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团诗人李商隐:青春是首无题诗(1 / 1)

唐朝晚期的著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组合出道,被人们称为小李杜,其影响力可媲美当年李白与杜甫的经典组合。他的诗风自成一派,因朦胧而独具美感。一首《锦瑟》,实际上是另一首《无题》。它意境优美绝伦,受人传颂,也留给历代文人学者一个大大的谜团,至今无人知晓诗人真正的心事。

对于李商隐来说,他的青春经历似乎也是没有题目的。因为这其中太多起伏无法一概而论,若说他是彻头彻尾的悲惨,他却也遇到过许多真正愿意提携他的人;若说他运气绝佳,他也确实没法借一借贵人们的东风。青春里他此身辗转,心事也渐渐难猜。

01

李商隐真的是皇族,但只是与皇族关系越来越远的远房宗室,可以被忽略不计。

李商隐的家族确实是世代书香,但到了李商隐这一辈,他的父亲却只是个小小县令。不过比起其他穷苦孩子,李家过往的那些荣耀,还是为李商隐打下了不错的文化底蕴,多了几个通诗书文墨的亲人。

但在李商隐的童年生活中,他感受得最多的,是人世的沧桑与艰辛不易。那时李商隐还不满10岁,父亲就去世了,作为家中长子的他,一下子就成了全家未来的希望。他是个有担当的孩子,为了维持家中的经济来源,他开启了自己的打工仔生涯。

李商隐开蒙很早,比现在儿童的上学年龄还早上一年多,因此他的打工也分为体力和脑力两部分:一部分,他替人舂米,给稻谷去壳。这是需要力气的一项劳动,辛苦程度不亚于今天在工地上搬砖;一部分,他帮人抄书。当时的知识分子不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识字、写字,因此抄书这项算是脑力劳动,市场很大。

在打工的同时,小李商隐并没有放弃学业,反而因为经常替人抄书,业务水平被磨炼出来了,字写得极为工整好看。同时,李商隐还跟着家里一位上过太学的叔父学习典籍。此时的他虽日日忙碌,心中却满怀理想——他要学好文化知识,考取功名,不仅要光耀门楣,获得稳定的收入,还要凭借自身才学做些有意义的事。

虽然此时李商隐没有跟随名气很大的老师学习,而且因为要打工,无法一心一意扑在学业上,但他的文学成绩很好,尤其擅长写作。根据《旧唐书·李商隐传》记载,李商隐十几岁时,将写好的文章拿给令狐楚看。令狐楚见文章作者年纪尚轻,文采就这样出众,认为他是一支潜力股,不仅对他礼遇有加,还将他留在身边,为李商隐提供交友平台,即:“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令狐楚此时是河阳节度使,他不仅擅长写骈文,还在政事方面颇有作为。作为李商隐人生中第一个对他产生重大影响力的人,令狐楚无疑是爱才的。后来,随着令狐楚官职的变更,他将年轻的李商隐正式收入门下,让他在自己手下做了一名僚属。

此时的李商隐是个心怀天下的人。虽然他还没有满20岁,但已经是天平军节度使的巡官。眼见令狐楚每日处理政事时的模样,李商隐自己也对家国天下有了更深层的理解。面对叛乱初平的战后山河,他在《随师东》一诗中,留下了自己对战乱与朝政的小小心思。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唐〕李商隐《随师东》

李商隐在诗中清晰地分析了战争的原因:朝廷不求贤才辅佐,所以藩镇才够胆割据,引发战乱。也许他在心里想说的是:我是贤才,让我来吧。

02

后来,在李商隐20岁左右,他的伯乐令狐楚一路升官至吏部尚书,需要到长安任职。于是李商隐结束了自己的巡官生涯,短暂休整后,参加了科举。

虽然有了令狐楚的亲自教导,但是李商隐却没能一举通过考试。

无奈之下,李商隐决定先离开生活成本过高的长安,去找自家的表叔叔崔戎。这位叔叔是华州刺史,对李商隐一直很好,愿意让李商隐以幕僚的身份留在自己身边。

崔戎留给后世的资料不多,在唯一流传的故事里,说他是清廉爱民的好官,深受华州百姓爱戴。得到他要调任离开华州的消息,当地人民对他的离任进行了百般阻挠,崔戎无奈,最后只能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悄悄出发,这才顺利从华州离开。

在这样的官员身边做幕僚,相信李商隐能学到很多为官的道理。但是天不遂人愿,崔戎到任兖州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因病去世了。

李商隐辗转回乡,在这期间,他在路上写下一首小诗,表达了对崔戎两个儿子的挂念之情。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20岁出头的李商隐已经能将惆怅寂寥写得入骨。这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情绪,而是他的寄怀之语。后来清代学者姚培谦在对李商隐诗文的赏析中提到此诗,分析说,这就是义山的身世!

秋霜未降,荷叶先枯,多少身世之感!

——〔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笺注》

一年后,李商隐再次参加科举,又以失败告终。

这时令狐楚因对宦官把持朝局十分不满,本着眼不见心不烦的原则,他请求远离政治中心。于是,他被调往兴元,担任节度使一职:“以权在内官,累上疏乞解使务。其年四月,检校左仆射、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

远离长安的令狐楚,又想起了那个初见时就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李商隐。在他的邀请下,此时过得并不怎么样的李商隐再次成了令狐楚手下的办事员。

李商隐经过多次科举,又恢复了与令狐楚的联络,才逐渐看清了一件事:要通过考试,得有贵人相助才行。

他与令狐楚的儿子,比自己年长十几岁的令狐绹早年就在一起交游过,在文人聚会里常作诗文往来,李商隐当然知道自己与令狐绹相比,是个什么样的水平。令狐公子早在七年前就高中进士,顺利走进官场。而与他才华相当的李商隐却连续失败,缺的就是考官心里的那部分印象分。

03

果然,经过一年的准备,李商隐在24岁时终于通过了科举考试。除了他在学业上的努力外,这次的成功还与令狐绹在官场里多次帮李商隐传播才子名声有着密切的关系。

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后晋〕赵莹等《旧唐书·李商隐传》

这是《旧唐书》中记载的关于李商隐入仕的经历。而在这短短几句话的背后,藏着他再一次的生死别离。

就在李商隐实现心愿,成为进士的这一年,欣赏支持他的伯乐令狐楚于年底去世了。而李商隐的仕途之路,也不是《旧唐书》中所写的那样轻松简单。

第二年的春天,他参加博学宏辞科的考试,又失败了,失去了获得进士出身后直接入仕的机会。大家都在处理令狐楚的身后事,他无法让原先给予他帮助的令狐家再分心来为他做些什么。幸运的是,没有职务只有进士出身的李商隐又一次得到了“贵人”赏识。

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向他寄来了聘书,邀请他成为自己门下的幕僚。王茂元与已经辞世的令狐楚一样,都十分器重且信任这个年轻人。

而在李商隐做王茂元的幕僚期间,王茂元因为赏识他的人品才华,还将自己的女儿王晏媄嫁给了他。这样的一份重视,与令狐楚给予李商隐的信任不相上下。

但是,获得这两位的同等信任,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当时唐朝政局深陷牛李党争之中。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主的两派势同水火,互不相让。在百官的眼中,令狐楚属于牛僧孺的战队,而王茂元身在李德裕的阵营。

李商隐的本意是与两派的人都加强往来接触,好营造一个置身于党争之外的形象,但却适得其反,最后被当时的人看作忘恩负义的叛徒。

在大众和令狐绹的眼中,李商隐就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他眼见令狐楚去世,觉得没有了靠山,就在令狐楚新丧之时很没有原则地转投李党的怀抱,做了王茂元的幕僚还不够,还做了人家的女婿……

茂元为李德裕党,士流嗤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摈之。……归穷于宰相綯,綯恶其忘家恩,放利偷合,从小人之辟,谢绝殊不展分。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

04

从成为进士到真正步入仕途,李商隐用了两年的时间。而在这两年内,他不光经历了考试失败,恩师辞世,一向在交际为人方面颇有美誉的他,居然还意外地“堕落”,成为所有人眼中的叛徒。

李商隐没有料到,原本他满怀期待与雄心,打算一展所长的官场,等他真正踏足的时候,已经是荆棘满布。

一年后,李商隐顺利通过选官考试,才真正当上了《旧唐书》里写的“秘书省校书郎”。但因为他被看作是品行低劣之人,很快就被调离京城,在弘农任县尉之职。

这一年,李商隐过得十分不好。

虽然县尉的官阶与校书郎相同,但却在前途和职务上相差十万八千里。在李商隐看来,这是一份卑微又低贱的工作。本来身为校书郎的他突然被指派为县尉,他心理上一下子难以接受。

很快,李商隐的上司孙简,愈发地盯着手下这个县尉了:“调弘农尉,以活狱忤观察使孙简,将罢去,会姚合代简,谕使还官。”

为了帮助囚犯减免刑罚,李商隐得罪了领导孙简,受到了他的非难。也许是孙简态度很差,对李商隐毫不客气,本来就对现任工作抱有意见的李商隐,此刻的内心只有大写的两个字——愤怒!

于是,李商隐写下《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一诗,主要目的是跟上级领导请个长假回长安:“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他在诗中写自己兢兢业业上班,做着这样一份低微的工作,在这没什么成就的人生里,他居然有点儿羡慕被砍去双脚的卞和,认为这样就不用每天忙前忙后辛苦奔走了。

其实李商隐的潜台词是:我要走了,我不干了。

不过很快,孙简被调往其他地方任职,李商隐受到新任上司的安抚,留了下来。但是,看不到未来的李商隐不久后便再次决定离开,这一年,他27岁。

后来,李商隐再次参加书判拔萃科考试并顺利通过,眼见从头来过的机会到来,谁料入职秘书省不到一年,母亲就去世了。他在家中为母亲守孝的三年时间里,武宗去世,继位的宣宗厌恶李党,宰相李德裕被排挤出政治核心。李商隐重返朝堂,但难以找到同道中人,被视为“叛徒”的他也没有办法重回牛党。

在政治斗争中,他的青春时代也草草落幕了。

之后的李商隐在仕途中依旧不顺,总辗转于失意和落寞之间。原本壮志满怀的他,渐渐不愿再将心事说出来,心里的那份政治雄心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下被消磨殆尽。

说起这位诗人的跌宕青春,也许正如他写下许多诗时所作的题目一样,无题。这其中波折的心情,又怎能是两三句就说得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