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同所归
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礼①。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始知必不免。后收石崇、欧阳坚石,同日收岳。石先送市,亦不相知。潘后至,石谓潘曰:“安仁,卿亦复尔邪?”潘曰:“可谓'白首同所归'。”潘《金谷集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乃成其谶②。
【注释】
①礼:礼遇、礼貌。
②谶:预言。
【译文】
孙秀既怨恨石崇不肯送绿珠给自己,又不满潘岳曾经对自己的不礼貌。后来孙秀担任中书令,潘岳在中书省的官府里见到了他,跟他招呼说:“孙令,你还记得我们过去的事情吗?”孙秀说:“放在心里,哪敢忘了?”潘岳才知道免不了祸难。后来孙秀逮捕石崇、欧阳坚石,同一天也逮捕了潘岳。石崇第一个就被押赴刑场,他不知道潘岳的情况。潘岳也被押了过来,石崇对他说:“安仁,你也这样了吗?”潘岳说:“可以说是白头之后一起归去。”潘岳在《金谷集诗》序中写道:“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这竟成了他们遇害的预言。
王羲之与王述不睦
王右军素轻①蓝田。蓝田晚节论誉转重,右军尤不平。蓝田于会稽丁艰②,停山阴治丧。右军代为郡,屡言出吊,连日不果。后诣门自通③,主人既哭,不前而去,以陵辱之。于是彼此嫌隙大构。后蓝田临④扬州,右军尚在郡。初得消息,遣一参军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使人受意失旨,大为时贤所笑。蓝田密令从事数其郡诸不法,以先有隙⑤,令自为其宜。右军遂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
【注释】
①轻:轻视,瞧不起。
②丁艰:人丁艰难,指王蓝田死了母亲。
③自通:自己通报。
④临:监临,治理。
⑤隙:嫌隙。
【译文】
右军将军王羲之经常瞧不起蓝田侯王述,王述晚年的时候获得的评价和声望名誉都超过了王羲之,这一点让王羲之感到很不满。王述在担任会稽内史时,母亲去世了,于是就留在山阴县办理丧事。王羲之接替他出任会稽内史,他屡次说要前去吊唁,可是一连好多天也没有动静。后来他亲自登门通报去吊唁,等到主人哭了后,他却不上灵堂哭吊就走了,以此来侮辱王述。自此双方就这样结下了深仇大恨。后来王述出任扬州刺史,王羲之仍然管理着会稽郡,刚得到王述出任扬州刺史的消息,王羲之就派一名参军到朝廷去,请求把会稽郡从扬州的管辖范围内划出去,成立越州。使者接受任务时领会错了意图,结果一直被当时的名流所讥笑。王述暗中派下属去收集会稽郡的各种不法行为,因为之前有嫌隙,王述就叫王羲之自己找个合适的办法来解决。王羲之于是告病离任,因激愤最后送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