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党的女儿》带来的思索(1 / 1)

黄梅戏《党的女儿》,是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在广泛征求意见,开会讨论研究后,定下来的。改编歌剧版《党的女儿》,聚焦革命历史题材,把它作为2021年的献礼剧目。既然是献礼剧目,便要启用最强主创团队,用湖北、安徽两省的强大主创阵容来打造,改编宋西庭、导演邓德森、作曲徐志远,主演当然是杨俊。

对于这次改编,杨俊在接受《湖北日报》的采访时,是这样说的:

当时确实手头没有好的剧本,看到阎肃老师的本子,感觉可唱、可演性都很强。黄梅戏以前也有《党的女儿》剧本,但比较陈旧,而歌剧版剧本很成熟,让我有一种创作冲动。

她说到她对剧本的理解和创作的意图:

●《党的女儿》中的田玉梅

黄梅戏具有民间性,我希望观众从田玉梅身上,能看到普通劳动妇女的身影,她们如何从开始不知什么是革命,到后来一步步成为革命者。戏曲应该常演常新。所有的尝试,都是为了让观众走进剧场后,期待和渴望得到满足。剧院还要通过大型创作剧目的生产过程推动剧院青年艺术人才的成长、成熟,达到出人出戏的目的。

在2018年7月举行的首演媒体见面会上,杨俊坦言,自己从来没演过这样的角色。对田玉梅的诠释不能只是简单地“把一个女人塑造成一个刚强的人”,而应当顺应人物的情感轨迹自然地流露。她不想把田玉梅演成英雄人物,她就是一个普通妇女,有血有肉有感情。所以她放低了去演,让田玉梅更人性化,更生活化。

在这部戏里,音乐的创作是主要的,英雄人物和过去杨俊饰演过的温婉的女性角色不同,所以这次的唱腔对于她来说是挑战。为此,她去练真假声结合,刻苦地练,几乎和当年演《孟姜女》时所用的努力是一样的。尤其是最后一段核心唱腔,“我走,我走”,几个“我走”唱出来,音域拉得很宽,这是前所未有的。浑厚有之,清亮有之,低沉有之,高飘有之,这样雄浑的音域一拉出来,便改变了黄梅戏旦角的一贯戏路,符合英雄人物的特质。她辛苦地练,没明没黑地练,直到练成。解决了唱腔问题,还有服装、化妆等等,她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不断地做出改变。北京的沈健瑾老师就在服装化妆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她虚心地采纳了。

同时在这部戏的排演过程中,杨俊完成了一个不是导演却有导演素质的艺术家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很多个细小的方面,她都用戏曲的方式去弥补和修整。想起当初刚来湖北时,排演一个现代戏,当时导演与她的创作意图没有同步,便把她排疯了,排到正中间,她就“啊”地大叫一声,跑出了排练场,这让很多人目瞪口呆。她几乎是发疯似的跑回家。余笑予也就是那时候说过一句话:导演驾驭不了她,她就要驾驭导演啊。自那以后,她便在与几个导演的接触和磨合中,除了表演,还逐步汲取了导演素质。这部戏是个见证,她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一点点成长,直到成长为全面的高素质的艺术家。

《党的女儿》上演后,获得不错的评价。普遍认为有时代气息,能以情动人,是一次成功的改编。甚至有的观众说,是湖北第二个“洪湖赤卫队”。

《党的女儿》自上演后,迄今为止已参加第八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第三届湖北艺术节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作品展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湖北省优秀戏剧作品展演等活动,获得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传续经典,面对现实,这其实是一条合适的思路。

而以比较低的投资做一部相对成熟的戏,远比做一部没有检验过的新戏,更靠谱。这么多年,戏曲走过的道路告诉我们,做没有价值的新戏绝对是人财物的极大浪费,这一点,黄梅戏《党的女儿》的做法是可以借鉴的,是真正可以去实践和借鉴的,而不是停留在口头喊叫上。

之所以有不错的评价,黄梅戏《党的女儿》导演邓德森的话切中了要害:“面对这样一个故事,我不知道为了一己私利而触及道德底线做出危害人民利益的事的人有何感想,面对一个死过一回而依旧坚守信仰的人,那些把责任、道德和信仰当作交易的筹码的人又作何感想……该是静一静我们浮躁之心的时候了,用我们的民族经典的道德内涵来构建我们的信仰。人的生命会消亡于时间之河,然而总有些灵魂还在不断地守望,让我们成为无数守望者中的一员,在永恒之地复活信仰,让信仰在黑暗的幽深之处开出永恒绚烂之花,让田玉梅这张可作为民族底片的精神肖像永驻人心,这就是我们传续这部剧的现实所在。”

导演的话,强调的正是我们戏曲所要追求的现代性,值得我们一再思索。漫长的历史中,总得有那么几盏明灯,来照亮人类前行的路。那么,这部戏也就有了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