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免第二十八(1 / 1)

逆则应杀,狂何所徙

诸葛厷在西朝,少①有清誉,为王夷甫所重②,时论亦以拟王。后为继母族党所谗,诬③之为狂逆。将远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诣槛车与别。厷问:“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狂逆。” 厷曰:“逆则应杀,狂何所徙?”

【注释】

①少:年轻,年少。

②重:器重。

③诬:污蔑,陷害,诬告。

【译文】

诸葛厷在西晋的时候,年纪很轻就有美好的声誉,还受到了王夷甫的器重,当时的舆论也拿他和王夷甫相比。后来诸葛厷被他继母的亲族造谣中伤,诬蔑他狂放叛逆,要把他流放到边远地区。他的朋友王夷甫等人到囚车前和他告别,诸葛厷问:“朝廷为什么流放我?”王夷甫说:“说你狂放叛逆。”诸葛厷说:“叛逆,就应当斩首;狂放,有什么可流放的呢?”

肝肠寸断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①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②哀号③,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④。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注释】

①部伍:部队、队伍。

②缘岸:沿着岸边。

③哀号:悲伤地号叫,悲哀地号哭。

④绝:断气而亡。

【译文】

桓温率军进入蜀地,刚到达三峡的时候,军中有人抓到了一只小猿,母猿就沿着江岸悲哀地号叫,一路跟着船走了有一百余里也不肯离开,最后终于跳上了船,一上船就立刻断气而亡。剖开母猿的肚子,发现它的肠子一寸寸地都断了。桓温听说这事后大怒不止,下令罢免了那个人的职务。

书空作字

殷中军被废①,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②,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注释】

①废:废黜,罢免。

②窃视:偷窥,偷看。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之后,住在信安,他一天到晚总是在半空中写字。扬州的官吏和百姓沿着他的笔顺跟着他写,偷偷观察,发现他原来只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