,山上的竹子不再生出巨人婴儿,并控制他们的身体长高。
到了伏羲和神农的时代,龙伯国还有几十丈高的巨人。
“龙伯国”和“巨鳌”的神话出自《列子》。《列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哲学著作,相传是战国人列御寇所撰,全书共八篇,善于以故事为持论佐证,此书也被视为一部道家著作。唐玄宗天宝元年,信奉道教的玄宗皇帝追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北宋时又在这个名号上加了“至德”两个字,故而《列子》又被称为《冲虚至德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