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惠第十二(1 / 1)

糜自可,何必饭

宾客诣陈太丘宿①,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②,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③?”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

①宿:住宿,留宿。

②著箄:放置蒸饭用的竹制蒸隔。

③馏:先将米下水煮,然后捞出来蒸。

【译文】

有位客人到陈太丘家里留宿,陈太丘就叫自己的两个儿子元方和季方去做饭。客人和陈太丘在一起交谈,元方兄弟两人在烧火,结果一同放下手里的事,都去偷听。蒸饭时忘了放上竹箄,导致要蒸的饭都落到了锅里。陈太丘问他们:“饭为什么不捞出来蒸呢?”元方和季方直挺挺地跪在地上说:“父亲和客人清谈,我们两人就跑过来偷听,烧饭的时候忘了放竹箄,于是就将饭煮成了粥。” 陈太丘就问:“那你们可否记得我们谈话的内容?”兄弟两人回答说:“似乎还能记住些。”于是兄弟俩就开始说,互相穿插补正,一句话也没有遗漏。陈太丘说:“既然是这样,吃粥也可以,何必一定要吃干饭呢!”

画地为庐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①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②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注释】

①奇:特别。

②庐:简陋的房屋。

【译文】

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在曹操府里长大,曹操想认他做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别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这件事,即把他送回去了。

韩康伯不畏天寒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①。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②。”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③。

【注释】

①襦:短袄。

②复裈:夹裤。

③国器:国家栋梁,治国之才。

【译文】

韩康伯只有几岁时,家境十分贫困,到了隆冬,只能穿上短袄,是他母亲殷夫人亲手做的,做时叫康伯拿着熨斗取暖。母亲告诉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然后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了。”母亲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柄也就热了,现在穿上了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他母亲听了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会是个国家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