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词帝李煜,是文坛中极其闪耀的一颗明星。纳兰容若笔下,李煜是兼顾花间词与宋词两者之美的伟大词人;在王国维眼中,李煜是性情真挚、词作神秀的赤子;而在有关于政权更替的历史记录中,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是后半生凄然贪欢的俘虏。
如今我们看他的故事,多见他一步步走向亡国终局,在最痛苦的俘虏时光留下无尽哀伤的词句。事实上,早在他年少时,就因身份的一次次变更而充满压力。从无心帝位的六皇子到身负一国安宁的君王,他一向理智恭谦、思路清晰,却也无法做圣人。李煜在重重压力下,和很多人一样,一不小心就有了拖延症的毛病。
01
在以往的朝代中,皇子争夺太子之位,权谋手段都要用上,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必须要拼个高低。但南唐的年轻皇子李从嘉却在哥哥带着怀疑和威胁的目光中,天天用实际行动进行否认三连: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李煜,初名从嘉,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父亲是南唐第二任皇帝李璟。他排行第六,在他前面有个能干又骁勇善战的哥哥李弘冀,一向是南唐国主继承人的最佳人选。
可是李从嘉天生不凡,让本身能力很强,却心眼很小的皇兄颇为不满。根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的记载,李从嘉的面相极佳:“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
当时的人们认为,饱满的额头是智慧的象征,而“骈齿”,也就是整齐的龅牙,则是成功人士的象征。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晋、魏两国史官所著的《竹书纪年》中,就对“三皇五帝”中的帝喾外貌做了关于牙齿方面的描写,让人看完觉得,牙齿长成这样就是圣人的特色——“帝喾高辛氏,生而骈齿,有圣德。”
重瞳,意思是一只眼睛中有两个瞳孔。按照现代医学的解释,是瞳孔畸形的一种表现,虽然不影响视力,但对眼部长期的健康不利。而按照古代人的说法,重瞳则是一种皇权的象征。因为根据历史描写,三皇五帝之一的舜、晋文公重耳、西楚霸王项羽等多位有帝王之相的人都生有重瞳。
在这样的光圈效应之下,再加上眼科医学的不发达,生来带有重瞳的李从嘉,被看作是天生带有大吉大贵的面相,生在皇家的他,更是容易被人当作“天选之子”,成为皇位的有力候选人。
李从嘉的父亲李璟自带风雅体质,热衷文艺事业的他在文学方面造诣颇高,与当时的朝臣冯延巳、韩熙载等人留下了许多文辞佳话与经典作品。李从嘉继承了父亲的文笔和风雅,却并没有打算争夺父亲的帝位。他排行第六,但除了大哥哥李弘冀外,其余四个兄长都早早离世,所以他是皇位的第二顺位继承人。在大哥李弘冀的眼中,这位天生带有帝王相的皇权竞争者,对他有着莫大的威胁。
如果说李从嘉是佛系隐逸派皇子,那么李弘冀就是个激进事业型人士。
早在李从嘉十几岁、尚未构成威胁的年纪,李弘冀就已经在争权的路上了。当时,皇帝李璟将一切政治事务全权交给了自己的弟弟李景遂处理,并在从嘉11岁这一年,确立了皇位继承人——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的弟弟李景遂。
就这样,李从嘉的叔叔李景遂以皇太弟的身份住在东宫,引起了皇长子李弘冀的不满。多年征战的皇长子有众多支持者,在他的授意下,大臣们一波接一波向皇帝陈情,要求将李弘冀立为太子。
另一边,皇太弟李景遂无心争位,请求回到封地。
就在皇长子顺利成为太子的同时,本来要回封地的李景遂却被新任的太子毒杀。这一年,从嘉虚岁二十二。
02
身为长兄的太子哥哥有军功,手腕又铁血狠辣。连无心与他争夺皇位,已经自请回封地的叔叔都被残忍杀害,那自己的立足之地又在哪里?
这是二十出头的李从嘉迫切想知道的问题。
于是,李从嘉全方位地展现自己的避让态度。政事上,他坚决做到不参与、不好奇、不过问;爱好上,他表现出对佛教的极大沉迷,给自己起了很多别号,就差没有把“醉心山水,无心储位”这八个字写在脸上。有了这种种小心翼翼地明示暗示,李从嘉这才在李弘冀的势力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然而一年后,太子李弘冀却病逝了。李璟本就打算废掉这个太子,此时骤然失去储君,他更是顺理成章地想到了自己皇位的第二顺位继承人李从嘉。但是,因为从嘉前期的保命之道,一贯宣称自己无心皇位,导致一部分朝臣认为这个皇子就是个无能人士,绝不可肩负重任。
根据后来陆游所著《南唐书》中记载,当时朝臣钟谟上书,认为六皇子平时的行为举止完全没有君主风范,希望皇帝能考虑一下六皇子的弟弟,七皇子李从善。
万万没想到,皇帝李璟心意已决,在看到钟谟的奏请后非常生气,找了个由头将这个反对者治罪贬谪。
会弘冀卒,后主以母弟当立,而谟与元宗爱子从善同使周,相与亲厚,乃言后主器轻志放,无人君之度,因盛称从善才,不知元宗建储之意已决,更以此忤旨,乃暴其交结张峦等罪,贬国子司业,又贬著作佐郎,安置饶州。
——〔宋〕陆游《南唐书》
与此同时,从嘉入主东宫,并在他虚岁二十五之时,正式被册立为太子。
不争不抢的从嘉反而最终成了这场皇位争夺战中的最大赢家,但是,他并没有成为什么人生赢家,更不要提走上事业巅峰了。
此时的南唐早已不是初建国时那个十国中最强盛的国家。在第二任皇帝李璟盲目自大、好大喜功的领导下,加上同一时期北方政权势力的崛起,南唐已经处于衰落态势。李从嘉被立为太子后,同年就登基为帝。自此,南唐第三代君主李煜正式上线。
交到李煜手中的江山,是政权岌岌可危、经济大不如从前的破败山河。原本富庶的江南强国,在与后周的三次战争中消耗了太多。除了自身损耗之外,南唐还因为战争的缘故失去了经济重地,同时还要老老实实向宋朝低头纳贡。
而这些费用,自然而然地由政府赋税承担,广大民众对高额纳税款项十分不满。除此之外,朝廷内部的各方势力并没有齐心协力巩固社稷、稳定局面,而是频繁内斗,让本就衰落的国家陷入一轮又一轮的党争。
李煜生来就一副好面相,成年后又不费吹灰之力做了太子,顺顺利利登上帝王的宝座。如果他是强盛帝国的太子,即位之后也许还能凭柔和仁爱的个性造福民众,广施仁政成为一代明君。然而此时南唐所需要的,不是他这样的君主。
03
李煜很早就知道,自己这听上去完美的人生轨迹,只不过是加重了人生压力。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南唐,需要他来决定前路,在夹缝之中求一个最好的结果。
在天下局势初定的情况下,极富文人气质的李煜确实没有什么办法去逆转局面,只能继续向强大的势力低头,尽力维持父亲李璟留下的状态,以待来日。
25岁登基为帝的李煜是成熟的。他做得了南唐国内最尊贵的皇帝,也能为了南唐向大宋皇权低头,同时管理着一个并不怎么好治理的国家。
为了改变税收过于繁重的现象,他提出减税政策,施行全民休养生息的仁政。于是压力来了,国家收入变少,纳贡方面的钱款需求却一分不减。
另外,李煜在管理国家的过程中也十分注重民意,他知道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便与朝臣一起研究土地政策,想着恢复井田制模式。这个想法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压力又来了:地主阶层反抗激烈,动用一切手段给年轻的君主使绊子。
换下龙袍,李煜用实际行动向赵匡胤低头。
父亲李璟在位时,南唐就已臣服于后周,而在李煜成为太子之前,后周经历陈桥兵变,南唐眼中的强大政权领导人从原先的后周世宗柴荣,一下子变成了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最高领袖和朝代都变了,但是强大的势力不变。南唐依旧只能选择臣服,只是臣服的对象变成了大宋。
后来李璟病逝,继位的李煜立刻做了两件事:送钱以示尊敬(进贡)、写信说明自己继位的事件经过(上表)。
在李煜所写的那封《即位上宋太祖表》中,他自称臣子,先谦卑地言明自己继位的原因,又诚恳表明南唐愿意继续臣服于大宋的意向,最后提到吴越国频繁骚扰边境,希望大宋出面管管。
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馀尘,远慕夷齐之高义,既倾恳悃,上告先君,固非虚词,人多知者。……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遵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然所虑者,吴越国邻于敝土,近似深雠,犹恐辄向封疆,或生纷扰,臣即自严部曲,终不先有侵渔,免结衅嫌,挠干旒衣。……愿回鉴烛,显谕是非,庶使远臣,得安危恳。
——〔南唐〕李煜《即位上宋太祖表》
除了继位后对大宋表明态度之外,之后每一次同大宋的往来,李煜都踏踏实实地履行着附属国管理人的职责。
在李煜的世界里,不存在年轻气盛或是傲气凌人,他永远温和、理智地做着一位守护飘摇政权的领袖。
只是谁也不知道,他每次脱下帝王衣冠,穿上代表臣子身份的衣袍时,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真的有人能完美地在这两个角色之间转换,而内心丝毫不起波澜吗?
处在如此形势之下的君主是别无选择的。
将要奔三的李煜为南唐政局做了很多事,可他其实并不完美。作为一国之君,他的性格弱点被无限地放大了。
如果将南唐的三位统治者一起列举出来,给他们各项能力进行评分的话,李煜与父亲李璟一样,两人的文学水平极为突出,可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分数却都不如南唐烈祖李昪。
就李煜来说,生于七夕那天的他也许注定是个情感细腻的人,虽然在他那个年代,七夕还没有被人们当作情人节来过。
04
早在李煜18岁那年,他就娶了朝臣周宗的女儿娥皇。在历史记载中,周娥皇才貌双全。她不仅精通乐器,能将残缺的《霓裳羽衣曲》补全,排练表演出来,还经常因美貌和极其灵敏的时尚嗅觉,几度引领宫中女子的美妆潮流。
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尝为寿元宗前,元宗叹其工,以烧槽琵琶赐之。至于采戏弈棋,靡不妙绝。……创为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朶之妆,人皆效之……故唐盛时霓裳羽衣,最为大曲,乱离之后,绝不复传,后得残谱以琵琶奏之,于是开元天宝之遗音复传于世。
——〔宋〕陆游《南唐书》
面对这样一位完美的配偶,将国家责任暂时抛在一边的李煜是十分快乐的。在李煜留下的诗词作品中,这一时期的主题都是:美人、情意缠绵,外加皇宫内苑景致。总的来说,就是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还得佳人相伴。
然而,等他重新回到现实,要每日为国事操劳时,李煜就变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拖延症患者。
李煜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一方面,要维持好与大宋的关系,不能有任何不臣之心;另一方面,也要抓住时机,带领南唐走向富强……但是这一切做起来并不容易,压力这么大,偶尔娱乐放松一下,也不为过吧。
于是,李煜暂且放下案头的奏折和无尽的政事,转而在编曲奏乐中寻找快乐。李煜作词,周娥皇作曲,天作之合大概也不过如此。
此时的李煜是放松的,词作品中是无尽的欢欣,比如在宫宴中所作的《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南唐〕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这样的娱乐如唐玄宗在梨园内与杨玉环致力于发展艺术事业一般,留下了千古佳话。但是,如果一直娱乐却对政事置之不理的话,佳话也变成了坏话。
这时,李煜朝中的监察御史张宪终于看不下去了。他是监察御史,自然要对皇帝不恰当的行为进行劝导与提醒。温和有礼的李煜收到张宪的意见簿后,并没有因其指责自己而勃然大怒,甚至为了表彰他敢于进谏的勇气,李煜还赏赐他绢帛30匹以示嘉奖。不知道李煜有没有把张宪的话放在心上,反正在表彰过后,他继续醉心于音乐,政事照常放在一边。
这样的情景放到今天的我们身上,李煜就像是那个沉迷各种娱乐的自己,谏官则变成了心中的那一丝上进心。
追求上进的自己说:“别玩了,快去学习/工作吧。”
沉迷娱乐的自己说:“你说得真对,我再玩10分钟。”
10分钟以后。
沉迷娱乐的自己又说:“学习/工作太累了,人要学会放松和劳逸结合,再玩二十分钟。”
然后一天过去了。
后主以后好音律,因亦躭嗜,废政事。监察御史张宪切谏,赐帛三十疋,以旌敢言,然不为辍也。
——〔宋〕陆游《南唐书》
经历使人成长,只是这种种波折经历,是李煜后来为之辗转悲叹不绝的。
李煜与周娥皇的幸福婚姻只维持了10年。在他28岁时,妻子不幸病逝。再后来,随着大宋渐渐强盛,赵匡胤一统天下的决心已定,在这样的情势之下,不是李煜恭恭敬敬不犯错误就能逃脱亡国命运的。
“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开宝八年》
也许正如后来诗人赵翼在《题遗山诗》中所写的一样:“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早期承受国家存亡压力的李煜后来陆续经历失去所爱之痛、亡国之痛,在后期人生最悲惨的有限时光里,他的词不再是宫廷之中的旖旎情思,转而蜕变成为境界高深、幽远的声声叹息。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